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急!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解建设资源节约环型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的论文一篇!

问题描述:

相当急!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解建设资源节约环型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的论文一篇!
3 格式要求(顺序)
1)题目(自拟)
2)班级 姓名 学号
3)论文摘要
4)关键词2—6个
5)正文
6)参考文献
1个回答 分类:政治 2014-11-2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题 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论文摘要: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 键 词:
自然环境、人类社会、节约型,资源,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的概念
从严格意义上讲,自然概念有三个层次上的涵义.
1、自然是指一切存在物的总和,人类社会和人类创造的人化自然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2、自然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相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而言的自然.这一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在它们交界处适合生物生存的区域称为生物圈.
3、自然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素,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即成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构成要素之一.
本文所论及的自然,主要是指第二个层次上的含义,即把自然视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这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恶化”意义上的自然.此外还涉及到第三个层次上的涵义,正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着自然,使其成为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从而面临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二、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及现状
1、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因此可以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产儿.
自然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一方面,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另一方面,它直接地影响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影响其发展速度和物质生产形式的选择.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建设的资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自然界,然而,由于掠夺式的开发,自然界已是不堪重负.大气污染、水资源危机、能源耗竭的威胁、物种灭绝加速、人类可以健康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狭小,无不警示着人类,要遵循和利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自然环境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
自然界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的性质,面貌,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主要是由社会生产的方式所决定的.不仅如此,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必须通过社会的
生产实践才能够发生作用,这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本身都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在社会和自然的矛盾中,社会是矛盾的主导方面.
但是,也应该看到,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地区,因为自然条件的破坏而被限制了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曾经是一片繁荣昌盛,如今却不再属于发达地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的破坏.我国的黄土高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这个昔日的繁华之地当下满目疮痍,严重制约其发展.
3、自然进化与人类社会进步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对象化过程,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这一过程包括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人来自自然存在,受到客观世界的制约,需要不断地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改变自身.二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能够突破自然与社会的限制,改变周围的环境,按照自己的需求、目的创造出属人的对象世界.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自然的进化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任何有碍于自然进化的行为,都将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
然而,实际发生的是,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合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而这些,都对人类社会构成了威胁.当人类盲目征服自然的时候,阻碍自然进化,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已经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科学内涵,重要性,紧迫性和实现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而做出的战略决策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
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1)我国资源相对不中.水、耕地、电、石油等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石油等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上升.
(2)资源消耗高浪费大
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比国际平均水平高5倍;创造万元GDP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
(3)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10倍.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1927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土地沙漠化、荒漠化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经济发展.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资源.二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三要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五要全面加强管理,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六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深入人心.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举措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基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把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1)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的治理力度.
(3)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推进 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工程建设.
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
4、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生态的技术.
5、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加大违法查处力度.
6、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等.
四、结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节约和环保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必须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形成一个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思想观念体系,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王萍委员说.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当前许多浪费现象、浪费行为究其根本,大都是因为缺乏节约意识,“地大物博”的概念使不少人从小就缺乏资源的危机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树立公民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养成节约和环保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正如徐一鸣委员在发言中提到的,“厉行节约不是因为贫穷,因贫穷而节约不过是权宜之计,我们要让节约成为一种品质、精神、教养,甚至时尚的象征.”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委员强调,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比如,随手关灯是个好习惯,但对节能灯来说就不能开关太勤,否则费电还影响寿命;家用电器待机时的耗电量占家电耗电量10%,因此不使用时应拔下插头,等等.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单位和社会团体应该对国民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进行指导.徐一鸣委员建议,应特 别重视学生节约意识、节能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体系中,组织专家为学校提供指导,对教师进行培训,依托相关的工厂企业建立资源节约的教学基地.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但代表委员们相信,只要我们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办法、采取最经济的管理手段、建立最高效的管理体系、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就一定能够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杨河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加大力度持之以恒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周巍、王玲2006年03月10日10:48
4.《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李稷文2006年03月20日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玉树临风2006-4-23
6.《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经济驱动力》陈清泰2007年02月09日
7.《优先抓好节约能源 资源》胡锦涛2010年7.5日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铜,及其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