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歧义性可出现在各个层次上:构词、词类、句法和语义.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问题描述:

语言的歧义性可出现在各个层次上:构词、词类、句法和语义.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2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词语多义造成的歧义.
此类歧义,往往因为词语具有多个义项,同时各义项对应的词能够出现在相同的句法位置造成,即,比如都是谓词性的.
例:饭热了(饭刚刚是冷的,现在热了)
饭热了(饭加热过了)
此例中就是热的两个义项,温度高和 使升温 对应的 热 都是谓词,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动词,都可以做谓语,出现在了同样的句法位置,都可以说的通,造成了句法格式的重叠,引发歧义.
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2.层次构造造成的歧义
此类歧义,也是句法层面上的,往往通过层次分析法,区分出不同的层次便可以辨别出来.
例:杀死了王子的仆人
若第一下切分在“了”后是说,把王子的仆人杀死了
若第一下切分在“的”后是说,仆人杀死了王子
这种歧义就是纯粹的切分不同造成的.
3.显性语法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是指通常所说的主谓述宾述补等结构关系,不同的句法关系理解造成的歧义

出租汽车 寄去了 我买的书
出租汽车 可以是述宾结构,也可以是偏正结构,在语流中可以通过重音标记区分开来
寄去了 可以是述补结构,也可以是连谓结构
我买的书 我买的和书之间可以是偏正的定中关系,也可以是主谓关系:我买的是书
4.语义结构不同造成歧义
往往涉及到语义角色不同理解引起的歧义,施事 受事 等
如:他谁都认识
这里,可以用变化分析分化歧义为:
谁都认识他
谁他都认识
可见 “他”在前一中语义结构中是认识的对象,动作的受事,在后一句则是动作的施事,相对的,谁恰恰相反.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