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问题描述:

怎样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高二语文组王海娟一节语文课结束,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在这节语文课中,我的学生们学得幸福、快乐吗?他们能正确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吗?能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吗?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有效吗?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有效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收获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里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可以说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核心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其实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会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通过阅读一些教学著作,发现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但有很多课仍然是先教师讲,然后要求学生配合教师.例如,我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描写的园林美图,学生很快找出了一些美丽的景物,然后我便按自己备课的教学思路,来概括园林独具特色的特点,却忽略了学生自己对于途中风光的体会.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应该一起认真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尊重学生思维绽放的火花,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效使用教材,加大学生的发展力度,增强教育的责任心,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主体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活教材,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真正起到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二、加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条件.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例如,我在教学《尊严》一文时,先让学生感知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年轻人既虚弱又坚定的语气是因为什么,年轻人为什么不肯吃东西,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后,基本上都能体会出文中人物的情感脉络.所以,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活动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让课堂成为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动的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成果.如学生在写作时,都想到了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但很多学生的比喻都天马行空,不贴切实际,于是,我便悄悄地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用生活中较常见的物体作为比喻、拟人的对象,这样就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形象,可读性、精彩性也增强了不少.当然,在课堂中,我们还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去努力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不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目前新课程倡导的新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三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课堂教学有了重新认识和定位,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理念之一用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讲,它的意义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曾尝试着在课堂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了,但此时,教师的引导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及目标明确性较弱,正确的引导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教师的引导应着眼于引,不可操之过急.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习方式的作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个体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就学生个体及小组的学习品质、态度、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切由教师包办;教师的作用也仅不是对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内容的重复.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实现学习方式的价值,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入手,最终达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职的目的.在个体学习中疏通文章的含意,落实掌握字词,解决基本问题,记录疑难问题和学习感受,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基本知识的检查,经验心得的交流和对个体学习存在问题的解决,并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共同解决,使个体、小组、教师的经验认识、智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交流、提升.2、处理好文本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这里有两层含义:从课文角度看,缺乏生活体验的学习只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简单认识;从语文综合性的设计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里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将心比心》、《以诚待人》等.只有把语文同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才更能体现出人文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意义,语文课堂方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这一切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所以,在课堂上要加强生活意识的培养. 在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将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探讨型”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强调“齐步走”、“满堂灌”.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施,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如果不能实行由“传授型”向“研究探讨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耳口相传,是我国语文教育沿袭已久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无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过程,它也与当代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实相去甚远.今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必然需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即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 所以,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起到教师的组织、引导、学习参与的作用,教师必须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小组和班级中去,在教学环节和细节中找到适合新课程学习方式新理念的形式和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文本是我们主要的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觉得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用智慧的语言将学生、文本及教者融合为一体的.所以我相信有效与智慧是共存的,有效的课堂会时时闪现智慧,智慧的课堂也会处处彰显有效.语文教师也许都怀有着梦一般的希望,都怀有着海一样的广阔,我们要做一名充满智慧的引领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有效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快乐和美丽吧!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