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科技发展我们失去了什么

问题描述:

作文 科技发展我们失去了什么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渊源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为人类开出了灿烂的文明之花.可是1840年以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的洪流之中,大量的外来思想涌入,直到邓小平向我们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仿佛中国人民都投身于科技建设中.
这是一个追求科技追求效率的时代,好像所有的人文情怀都变成了无病呻吟.所有人都投身于科技——或者是投身于能高效率获得金钱的工作之中.那些千年积淀的文化瑰宝被无情地抛弃.在这样的社会中,虽然我们也不乏生产出了高科技的产品,但是我们该如何去看待那些“五彩”的河流,皮鞋做的胶囊果冻,打蜡的大米等一系列问题呢?我们该如何看待因为科技的发展而使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呢?
我们拥有好的科学技术,却没有生产出好的产品,我们失去的是——人性.
  都说,苦难是古代文人才思的源泉.因为政治上的不幸,所以便寄情于山水,于是就有了柳宗元的小石潭,欧阳修的秀美滁州,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可是如果他们生活在现代,他们只能看到污染的河流,光秃的山丘,还会有这些传世佳作吗?现在,我们的人文情怀早已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脚步.我们是否应该停下追逐科技的脚步,停下来认真思索一下人文的价值呢?
  历史上那些真正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科学家,往往都是集大成者.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还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远到中国古代的沈拓所作的《梦溪笔谈》,即被誉为宋代科学技术的坐标,又被称赞为脍炙人口的文史经典;近到现代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所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更是达到了文辞优美,研究深入的文理交融的高度.
  我们应该用人文的头脑来支配科技,而不应该成为科技的奴隶.历代伟大的科学家,哪个不是人文素养极高的人.只有通过人文素养,我们才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而学,我们才不会在利益中迷失了自我.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这些素养,对于我们来说都必不可少.人文素养可以让我们去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科技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好的生活需要一颗玲珑的心来感受,不然一颗只为科技只为利益而活的心将是麻木的,迷茫的,他无法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幸福,只能嗅到金钱和利益的味道.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只有人文素养高的人才可以去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否则科技带来的,就只会是灾难.就像现在中国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那些黑心的企业家,如果不是因为科技的高度发展,他们怎么可能会逃过层层监管,将有毒的食品带进我们的生活!
我们本是千年的文化古国,却亲手抛弃了这一颗耀眼的明珠,要想提高中国人人文素养,还需要从我们这一代做起.或者你会觉得人文太过于复杂,难以理解,不如科技简单明了,最后高考还不是要以数学定生死,还不是理科就业率高.《爱因斯坦文集》的译者许良英先生,在大学时代有过这样的志向改变:第一学期的志向是“当代物理学权威”,第二学期是“理论物理学家”,第三学期是“追求真理”,到最后两个学期则变为“做一个人”.这真是一个质的转变!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想象成一次徒步穿越,一味的追求捷径照着前人的路会让你忽略脚下的绊脚石,让你重重的跌一跤.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目的地呢?难道就不怕赶到目的地的那个自己已是千疮百孔了吗?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放缓脚步,慢慢地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吗?如果像前者一样,有的不过是机械的重复,而少了一份自我的独特,一路上没有接受大自然的滋润,这样的成功者,人性是残缺的.如果一个人连人性这根主干都没有吸收够养分,却去拼命发展科技这根枝干的话,无论科技那根枝干有多么粗壮,他始终都是一棵畸形的树.这样的生长出来的科技只会变成实现一己私欲的工具,何谈去造福人民!
科技与人文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相反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把我们失去的人文素养给拾回来,科技这艘大船,还需要人文这一位睿智的老船长来领航,才可以乘风破浪,抵达享受科技成果的彼岸.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细胞的物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