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日出》读书笔记400字

问题描述:

曹禺的《日出》读书笔记400字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这里有一些文字供参考:
  1.四幕话剧《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2.主体思想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摘要:《日出》里面的主人公陈白露,在外人看来是可耻、放荡、堕落.然而这是不能归咎于她的,这是有其时代背景造成的.她活在新旧社会的交接时代,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却又接受了很多新式的思想,醒了,却无路可走.
  1) 读完《日出》并不觉得陈白露有多麽可耻与堕落,相反,我对她更多的是怜悯与悲伤.从陈白露的名字来看,好像她的命运就已经是注定的的.陈白露小的时候名字是“竹均”即“筠”.它是竹子的一种.据说竹子只有在将死的时候才会开花,一旦满山的竹花尽情开放,那大片的竹林也将枯萎而死.根据一般的自然规律,鲜花本来是为了让生命更加艳丽和充实才盛开,然而竹花的盛开却要以竹子的死亡为代价.而大自然赋予竹子的这一神奇而惨烈的宿命跟陈白露何其相似?而“白露”本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曹禺用它来给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取名,是不是想以这一秋令时节——气因夜寒凝而为露未成霜的自然症候来象征陈白露沦落风尘大红大紫,梦回酒醒却找不到归宿的生存处境呢?
  2) 新式的思想教育使陈白露明白,她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的独立,坚守自己的生活信念.她懂得思考生活的意义,懂得思考人的价值.当她从婚姻中解脱出来,还有一种思想引领她,她还有路可走.当她满怀信心的去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生活又结结实实的给了她一次教训,这一次,她认清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是 这个金钱社会里的附属物或是渣滓.
  3)她“无论怎样的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也难逃脱出“残酷的井”,他们挣扎着、争执着,可是越是挣扎越是陷在死亡和悲惨的命运里,徘徊以至犹豫.她找不到出路,她只知道生活是不可以倒退的.她对生活“一种嘲讽的笑总挂在”嘴角.生活对于她是一串习惯的桎梏,她不再想真实的感情的慰藉.生活是铁一般的真实,有它自来的残忍!她开始用玩世不恭去随和现实,用酒精麻醉自己,去极力掩饰心灵的痛疾,用自己所习惯的生活方式自我凝固起来.她的每一句表面看似玩世不恭、放荡、堕落的话都是对现世生活的控诉与不满,她知道“天真”与“孩子气”对生活是无济于事的,她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把“孩子气”与“天真”深埋起来,放在内心中那个最安静的角落.
  参考文献:
  [1]《曹禺研究资料》 田本相 胡叔和 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2]《中国新文学大系》于伶 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减术分裂
下一页:语文学习与巩固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