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希望大家帮忙解答,谢谢.

问题描述:

阅读题,希望大家帮忙解答,谢谢.
地壳变迁的“证人”
煤精和琥珀的形成,要追溯到四五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期.那时,抚顺地区是一片巨大的沼泽地,周围生长着茂盛的森林.那高大的红杉、水杉,苍劲挺拔的松树,在炎热的气候下,一些树胶从断枝和破皮处分泌出来,一些昆虫不慎被粘住,并被不断溢出的树胶包裹起来,与大气隔绝.后来,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我国的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抚顺一带也受到影响,气候骤变,茂盛的树木被洪水冲到地势低洼的沼泽地带.随后,洪水冲来了泥沙等大量的沉积物,这些植物遗体和树胶块被埋藏,经过漫长岁月和地壳变迁等复杂变化,大部分树木变成了煤.而一些柞树、桦树、松柏等硬木,经过完全分解,成了没有结构的胶体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质地越来越细密结实,成了可雕琢的煤精.树脂胶块则变成了琥珀化石.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诗中曾写过:“曾为老茯芩,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说明了在古代,人们对琥珀的形成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1. 本文段是以______顺序进行说明的, 其鲜明的语言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不是煤精形成条件的一项是 ( )
A. 高大的柞树、桦树, 苍劲挺拔的松柏
B. 气候炎热, 树胶从断枝和破皮处分泌出来
C. 地壳中的高温高压
D. 硬木经完全分解, 成了胶体物质
3. 文中引用唐诗, 这是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 文中加点的词语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方面, 对煤和煤精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必要的修饰和限制, 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 本文段是以(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其鲜明的语言标志有(那时)、(后来)、(随后)、(经过).
2. 下列不是煤精形成条件的一项是 ( A )
A. 高大的柞树、桦树, 苍劲挺拔的松柏
B. 气候炎热, 树胶从断枝和破皮处分泌出来
C. 地壳中的高温高压
D. 硬木经完全分解, 成了胶体物质
3. 文中引用唐诗, 这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4. 文中加点的词语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方面, 对煤和煤精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必要的修饰和限制, 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知道哪个是加点词= =)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