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952.3-9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阳极氧化膜色差和外

问题描述:

GB/T14952.3-9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阳极氧化膜色差和外
1个回答 分类:化学 2014-12-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铝阳极氧化着色的历史
随着铝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铝表面处理已成为铝加工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环节.铝制品经过表面处理之后.耐磨、耐蚀、耐光照、耐气候等性能都有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着上各种美丽而鲜艳的色彩.由它构成或装饰的各种建筑、日用铝制品、工艺美术品、装饰品、家俱用品等更加美观大方,适应时代美感的要求,因而使铝材的应用价值大为提高.
铝的表面处理有很多种方法,但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氧化和着色.氧化主要有化学氧化和阳极氧化.化学氧化的设备简单,处理过程也不复杂,但生成的氧化膜薄,一般在1-3um,因而其性能不如阳极氧化的好,过去多用于装饰品、家具或其它铝制品用途等方面.近年来,国外重新开始研究采用化学氧化膜为衬底,改进了涂装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后铝材的表面性能,因而也可用于重要用途的铝材表面,达到节省和降低成本的目的.阳极氧化的种类很多,氧化的效果也比较好.较常用的是硫酸法,此外还有草酸、铬酸、硬质、资质法等等.为了装饰和提高铝材的表面性能,在铝材氧化膜上还要进行着色外理,常用的方法有电解着色法、化学着色法、自然着色法等.采用阳极氧化--着色处理的铝制品,其最后的工序是封孔处理.封孔方法有沸水封孔、蒸汽封孔、低温水合反应封孔(25-40摄氏度)、中温封孔和涂层封孔等.为了使铝制品更加美观耐用,表面处理前的预处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比较先进的表面预处理方法除了进行必要的除油和酸、碱蚀洗之外,还增加抛光工序或哑光砂面工序.
铝的阳极氧化着色技术大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但铝的阳极氧化膜却早在1846年便被法拉第所发现,但具有实用意义的铝表面处理法阳极氧化技术是在1923年至1930年前后研究开发的.1923年,英国的本果(Bengough)和斯塔(Stuart)作了用铬酸浴进行铝阳极氧化的研究.1924年日本物理化学形容所的鲸井和植术等作了用草酸浴进行铝阳极氧化的研究.并初肯确定了阳极氧化和理论基础.1926年英国的哥维(Cower)和奥布里(Obrien)发明了硫酸阳极氧化法.1927年,日本的宫田发明了氧化膜封孔处理法.这些研究表明,奠定了阳极氧化膜的实用价值和工艺生产的基础.阳极氧化膜是一种白色或透明的三氧化铝层,为了使铝材更加美观耐用,着色处理也应运而生.1936年意大利的哥白尼首先研究了电解着色方法.1940年,德国的朗本一法豪赛尔制得了含有铜盐电解液的棕色和黑色铝着色法,1946年又提出了金属盐交换电解法.1960年日本的浅田太平又进一步研究并取出了金属盐交换电解法的专利(浅田法),并在日本投入了工业性生产.1961年,以美国凯撒公司用磺基水杨酸作电解液的卡尔考拉(Kalcolor)阳极氧化法为开端,至1965年,相继出现用类似芳香族磺酸为主体进行电解浴的铝表面电解着色法(自然着色法).1966年加拿大购买了浅田专利并加以改进后,以阿诺劳克法的名称推广到世界各国.此后世界各国又开发一类似的电解着色法,如法国皮施公司的欧洲色.端士铝公司,希斯林格、喀勒公司等也都有各种电解着色法的专利.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