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的课题分析 思路

问题描述:

最后一课的课题分析 思路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哽(gěng) 赚(zhuàn)钱 踱(duó)步 惩罚(chéng fá)
  祈祷(qí dǎo) 诧(chà)异 钥匙(yào shi) 郝叟(hǎo sǒu)
  挟(xié)着 强(qiǎng)迫 字帖(tiè)
  祈祷:信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诧异:惊奇.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他是法国19世纪下半期著名的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他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
  3. 重点、难点:
  (1)《最后一课》表现人物性格有哪些方法?
  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中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活动逐步展示出来的.小说通过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既交待了时代背景又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文章写韩麦尔先生语言的地方还有很多都贯穿了爱国主义这根红线.此外文章还写了韩麦尔先生的外貌,着重写了他的衣着“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表现出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重视和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最后一课》怎样描写小弗郎士的?
  《最后一课》多次对小弗郎士的心理进行描写,反映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想逃学——约束自己——痛恨侵略者剥夺学法语的权利——懊悔没能好好学法语——专心听讲.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前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尊重老师,这种感情的变化来自韩麦尔先生的教育和影响,也来自小镇上的人们对小弗郎士无声的教育.透过小弗郎士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国人民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 重点语句的理解
  阅读下列几段描写韩麦尔先生的文字,回答问题.
  (1)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这是什么描写?为什么他在上最后一课时也穿戴呢?)
  这是对人物的服饰描写(也叫衣着的描写,都属于外貌描写中的一部分)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怎样理解全句的含义?)
  这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掌握祖国语言的重要性.“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语.
  全句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钟声、号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时间到了,从此将和法语告别.“惨白”是内心痛苦的表情,是对失去祖国的巨大悲痛.
  小弗郎士完全理解了先生因失去祖国而痛苦的心情.“觉得……高大”是对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示崇敬,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举止和表情?)
  先生的举止(动作描写)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表情(神态描写)表明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5. 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一是破,二是折.所谓破,就是解释或补充说明.所谓折,就是语意转换递进,跳跃或转折,说话意思中断,引申出有声音延长,副标题的前后等.
  例句:
  (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解释说明)
  (2)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解释说明)
  (3)“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声音延长,说未说完)
  (4)“散学了,——你们走吧.”(话题转换)
  学习本文:
  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一、字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踱 ( ) 挟 ( ) 郝叟( )
  捂 ( ) 懊悔( ) 惩罚( )
  赚钱( ) 钥匙( ) 祈祷( )
  哽 ( ) 督学( ) 膝头( )
  2、查字典辨析多音多义字:
  ┍ ┍ ┍
  帖┤ 强┤ 结┤
  ┕ ┕ ┕
  二、解释词语:
  宛转:①(说话)温和而曲折但又不失本意;②(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可写作“婉转”.本文中的意思是②.
  诧异:惊奇.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三、本文内容
  (一)关于课题
  文章的题目是“最后一课”,意思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二)关于本文人物
  韩麦尔先生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从地位看,他担任最后一课的教学工作,精心安排了语法、习字、历史等课内容,在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了他,这最后一课就不存在了.从作者意图看,主要从他身上体现爱国主义的伟大感情.作者从服装、动作、表情,特别是极富感情色彩、含意深刻的语言,多方位地刻画他.而小弗郎士仅是个线索人物,一切都是透过他的眼看、耳听来写的.作者主要写他的心理变化,表现他在爱国感情的感召下不断觉悟成熟.他的变化完全是来说明最后一课的教育作用,来烘托、陪衬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如果缺了小弗郎士,最后一课照样进行,而缺了韩麦尔先生却没有了最后一课.
  (三)关于故事情节
  1、本文情节简单但很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主题动人.爱国主义感情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崇高伟大的感情,极易感动人.
  选材集中,角度新颖.反对异国统治、热爱祖国是一个重大题材,而作者却不写普法战争全貌,也不写法国社会形势,只选了一个小学校里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来写,时间集中、矛盾鲜明,概括力强.表面上是教法语还是教德语的事,实际是爱国还是投降的严肃问题.表面上是教师、学生和沦陷前的镇长、邮递员及村民来上最后一课,实际上他们所代表的是法国各阶层人民.因此,虽只一节课,但却精彩地反映了法国人民反抗异国统治的整个事件.爱国感情最常见的是表现在对侵略者的仇恨上,而此文作者却从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这个角度上来表现爱国感情,很新颖.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就是浓缩的对祖国的爱.
  文章的起笔和收笔都很适当,恰到好处.写一堂课从何处下笔?作者选了小弗郎士不愿上学并迟到做起点.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一下子就提出了矛盾,他将怎样上这最后一课?结果会如何?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②舍弃了接到通知后老师的心情,怎么准备这最后一课以及清早大家进教室等繁琐的过程,使文章紧凑,省笔.结尾就在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的高潮中结束.用韩麦尔先生悲痛的身影及身后黑板上醒目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字组成一幅永不屈服的图画,留给人回味的余地.
  2、理解下列句子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是写景:一是鸟鸣林绿的美景;另一个是异国占领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因此尽管风和日丽,并不给人轻快的美感,反而使人沉重压抑.这笔景物描写使故事从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剧气氛.第二句话是写“我”的心理,反映小弗郎士无忧无虑、贪玩幼稚,竟不懂民族的灾难. 这是为后边写他觉悟成熟做铺垫,以显示最后一课的巨大教育作用.
  ②“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表现觉悟了的小弗郎士强烈的要学好祖国语言的欲望.
  ③“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这最后一课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言的赞美所反映出的对祖国的爱,对学生们语重心长的告诫;村民前来听课的动人情景;亡了国的人不准学祖国语言的羞辱,这些都是他永远忘不了的.
  ④“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韩麦尔先生由于痛苦和悲愤,话断断续续地说不出来.如果说出来,可能是:“我要走了,再也看不见你们了.”“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要永远做真正的法兰西人.”
  ⑤“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四)这篇小说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意思的?
  通过对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出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作者通过①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天气暖和、晴朗,画眉鸟在林边宛转歌唱,普鲁士士兵在操练,布告牌前站着许多人.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沉闷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美好的国土沦丧,法兰西民族遭遇不幸;②格外安静的教室,身穿礼服、神色庄严的老师,用颤抖的手翻着破旧的初级课本的镇上的人们,这一切说明人们内心极度悲愤,并说明法国人民不甘被奴役,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深挚的眷恋与热爱;③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贯穿全文始终.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中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到吃惊——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悔——对课本,对老师恋恋不舍——明白了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意义——理解老师,仇恨侵略者;④表现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一个普普通通的祖国语言(母语)教师的职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一道物理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