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辛亥革命电影的观后感

问题描述:

求一份辛亥革命电影的观后感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2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今年的十月五号,我在南京.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故都,见证了半部民国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在近代诸多遭遇的地方.多少前无古人的功绩与回肠荡气,都没能阻止中华民国像之前在南京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一样,短命薄福,风雨飘摇战乱频仍,数十个春秋便散入历史的烟尘中.
   今天的南京是长三角最重要的门户城市之一,第二共和国经济核心沪宁杭工业区中举足轻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坐拥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南京城,作为长三角地带的核心城市,引领着整个中国漂浮在前所未有的大繁荣中.
   十月五号的晚上,去往大行宫家乐福的途中,路过总统府.置景灯光照亮了整个建筑,十一长假,即便是在已经不再开放的晚间,门外仍旧聚集着大批游客,万千循声而来的观众,抬头仰视着被灯光照得剔透的门楼,带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遥遥地与那段穿越了腥风血雨的旧时光对峙.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年那场浩荡的国民革命将他推上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四万万中国人第一次尝试,不再以草民与奴才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谋取生路,他们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国民.如果事件按照预想的方式发展,这将是一个民主自由而充满活力的共和国,衰落的中华文明将以崭新的姿态再次复苏.可是没有人曾预料到,就在三十七年后,1949年4月23日,一队亢奋的农民军士兵冲上了这座古典的西方门廊式建筑,青天白日旗被扯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标榜着共产主义理想的红旗.
   就算是今天,所有的是非都可以用全新的标准来评价,我们也很难质疑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征召动员起1万余名船工、300余万临时民工参战的反对派武装是否真的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如果1945年国共两党没有撕破和平的面皮而共同参与一场全民的大选,只怕结局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1911年的辛亥革命其实从数十年前就已经蓄起了第一颗火种.1840年,面对珠江口外大英帝国气势汹汹的四十八艘远征舰船,和蒙古人一样擅长骑兵作战的满清统治者惊异地发现,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再也不是几个世纪前在成吉思汗的铁骑下瑟瑟发抖的卑微文明了,装备了大口径火炮的铁甲舰冲向摇摇欲坠的古中国,东方文明彻底丧失了独自发育演化成为现代文明的机会.此后的数十年,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屡战屡败,数千年独树一帜的黄河文明,成为提前走进工业时代的航海民族身后一支微不足道的苦行者.
   元狩二年,两千一百年前的那个春天,在皋兰山麓河西的战场上,十九岁的少年霍去病铁骑绝尘带领一万汉家男儿扬鞭沙场,北进两千余里,硬挫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杀出了一代战神的赫赫威名,也杀出了中华男儿的血性与光荣.可是两千年后,同样是这个不乏勇武之士的民族,开足马力撞向吉野号的致远舰,靖远炮台上坚守至死的关振威,都再也无法拯救华夏于颓灭,老大帝国垂垂老矣,西风东渐,朝不虑夕.
   汉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宋、明两朝之后两次沦入异族之手,但并未引起过如此强烈的灭亡恐慌.华夏文明作为引领东方数千年的卓越文明,以其精深的文化内涵征服了马背上的蛮族.蒙元和满清虽以强力入主中原,最终却卑微地化入了中华文明的浩荡洪流中.然而这样用软实力铸剑为犁的融合方式变得再不可能,清末的中国,成为了崛起的现代化国家脚边一只生了锈的破痰盂,成为了即将被世界主流所抛弃所征服的落后文明.
   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北洋水师的窘境,敲醒了最后一批沉睡的中国人.北洋水师建立之初,舰队在火力和整体吨位上远超当时的日本海军,而开战之时,舰只却年久失修训练不足,看似强大的大清北洋水师不经意间便朽为了一摊烂泥.没有能够让社会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体制,装备再先进的器物,也不过是一具身着锦衣的腐尸.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摆在中国面前的出路似乎只剩下了一条.改革既然没有了出路,那么就只有革命图存.清廷在最后的十年里施行的一系列新政没有赢得人们的信心,废除科举,训练新军,改革六部,任命内阁,如此大刀阔斧的改制,大清帝国在通往宪政的道路上已然没有了倒退的机会.可是谁还会对一个日薄西山人心丧尽的朝廷交付信任呢,1911年5月,清廷任命了第一届内阁,其中皇族居多.“皇族内阁”的出现摧垮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最后一点耐心,人们不再把希望寄托于清廷所主导的宪政改革.1911年10月10日,冲向楚望台军械库的起义新军将这场蓄势待发的革命彻底点燃.
   然而这场革命所建立起的新政府,仅仅在十几年之后,就成为了所要被打倒的对象,统一了全国政权的国民政府面对一支衣衫褴褛的农民军,仅仅坚持了十四年(合作抗战期间除外),便带着数十万溃军和临时抓来的壮丁撤到了隔海相望的台湾.
   每每念及那段历史,我总是对这个国家多舛的命途感到由衷的难过.历史在前进的过程中,给了这个古老民族多少化腐朽为神奇的机缘,最后却免不了尴尬收场.
  
