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问题描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思乡是个永恒的主题,热爱故乡、依恋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自己打小生长、生活的故乡,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特别是游子身处异乡之时,这种思念变得尤为强烈.李白这首《春夜洛城闻笛》表达的正是这个主题.原诗如下,略作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就整体而言,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笛声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而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又是谁?次句“散入春风满洛城”着意渲染笛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创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春风骀荡的夜晚,只有凄清婉转缠绵的曲调在随着春风飞舞,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之所以能“满洛城”,一是寂静的夜晚,笛子乐声清越,穿透力更强;其次则是作者的主观想象,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前两句是铺排,后两句则回扣主题.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是全诗诗眼.“折柳”运用了典故.一说是“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一说是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不定的姿态,成了游子眼中难分难舍的代名词.总之,“折柳”含有惜别怀念之意.早在《诗经》中就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离乡眷恋故土之情.后来,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此时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倚窗独立,眼望明月,耳听笛声,便是《折柳》曲,陷入了沉思,点染了诗人浓浓的客愁乡思.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就自然而然了,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此诗短短四句,乍看作者是在闻笛,可实际意义并非如此,而是侧重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这也正是它感人的地方.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课时练P3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