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孔子著的,为什么又和道家联系在一起?

问题描述:

易经是孔子著的,为什么又和道家联系在一起?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首先我觉得你存在理解上的误区
易经并不是孔子所著
笼统的说
易经是伏羲所著 经历时代变迁发展为三个不同类型即《连山》、《归藏》和《周易》
孔子对易经起到的是推广传承的作用
《易经》编码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
以下详解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周礼·大卜》记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
;”
其《筮人》又云: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再以前的书里,就没有关于这两种古易书的名目了.但很不幸,《周礼》这部书早已为学界所证实乃汉代刘歆的伪造,是他杂取故书并参以己意作成的,里面虽用的确实是一些原始的古材料,而其虚造的成分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许多内容靠不住.
所以,
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周易》,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三王时代的夏朝用《连山易》、商朝用《归藏易》、周朝用《周易》.周文王著卦辞,周公旦著爻辞,又经过孔子整理后,系易辞,加入十翼,也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篇论文.一部《周易》浓缩了四代圣人的智慧,故此《易经》名列为五经之首.
换言之传至孔子只有《周易》了
孔子,在其晚年对《易》(《周易》)一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兴趣浓厚,手不释卷,潜心反复研读,致使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断了多次,成语“韦编三绝”即出典于此.《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了《帛书周易》,其《要》篇中也有类似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上述史籍文献和出土文物记载,均证明了孔子与《易》一书结缘较晚,同时表明了孔子对《易》推崇备至之程度和执着研读之精神.
总的来说 孔子被誉为“易学之父”,原因在于:
一、孔子对易学最大的贡献是孔子发现了《易经》的价值,并把它列入“六经”,使《易经》升华为经典著作,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二、孔子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包括《易经》在内,对《易经》的保存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孔子作《易传》,从此把《易经》由一部占筮之书变为一部哲学、社会科学巨著.
四、孔子把《易经》作为六经教材之一,为易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孔子倡举义理,对易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使《易经》成为儒学经典.
六、总之,因其对易学的贡献及其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孔子堪称中国古代十大易学家之一.( 摘自《杨力讲〈易经〉》)
辨清这个关系 我们再看看道家与易经的关系
易经》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所著的《道德经》及《南华经》被称为“三玄”.
千百年来,太极图被当作道教及东方文化的标志大行于世.而太极图中的阴阳鱼既表现了事物阴阳平衡,又揭示了自然界阴气、阳气的运行、消长与转化.道家认为:人是阴阳之合体,“人”字左撇为阳,右捺为阴,“人”字的写法不但代表了道家所讲人是由肉体和灵魂合成的观念,同时也说明人是由男女组成的道理.《类经附翼》一文中曰:“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人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骨亥.”
而在先天八卦图中,乾为上,坤为下.而乾代表日,坤代表月.《易经》中最根本是讲阴阳之哲理,所以“易”字是由上日下月构成.“易”字既代表了日月合壁,也寓含阴阳相交,《易经》的精髓,全在一个“易”字.《易•说文》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淮南子•原道》云:“天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易•系辞》曰:“乾知大始,坤化为物.”乾为天,天为大.在伏羲八卦图中,乾卦为上,坤卦在下.老子有言:“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可见天之大也.乾卦在《易经》中为一,是首卦,故“大”字上面加个“一”成为“天”字,有始与大之意.
华夏文化中的汉语词汇是十分丰富的.如“阴阳”、“天地”、“南北”、“和气”、“东西”等.这些司空见惯的词句不要认为都是随意简单的前后排列,它们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和朴素的科学道理,同时也深受《易经》及道家哲学思想的启迪和影响.
道家认为:宇宙在朦胧混沌之初称谓无极,而在混沌未开之前虚无缥缈的世界是由阴性组成.这个世界没有粒子,处在恍兮惚兮的状态,是由无穷小的虚子构成的能海.能海无边无际,故称“无极”.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阴性的虚子凝聚成粒子,派生出有形之物,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中生有”及《易经》一书中讲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因最初世界是由阴性的虚子组成,所以在论述“阴阳”一词时,就将“阴”置于前,而将“阳”放于后.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宗师,老子朴素的哲学思想是以《易》为圭臬,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就是《易经》的注文.
以上一点愚见,望君采纳.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