古代或现代国内外富含哲理的名言

问题描述:

古代或现代国内外富含哲理的名言
比如 成者王侯败者寇 《论语》《老子》《墨子》《庄子》里的名言什么的 要引发人思考的 帮助人成熟成长的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0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各家名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苟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论语的:
已所不欲,勿施欲人.---孔子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庄子的: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译解】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译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译解】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
【译解】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
【译解】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⑸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
【译解】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
【译解】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
【译解】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人间世》
【译解】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
【译解】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十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庄子·大宗师》
【译解】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十二
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
【译解】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不可玩物丧志.
十三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译解】: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十四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
【译解】: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
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十五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天道》
【译解】: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十六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
【译解】: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
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十七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
【译解】: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十八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译解】: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
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十九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译解】: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
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十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
【译解】: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二十一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
【译解】: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二十二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
【译解】: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二十三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
【译解】: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取不完.
物质可以无限分割.
二十四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天地》
【译解】: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
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二十五
狙公赋 ,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子.齐物论》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不是奥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