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习惯 塑造健全人格”演讲稿,要将自己平日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

问题描述:

“养成良好习惯 塑造健全人格”演讲稿,要将自己平日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一、健全人格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核心素质是人格.《人民教育》杂志2011年第1期上,五位记者在2010年的年终综述中不约而同地谈到“教育回归”的问题,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

随着社会的转型,由于片面追求物质发展,在实现了物质生活富裕之后,人们反而感到精神的迷茫与心灵的空虚.一些青少年只关注物质享乐,对其他方面则日趋冷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却出现了道德水准的下降、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社会责任感的大幅减退的现象,比如不愿意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等不良表现.这些现象其实都是人格不健全造成的.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有义务对他们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做出积极的努力.通过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

二、健全人格的塑造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

教育的任务不但要培养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也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学校教育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张伯苓先生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一好习惯,即将来之一好人格,一有用之学生.”

在中学阶段,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可以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习惯是比人格更具体化,也比人格低一层的行为方式,是构成人格的基本成分,许多具体的习惯在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组合方式,赋予个人独特的行为风格模式,这就形成了他特定的人格.”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认为:“某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泛化、整合、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就是说,虽然人格不完全由习惯决定,但通过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提供帮助.

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探索

笔者所在的芦台第一中学创建于1913年,上世纪中叶是享誉京、津、冀的河北省“宝塔”学校.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积淀,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秉承“勤、慎、朴、洁”的校训和“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发展”办学理念,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一)建立符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的完善制度

1.着眼未来,制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长远规划,赋予传统的道德习惯新时代的内涵

从品德习惯、尊师敬长的习惯、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健体习惯、遵纪守法习惯等诸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明确适合于高中生年龄特点,且易于进行宣传教育的习惯规范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为习惯养成手册和评价标准.

2.创设评估与激励机制,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插上奋进的翅膀

学校通过开展“卫生标兵”、“劳动标兵”、“节约标兵”、“礼貌标兵”等系列评比活动,吸收街道、社区的力量和学生家长参与到评选活动中来.通过评选与表彰,使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获得值得其记忆的荣誉.

(二)打造胜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的人力资源队伍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干部和教师们明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学校办学思想的实现,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完成.只有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使之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才能最终达成学校的办学目的,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上有所建树.

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制度,把领导评价与教师的自我评价和相互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评价教师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管理水平、业务才干、价值取向等.教师通过学科组和备课组的双层教研活动、业务理论学习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广开言路,倾听、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建议,通报学校重要事务,让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三)构建适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的课程体系

1.充分发掘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形成学生个人良好习惯培养的精神动力

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积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学校历史事实为依据,展开校史研究,并开发为校本教材,让师生在充分了解母校的基础上,以母校为荣,增强主人翁意识与自豪感.激发教师勇于进取,学生勤学上进,为母校增光的自觉意识.广泛搜集和整理历届校友的成就和奋斗历程,使之成为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奋斗,追求个人良好习惯培养的精神动力.

深入挖掘校训、校歌、校风的人文内涵并赋予其新的精神,融入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相匹配的表述.“勤、慎、朴、洁”的校训和“不要说,只要做”
的师生力行标准是老校长杜书田(字心耕)所立,至今已近百年,是一批又一批芦台一中学子们的行为准则,是芦台一中的宝贵精神财富.让这些历史文化积淀焕发出青春,展现素质教育优势,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特色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学校风格.

2.组织科研攻关,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动力

发动全校教师,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研究,使培养活动在理论上有突破,在实践上有创新.围绕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和健全人格这一主题,使大多数教师每人完成一个县、校级科研课题,学校承担市级科研课题,在日常教育教育活动中进行实践与探索,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并对日常教育教育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编写和充实了适宜本校学生的,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开设以此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提供内驱力

学校通过人文文化素质教育、德育素质教育、美育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塑造和培养.研究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探索中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的人文实践活动系列;摸索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在学科教学中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健康、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宽容与理解,懂得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地把自己的学习、工作与他人的幸福和祖国的建设、发展联系起来,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造的精神支柱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4.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熏陶、纠错与提升”

学校发挥优秀文学作品的情感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情操、礼仪修养、人生修养等方面的习惯养成.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怜悯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背诵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篇名段,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人生品位和人文素养.通过经典阅读与讲解对学生进行礼貌习惯、尊师敬长的习惯的养成教育,发挥《弟子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著作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纠错与提升”.

5.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全校上下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培养.如课前准备习惯,上课听讲习惯,独立思考习惯,认真练习习惯,总结归纳习惯等等.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杜绝灌输式、填鸭式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以目标引领,精讲点拨,答疑解惑和检查练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学生活动质量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以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评价落脚点,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

6.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与实践获得的教育功能

社团活动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建设了一批在全市叫得响的艺术体育团队,包括男子篮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大合唱队、民乐队等.其中合唱队连续十一次参加全市学生合唱节比赛,获得了十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再以这些团队的活动为引领开展学生广泛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全员参加的校园合唱节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这些活动培育了学生的健体习惯和热爱艺术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结合通用技术课程,学生综合社会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劳动技能,体验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在实践中体会父母及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其从品德习惯和尊师敬长的习惯.

(四)创设促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的校园活动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乐观与自信的积极心态,建立良好的习惯

五月的“红歌大合唱”,不同历史时期革命歌曲的联唱,纪念“党的生日”的红色故事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品德习惯的形成;母亲节、教师节的主题活动促进了学生形成尊师敬长的习惯;祖国生日,“以豪迈的情怀祝福祖国,以放声歌唱祝福祖国,以健康运动祝福祖国,以努力学习祝福祖国,以文明守纪祝福祖国”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习惯.

2.充分挖掘主题仪式教育的功能,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凝聚力

仪式教育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具有规范性、庄严性、思想性、艺术性,本身容易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它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和凝聚力,使它不仅成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成为师生展示形象、塑造校园文化的有力载体.升旗仪式、成人宣誓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百日誓师等是常规化、固定化的活动.用心设计,规范管理、精心组织,围绕主题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使德育教育从形式到内容具有文学美感、吸引力和教育性,给人以视觉冲击、美的享受和精神震撼,以弘扬学校的主流文化、主导文化.

经过长期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学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形成了一大批适应新的形势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果,在校风、教风、学风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学生个体在德、智、体、美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和谐发展.通过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逐步形成.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详细步骤
下一页:望能尽快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