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元朝全真教与西藏密宗和少林寺有过一次佛道大辩论,全真教惨败.前几天偶然看社科院王沐先生的《内丹养生指要》,里面

问题描述:

以前只知道元朝全真教与西藏密宗和少林寺有过一次佛道大辩论,全真教惨败.前几天偶然看社科院王沐先生的《内丹养生指要》,里面提到北魏也有过一次佛道大辩论,道教也是败北.请问各位达人,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佛道大辩论?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佛道大辩论1、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朝廷召集清通观道士姜斌与融觉寺僧人昙无最讨论佛道二教的先后. 姜斌引《老子开天经》言佛为老子侍者,而昙无最引《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等谓佛生于老子之前.据传昙无最驳倒了姜斌的论据,又证明《开天经》系伪造. 孝明帝怒姜斌以《老子开天经》之伪书来虚妄惑众,拟处以死刑,西域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苦谏乃止,改配徙马邑. 佛教胜 2、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文宣帝敕召沙门与道士对辩.据佛教典籍《集古今佛道论衡》记载,佛、道双方各有宗师十数人上殿辩论,道方以金陵道人陆修静为代表,佛方以上统法师为代表. 起初,陆修静的弟子祝诸作法,竟使僧人们的衣物或飞或转、在梁木上或横或竖,参辩的高僧们没学过方术无一能对.朝臣士子遂以为陆修静的弟子获胜,在场的道士也都欢呼雀跃,夸称“沙门现一,我当现二”. 后文宣帝命上统法师与陆修静比试,上统回话称:“方术小伎俗儒耻之,况出家人也?然天命令拒,岂得无言?可令最下坐僧对之”.即命在最末座的一位法名叫昙显的和尚出列比试.这位昙显现场喝得酩酊大醉,“昂兀而坐”.两名待者扶昙显上台,昙显笑称:“刚才我饮酒大醉,耳中听到:“佛门现一,道方当现二,此话当真?”道士说:“当真”.昙显即翘足而立,说:“我已现一,卿可现二.”把双足都翘起来自然无人能做到. 昙显又说:“刚才祝诸道长让衣物飞扬起来,现在让我再试试吧?”叫人再取来禅师的衣服,让道士们再次做法,这回任凭诸道士一齐奋发祝祷,但是衣服却一动不动.文宣帝命令把衣服拿上来,但是十几个人都拉不动.昙显又叫把衣服放在梁木上,又让道士们念咒,但仍无一应验. 当然,《集古今佛道论衡》所陈述过程的真实性是令人质疑的,但并不影响这场辩论的胜负.总之,道教辩败,敕道士削发为僧,齐境遂“国无两信”. 佛教胜 3、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公元569年),武帝集百官、道士、沙门、名儒2000余人,讨论释、老.皇帝御正殿,最后判定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 道教胜 4、北周武帝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十二月,再次集群臣及沙门道士等辩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居后.但由于名僧僧昄、僧猛、静蔼、道积等人奋起抗争,而未能实现. 单以佛道而论,道教胜 5、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五月,周武帝再次召集大臣、名僧、高道进行辩论,在会上佛、道两家斗争非常激烈.武帝未能即决,遂自天和至建德中七次(一说为八次)令争辩三教先后.最后竟因此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佛道两败俱伤 6、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于道坛见老子化胡像大生怪异,遂集沙门道士共议.参加的道教一方为张宾(擅长面相和星占之术,盛言杨坚有代谢之征,因而被隋文帝杨坚重用.曾主持制定开皇历),佛教一方为彦琮. 此次讨论具体情况史无记载,只说彦琮因此作有《辩教论》,以驳斥道教的“老子化胡说”. 胜负不明 7、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杨宏率道士、儒生入智藏寺与佛教展开论辩,双方主要论辩人物为沙门慧净和道士余永通. 余永通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诘问,慧答曰:“有物混成,为体一故混?为体异故混?若体一故混,正混之时,已自成一,则一非道生;若体异故混,未混之时,已自成二,则二非一起,先生道冠余列,请为稽疑?”据说余永通对此是无言以对. 佛教胜 李荣道号“任真子”,是道教重玄派代表人物.而慧立大师为大慈恩寺僧,曾与彦琮大师合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了玄奘西行取经事. 据佛教典籍《集古今佛道论衡》记述“荣亦杜口默然,于是赧然下座”,之后道士黄寿登场“竖老子名义”,会隐法师接招抗论,黄寿“亦被挫锐,流汗失图”. 佛教胜 9、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高宗敕召沙门静泰(著有《众经目次》)、道方李荣在洛阳宫中就《老子化胡经》进行辩论,李荣再次败北,帝命其还梓州. 李荣曾在与佛教的论战中“屡遭劲敌,仍参胜席”,不料败于静泰,“由是失厝,令还梓州.形色摧恧,声誉顿折.道士之望,唯指于荣,既其对论失言,举宗落采”. 佛教胜 10、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玄宗召释、道二教论议,沙门道氤与道士尹崇对辩,并下旨将论议编入藏,题曰《开元佛道论衡》. 胜负不明 11、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四月庚辰,德宗诞日御麟德殿,命韦渠牟、徐岱等与沙门鉴虚、覃延、道士郗维素、葛参成讨论三教. 开始互有矛盾,分歧争论较为明显,但最终“同归于善”. 平手 12、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敕开讲《南华经》,设内斋,命僧道议论,道士赐紫,沙门不得著. 从结果看,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这次辩论是道方占上风. 道教胜 13、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道士赵归真请与佛门辩论,乃令僧道会麟德殿,令佛门高僧知玄大师与道门相敌,题目是“神仙可学不可学”. 武宗手付老子“理大国若烹小鲜”义,知玄却大谈帝王理道教,化根本,神仙之术乃山林匹夫之事,被武宗认为是“大忤旨”,命放还桑梓.而赵归真举罗浮山道士邓元起有长年之术,武宗遣中使迎之. 本次辩论道方获胜,也是史上有名的“会昌灭佛”事件的开始. 道教胜 14、元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蒙哥汗命阿里不哥在和林主持了一场宗教辩论会. 会上少林长老福裕为首的佛教联合伊斯兰教、基督教一起对道教进行了攻击,以李志常为首的全真道不敌. 之后道教被迫烧毁“伪经”经版,退还佛寺37处.次年,李志常辞世,将掌教位传于张志敬. 单以佛道而论,佛教胜 15、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蒙哥汗再次命忽必烈认真地在开平府的大安阁举行一场规模空间的佛道大辩论.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佛道大辩论. 佛教方面:以那摩国师为首,另有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外五路僧(畏兀儿僧)、大理国师、少林寺长老、五台山长老、圆福寺长老等300余人参加.道教方面:全真道精英尽出,掌门人张志敬真人、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200余人参加辩论.忽必烈手下谋士姚枢、窦默、廉希宪、王盘等200余人被聘为裁判及公证人. 双方各有17人参加辩论.以张志敬为首的全真道一方,在激烈的争辩中,又败北在以那摩国师为首的佛教一方.结果道士樊士应等17人诣龙光寺削发为僧,并被勒令焚毁“伪经”45部,归还佛寺237所.同时,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场影响深远的佛道大辩论. 佛教胜 8、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诏僧道入合璧宫论议,道教宗师李荣做为正方立论“道生万物”.佛教大师慧立以“若使道是有知则惟生于善,何故亦生于恶……”云云辩驳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