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举一课例来说.

问题描述:

如何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举一课例来说.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否则就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我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三年级下册课文《李广射虎》,讲述了飞将军李广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地射入老虎(石头)中的故事.我在带领学生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的同时,将问题深入一步,问学生:“老虎是国家珍贵的保护动物,我们是不能伤害它的.现在有些人铤而走险,捕杀老虎、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来谋取暴利.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杀野生动物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犯罪行为,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讲述一个叫汤姆的孩子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没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后来在他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他父亲话语的含义,使学生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规章制度的思想.
教学《争论的故事》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道理:做事应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而浪费时间、贻误时机.故事中兄弟俩想射杀大雁,并争论如何吃大雁?到底是烤好吃还是煮好吃呢?这些问题虽然不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很有必要在思想上加以纠正.我于是及时引导教育学生:大雁等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随意捕杀鸟类是违法的行为.这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法制教育.
二、让习作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
三年级下册《习作1》是看图写一篇习作.本次习作提供了两组图,其中第一组图说的是小熊劝小猴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写.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时,结合教材,顺水推舟,教育学生要养成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名胜古迹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不但在道德上受到谴责,而且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我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教学中,我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比如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全班同学就这个议题收集了大量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