   正如马英九所言,今天的台湾,“延续了中华文化的命脉,创造了台湾经济与政治的奇迹,实现了先贤追求议会自治的理想”.而红色的大陆,虽然仍旧挣扎在威权体制的泥淖里,仍旧举步维艰地前进在向人类共同价值靠拢的进程中,却拥有了民智渐开的十亿国民,有了诸多愿意对未来有所担当的年轻人,我们不应该对未来的一切太过悲观.
   只是共和国还只是个半成品,难免有时寝食难安.对于“肉食者谋之”的国事,我自知多说无益.然而祖先的训诫犹在耳畔,让人如何去轻置这国家的兴亡.
   标题上陆游的诗,并不十分切合我的态度,只是突然觉得,很多一直期盼的东西,还仍旧遥不可及,思之至深,姑且借用而已.事实上,面对这个已经接近工业化中期的国家,我没有办法设想这片土地上再兴兵燹.哪怕对现行的体制有再多不满,我还是希望能寻找到一种温和的渐进的方式推进变革.没有人愿意给预备立宪的清廷时间,革命之后数十年军阀混战.没有人愿意给内忧外患的国民政府时间,建立起的新中国除了工业化成就,也处处遭人弊病.
   革命是民族自救与社会谋求进步的最后手段,同时也意味着将要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与物质代价,意味着生产力将可能受到接近毁灭性的破坏,意味着国家可能面临分裂与动荡.我对没有职业操守唯主管部门是从的某些国家媒体鄙夷之至,也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去理解互联网上无事生非的煽动造谣者.多少正在传播的信息没有出处,多少信誓旦旦的资料只是来自于对抗时期政客互诽的杜撰.独立,负责,进步,相对于一整套从西方国家搬迁过来的政治体制,我更希望看到新时代的国民精神在中国蔚然成林.
   一个正直的人,绝不会为了打倒什么而污蔑诽谤.今天,那么多人热衷于为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平反,却不觉中为中共戴了那么许多莫须有的帽子.如果不能消除敌意与偏见,如果不能对历史抱有一颗宽容的心,中国的历史就永远只能在“城头变换霸王旗”的嬉闹剧中兜兜转转.
   我只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普通人,面对历史我常常不知道何去何从.民国一百年,留下自由繁荣的台湾,成为华人世界的标杆.我希望,等到共和国一百年的时候,我们能够在努力之后,为后来人留下一个不那么让他们厌倦的中国.
   从今天起,我想以公民的身份谋求改变,如果最终失败了,就请世人参加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葬礼.我始终相信着,每个民族为追求进步而战斗的历史,都将荣耀人类文明.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高数一指数函数
下一页:必修五第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