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辛弃疾)诗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最好谈一下感想或启示)

问题描述:

菩萨蛮(辛弃疾)诗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最好谈一下感想或启示)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0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辛弃疾——《菩萨蛮》
【年代】: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 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 《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主要词作】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永遇乐(千古江山) 摸鱼儿(更能消)
祝英台近(宝钗分) 清平乐(茅檐低小)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时代背景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佑太后,隆佑由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简析】
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体察细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诗意.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成南北两半,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末尾两句以鹧鸪的悲鸣反映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暗示复杂的斗争形势,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含义深刻,耐人咀嚼.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质点位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