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中句子什么叫做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宾结构后置句! 请各位仁兄帮个忙 在下感激不尽

问题描述:

语文文言文中句子什么叫做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宾结构后置句! 请各位仁兄帮个忙 在下感激不尽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宾语前置:
一、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例如:
1、沛公安在?“安在”就是“在安”.“在哪里”的意思.
2、何以战?即“以何战”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要把宾语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
1、彼不我恩也.“不我恩”即“不恩我”.
2、时人莫之许也.“莫之许”即“莫许之”.
三、名词宾语复指前置,名词宾语 经代词“是、之”复指,也可放在动词谓语 的 前面.
1、何功之有哉.即“有何功哉.”
2、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四、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介词“以”的宾语,不管是代词还是名词,往往可以直接放在“以”的前面.
1、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 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例如:
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
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 中心词+数量词 如:
⑥(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今)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⑥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辨识定语后置要注意两点: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
⑦村中少年好事 (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定语后置)
⑨村中少年之好事 (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介宾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1、行者休于树,负者歌于途 .“于树,于途”就是介宾短语后置.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