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给人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

问题描述:

科学给人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3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科学是中性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与人类只能危害社会.从1995年起,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利弊就越不容忽视.
由于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冲击原有的教育模式,带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虚拟教育势在必行,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去年,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十分重视,有可喜成果:19个区县建立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传播中心,200所校园建成;做到校校都有计算机房,计算机课被列为初中必修课.但发达国家是不是一些中学都像人大附中那样高投入呢?况且我们是穷过办大教育,一些学校刚刚甩开基础薄弱的帽子.人们都求新,求大,求全的思想,试想下,如果类似的信息化建设一拥而上,盲目发展,专业人员,教育资源匮乏,信息话建设只能作为形象工程门面,不仅不能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也扰乱了正常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不是万能的,仅靠它就能够解决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就能够解决素质教育问题.如果盲目发展数字化学校,学生携带电子图书上学,打开笔记本电脑上课,没有丰富的教育软件资源,只能浏览不能引起兴趣题库,学生也只好玩游戏,产生了电脑滥用和网络教育的负功能.只有讲求实际效果,利用新技术实现最佳教育,才是关键.当前,远程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加强远程教育科学研究,在通用性,实用性上需要下工夫,真正发展远程教育时空自由,资源共享,便于协作等优点.
克隆技术发展的利弊
今年4月24日,同济医大团委和学联组织了一场大学生辩论,就克隆技术的发展的利弊进行激烈的争论.看来,克隆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克隆,是Clone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科学家在认识掌握植物动物有关克隆技术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植物和动物的克隆研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有突破性意义.克隆技术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好处:一是利用克隆等生物技术,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产生大量抗病、抗虫、抗盐碱等的新品种,从而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二是培育大量品种优良的家畜,如培养一些肉质好的牛、羊和猪等,也可以培养一些产奶量高,且富含人体所需营养元素的奶牛.三是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如依靠分子克隆技术,搞清致病基因,提出疾病产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一头奶中含有治疗血友病的药物蛋白的转基因羊进行克隆,则可以较好地满足血友病人食疗的需要;为器官移植寻求更广泛的来源,将人的器官组织和免疫系统的基因导入动物体内,长出所需要的人体器官,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四是为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五是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合适的动物,大大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和安全性.等等.
有的学者则认为,克隆技术是令人担忧的,它将从根本上破坏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性,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克隆技术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克隆人将会引发十分棘手的社会伦理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技术上的可能并不等于价值上的正当.科学家在克隆技术研究时如果只着眼于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忽视或不考虑其价值正当性的话,那么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将是弊大于利,甚至是一场灾难.
从道德价值的角度看待克隆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社会伦理角度,克隆人是对人类发展的一种过强的干预,可能影响人种的自然构成和自然发展.二是从家庭伦理角度,会加剧家庭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三是从性伦理学角度,完全改变了人类自然的、基于性爱的生育方式,使人口的产生与性爱分离,破坏人类的感情.四是从生命伦理学角度,破坏了人拥有独特基因的权利,有可能导致人种的退化,还会使正常的生与死的观念发生动摇.
有的学者还从更广阔的视野批判性地反省了克隆技术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除了上述的道德层面以外,这种还表现在:一是生态层面,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二是文化层面,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起的祟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悖.三是哲学层面,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在新技术与人们的观念发生矛盾时,要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生命伦理学问题,既要尊重科学技术,又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让时间去化解矛盾.人类历史发展表明,伦理道德标准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演化,人类无性繁殖所遇到的社会伦理障碍,将在未来社会得以化解.
科学是把双刃剑
科学和技术自从17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不但充分显示了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
科学是人类探求客观规律的活动.这个定义除蕴涵了规律的客观性之外,同时说明,科学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尤其是像科学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旦不再是自发的行为,就和技术一样,也体现着人的目的,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客观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
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比如电,它既可以优化人的生活,又可以摧残人的生命.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发扬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一个具体科学活动中往往是一致的.因为造福自己与危害他人往往是同一个过程,一方是另一方的条件.即使只是为了造福人类,有时也难免带有副作用.比如,科学发明出了肥料,农药,目的
是造福人类,但肥料,农药使粮食,菜,果,甚至饲料,肉类蛋类都会浸染上 某些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功能从客观意义上说是必然的,科学技术活动就只能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消除它.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比如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国家,民族,每一个利益群体从根本上说都在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夺对方利益,所以,人类历史上就充满了这样的现象,即有些利益集团有时候会故意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危害人类的功能去对付对方,指示或组织科学家制造出枪炮杀害人,制造出药物毒害人.原子弹的发明成功,便是这一目的促成的结果.
科学界关于科学伦理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克服和制止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
我以为要发展科学的造福功能,抑制其危害功能,除了从主观上不断加强科学尤其是技术伦理的教育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以往的科学,无论是出于对自然的好奇,还是出于有目的的自觉认识,其主题都是朝着启发技术和引导
技术的方向,帮助技术确定"可以干什么".由于技术先天地具有双刃剑功能,科学越是对技术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就越会成为技术的帮凶和开路先锋.因此,往后科学的发展,我以为应当从指导技术"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转变为规范技术"不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上来,即从对技术的指导功能转变到规范功能上来.第二,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有权威的国际性公约,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这样,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变成造福人类的利器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