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有哪些习俗

问题描述:

中国人过年有哪些习俗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中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
  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初一零点发纸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
  零点后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初一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网络QQ拜年等.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吃年糕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大年初二看望朋友
  初一不出户,今日要到亲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牵,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临到走,还有二百压岁钱.
  初一送礼是以情代物,初二看望是以物示情,二者不同.
  初一凌晨长辈可给晚辈压岁钱,但下属不能给上级送钱物,因有“恩赐”之嫌.
  初二留客要吃一顿炸酱面,表示不忘先辈当年游猎或行军途中以酱为菜的生活.初二送礼忌单数
  年初二禁忌:
  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
  “送年”
  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归宁”
  正月初三是女婿看丈人、闺女回娘家看爹妈的日子.
  回娘家有很多讲究,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回娘家”又称“归宁”.过去新妇的回门有许多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
  正月初四灶神节:恭迎灶神回民间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资料来源:《春节》新华社发)
  大年初四,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北方有些农村风俗,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据说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到了大年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春节民俗之祭灶
  旧时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正月初五财神节:接财神回民间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正月初六穷神节:送走穷神
  正月初六马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
  广州民间流传的农历新年习俗歌当中提到“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正所谓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又称“穷子”.
  那么,穷神倒底是谁呢?
  游戏中穷神的形象
  唐代文学家李邕《金谷园记》说:“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着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以芭蕉船送穷
  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的办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大年初七“人日节”: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
  正月初七为人节,源于古神话:女娲开天辟地,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几经演变,成为汉族吃七样羮习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当了爹妈的朋友明年不妨为孩子做的吃一吃,也为我们的吃喝又找了一个借口.
  古人认为正月初七以晴为好,寓意人寿年丰,天下大同.汉时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人日”的说法至少在汉朝时就已流传了.
  正月初八谷日节
  传说初八是谷子麦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顺星节习俗
  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说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罗候、计都九星轮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命运如何,完全操在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为诸星君聚会之期,又传为“诸星下界”之日,故在这天祭祀星君(即顺星),便有可能获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但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是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燕京岁时记》:“初八日,黄昏之后,以纸蘸油,燃灯一百零八盏,焚香而祀之,谓之'顺星’”.在家里散灯花顺星之同时,很多人到白云观元辰殿去参加顺星祭典.
  元辰殿俗称“星宿殿”或“顺星殿”.殿在白云观西路.殿中塑有六十年花甲子的六十位星宿神像.
  凡到元辰殿顺星的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如果是甲子年生人,就到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的塑像前,烧香、磕头、布施之后,再到今年当值的星宿.如果今年是癸亥年,就再到癸亥太岁卢程大将军塑像前烧香、磕头、布施,即可保佑你一年顺遂.
  顺星用的星神码一共两张.头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名目,并分别列出其所属的星宿名.中间为“八卦”,里圈印着天干、地支字样,外围绕圈印着十二属相的图案.后一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放在星神码的后边,只露上端名号.两张同时夹在一个神纸夹子上,放于正厅天地桌后边正中.
  祭星时,还要在案头、灶台、门坎、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予以点燃,谓之“散灯花儿”.有辟除不祥之意.祭星仪式结束后,全家即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顺星节传说
  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是长辈给儿孙认星星的时候.正月天寒地冻,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认星星还是在夏天的晚上,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祭拜“星神马儿”后,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这时,在这神秘的灯花群中,长辈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散灯花极有浪漫色彩,任你企盼,想象,直至所有灯花燃尽,然后全家互道“星禧”后,灯光才得重亮,鞭炮才得点响,院中的“钱粮盆”内松木杂枝点燃,如同篝火一般使人联想翩翩.
  正月初九天日节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当天凌晨四时,都可以听到不停地鞭炮声.祭拜天公的仪式,相当隆重,在正厅天公炉下摆设祭坛,一般都是用长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纸再迭高八仙桌为「顶桌」,桌前并系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后面另设“下桌”.“顶桌”供奉用彩色纸制成的神座(象征天公的宝座),前面中央为香炉,炉前有扎红纸面线三束及清茶三杯,炉旁为烛台;其后排列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绿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鸡、鸭、鱼、卵、猪肉或猪肚、猪肝)、甜料(生仁、米枣、糕仔等)、红龟粿(像龟形,外染红色,打龟甲印,以象征人之长寿)等祭玉皇大帝的从神.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要还愿时,必须用全猪或全羊.友些虔诚的家庭以为在家里祭拜还嫌不足,会连夜赶往各地的天公庙礼敬,像台南终义路的天坛、高雄的天公坛、木栅指南宫等,每年的农历大年初八便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天公生当日也有“安太岁”的仪式,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便可以到庙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委由庙方负责供奉即可.另有一个安太岁的方法:年初时在家里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围上红色片作炉,写上“太岁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即可.
  正月初十地生日:石头生日老鼠嫁女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新年十日歌
  年初一,一寤觉(音告)来太阳照东窗,起身忙换新衣裳;家堂君亲天香点,祖宗尊像挂中堂.九子果盘装齐整,预备客人来来往;今朝叮嘱佣人莫扫地,小儿吃饮莫淘汤.
  年初二,儿童更欢喜,昨日初一不出户,今日要到亲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牵,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临到走,还有二百压岁钱.
  年初三,去拜丈母哉.姑爷带仔姑娘——同来,人得门.笑口开.拜见文人权道恭喜.拜见丈母说发财.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问姑娘.啥时候.踏月养个小宝宝.
  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财神,处处放吉鞭.五路正神当中坐,招财利市分两边.斤头腊烛煌煌亮,齐供羊头元宝鱼.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办至矣.呜乎,哪有千万财神爷.分身到你店堂里.
  年初五,伙友要吃开张酒.酒酣快猜拳;五对八马不离口.有个朋友聊下去,有个朋友要分手.来来去去各自忙.来者心欢喜,去者心悲伤.劝君莫悲伤,以后须要巴巴结结争个好面光.
  年初六.仍穷新衣服.锣鼓声喧震耳聋.预借元宵习练熟.元宵闹花灯.各处有风俗.龙灯身袅袅,虹灯芒族族;叮嘱小儿勿买糖.省下钱来买蜡烛.状元及弟旧名词.要换共和称五族.
  年初七.人生日.早餐餐毕取秤来,称出轻重最划一.哥哥称了六十斤,弟朗称了四十七,开口向哥道,休发诩.明年弟弟多吃肉.发个大块头超过你.
  年初八.麦生日,农户家家祈丰年.世间一日没了麦.将有何物柬充饥.一粒麦,种下田,待到秋成九秋天,不知费了气力几多许,才得摔掼稻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间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华无事都念经,修得百年无毛病;交好运,退灾星,好行方便发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