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通讯和运载火箭成就,

问题描述:

我国卫星通讯和运载火箭成就,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6日,中国第一所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走上世界的舞台.当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7年进入太空后,毛泽东同志次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重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科研人员数年的艰辛探索,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一定的进展.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设计院,提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设计方案.5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这颗卫星不仅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重量超过了前4个国家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至今,全世界也只有8个国家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可以想见,“东方红”1号的升空,在全世界引起了多么大的轰动,又是多么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东方红”1号只能在宇宙中播送无线电信号,还谈不上卫星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应用.我国最早研制的应用卫星是返回式卫星,不仅可以进行遥感、微重力实验和新技术试验,还可以为其后的载人航天活动打下基础.从1966年立项起,返回式卫星研制人员先后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技术、卫星再入防热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等一道道难关,首颗返回式卫星于1975年11月26日发射成功,在轨运行了3天,各主要系统工作正常.此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这项技术在当时可以说是一道世界难题,美国曾为此付出了13颗卫星的“学费”.就是在今天,掌握它的国家也寥寥无几.
第一颗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的出现,使现代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不过,这种卫星一般需运行在高约3.6万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对火箭和卫星的要求很高,目前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了这种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技术.
1970年6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分别组织队伍,开展了运载火箭及通信卫星新技术的研究.在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之后,1984年1月29日,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由长征3号火箭发射升空,但由于火箭三子级二次点火未获成功,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同年4月8日,我国又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并于4月16日定点在东经125度赤道上空.这是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2号.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一颗气象卫星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研制气象卫星,至1988年9月7日,首次成功发射实验型气象卫星“风云”1A,准确地进入了太阳同步轨道.该星有两台五通道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扫描宽度达3000千米,可在太空获得高质量云图照片,既能捕捉到锋面云系、次序涡云系、温带气旋、暴雨云团、赤道辐射带、热带云图和台风天气系统图像,还能指出地形地貌特征、海面温度、海雾、植被、洪水和积雪地面情况.“风云”1A的升空,使中国成为第三个能自行研制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为了极大地改善区域性短期天气预报,我国还积极研制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并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成功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2A.
第一颗资源卫星
中国于1999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了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又称“资源”1号),开创了我国航天遥感新的里程碑.“资源”1号为传输型遥感卫星,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为中巴两国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等重要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颗海洋卫星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然而,要想对占地球表面积70.8%的不断运动着的水体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靠一般方法是很难的.2002年5月15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1号,运行在高798千米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上.与国外同类卫星相比,“海洋”1号谱段较全,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探测并存,对于提取海洋水色和海表温度等多种信息,能达到更佳的效果,其投入产出比有望达到1∶5.9至1∶10.6.
第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成功地将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自主建立起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个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导航系统,通过双星定位方式工作.根据需要,我国还将建立其它几个系统,使数据传送得更加连贯.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3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返回式卫星技术的成熟掌握以及通信、气象、资源、海洋、导航等实用技术卫星网络的搭建成功,使得发射载人飞船成为中国人可望又可即的目标.但是,载人航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七大系统,仅就飞船而言就有13个分系统.在实现飞天梦之前,对各系统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飞船载人环境进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国航天工作者先后研制发射了4艘无人试验飞船,以确保载人航天万无一失.
1999年11月20日,“神舟”1号飞船发射成功,考核了天地往返系统和发射系统以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此后,“神舟”2号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神舟”3号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并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和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即“模拟人”),增加了逃逸与应急救生功能.“神舟”4号进行了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在充分继承前3艘无人试验飞船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控制和在轨自主应急返回等多项功能.
第一艘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
“神舟”5号在诸多关键技术方面又进了一步,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做到“平安上去,安全下来”,飞船上配备有多种安全飞行模式.在正常情况下,飞船是完全自动飞行的,当出现故障时,一般都可以自动切换到备份设备上工作,并能由地面通过遥控进行这种切换,或由航天员使用自动驾驶仪表上的控制功能做这些事.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