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句话到底好在哪?

问题描述: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句话到底好在哪?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2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高中时有同学看到这一句,常常对先生加以不敬之词,心中十分烦闷.如果撇开上下文不谈,这句话确实很累赘.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人会这样说.但是正是这样一句看似累赘的话,才构建了一种语境,一种氛围.我先举个例子.比如有张某人,喜欢儿子胜过女儿.可惜不巧,育有两个千斤,可就是没有儿子.旁人问他,家中可有孩子.如果他回答,有两个女儿.那么这句话听上去就很平常.如果他说:有两个孩子,大孩子是个千斤,老二还是一个千斤.则他的失望之情,就可以从话语中表现出来了.那么鲁迅在本文中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什么?这个问题,我只能稍微猜想一下.用了这样的句子,如果慢慢体会,你会感觉到一种孤寂.院子外边其实什么也没有,除了枣树还是枣树.这就有一种孤寂的感觉在里面.读者看到院子外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是,必定以为院子外面还有别的东西,可是没有,剩下的还是枣树.很单调,很孤单.这种孤寂的感觉,如果用“院子外面有两棵树”来表现,肯定是达不到的.另外表现的,就是对这种孤寂的不满.鲁迅希望出现新鲜的社会现象,希望能有“别的树”出现,可是没有,鲁迅很期待.这就跟那个张某人一样,很失望.有人问,如果事前没有想到,那就是偶然的灵感,我们就不必费心在这里讨论.这又是一大谬论.就好像拍照,难道作者事先会知道自己拍出来是什么效果?我看肯定不能.大师们靠的就是感觉.鲁迅创作的时候,必定也是凭感觉写下这一句的.也许他当时考虑的,还没有我们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是他的灵感在起作用.对待一些伟大的作品,仰视它当然不必;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踩在脚下,也是无法真正理解这样的作品的.当年王朔就是把金庸踩在了脚下,才得除了一个十分荒谬的结论.bid=203461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老师第一十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