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伟人的姓名,功绩事例

问题描述:

三个伟人的姓名,功绩事例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贺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中国 湖南 桑植县人,有白族血统.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生平事略】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
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时,已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
1927年0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他不断追求真理,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后,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928年初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他反对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搞的肃反扩大化.
1934年10月,率部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由他和任弼时统一指挥,发起湘西攻势,在十万坪、浯溪河重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
1935年02月至8月,他和任弼时指挥红二、六军团反“围剿”,在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连获大捷,歼灭了整师整旅的敌人,粉碎了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他们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
1936年07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在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等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党的团结,促进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贺龙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
1937年09月,率师主力东渡黄河,挺进敌后,配合国民党军队对日军发起忻口战役,取得了雁门伏击战等胜利.后转入晋西北管涔山区,率部粉碎日军对晋西北的进攻,接连收复岢岚、五寨等七座县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奉命率部挺进冀中,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指挥第120师和八路军第三纵队转战冀中平原,先后在大曹村、曹家庄、邢家庄、黑马张庄,四战四捷.他指挥的河间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中平原歼灭战的范例.在这次战斗中,他身中毒气,仍坚持指挥,为部队作出表率.
1939年09月,在晋察冀边区指挥了著名的陈庄战斗.
1940年率部返回晋西北,担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晋西北军民粉碎了日军多次“扫荡”,指挥晋绥军民“把敌人挤出去”,创造了许多光辉战例.他领导晋绥人民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使晋绥根据地不断扩大和巩固.
1942年06月,他担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为陕甘宁和晋绥两个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贺龙率领晋绥部队主力挥师北上,解放了晋中广大地区,并与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部队一起进行了集宁战役、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协同晋冀鲁豫部队发起了吕梁、汾孝战役,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解放战争开始后,贺龙奉命协助彭德怀组织指挥西北战场部队,并主持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负责陕甘宁和晋绥的财经工作.他积极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改革,集中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部队作战,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贺龙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由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歼敌数十万人于成都地区.西南各省解放后,贺龙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他与邓小平、刘伯承一起领导了清剿土匪,恢复生产,建设边疆,以及改造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部队等工作,为和平解放西藏,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4年调中央工作后,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期以来,他积极参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1959年底,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同罗瑞卿等领导了我国的国防工作建设.
1964年初,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与叶剑英、罗瑞卿等组织全军群众性的大练兵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建国初期开始,他一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是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国际事务中,他协助周恩来工作,多次出访欧亚各国,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林彪 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主要著作编为《周恩来选集》.
夫人邓颖超.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请说清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