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前后性格变化还有中举前后的地位变化

问题描述:

范进中举前后性格变化
还有中举前后的地位变化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2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在亲戚和邻居长期的冷嘲热讽之下,范进已经没有了自信.当经过几番的考试都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时,范进早已被亲戚与邻居长期的冷嘲热讽和自己的自卑与自贱打倒了,从而处于一种极度的自卑当中.那么,这时的范进,作为一个曾经对功名热衷、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抱负的读书人来说,早已死了.活着的,是一个没有信心、极度自卑的范进,一个大家心目中那样的范进.因而,当邻居告诉他“中举”时,他认为邻居“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因为他早已没有信心,根本就不会认为自己会中举,他之所以去参加“乡试”,主要是不“甘心”罢了.从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他经常遭到邻居们的奚落和嘲讽,所以他不再相信邻居们所说的话了,只认为这又是邻居们在戏耍和捉弄他.同时也可以看出,范进早已习惯了邻居们对他的冷嘲和热讽.以科举成败论英雄,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故和社会悲哀.
当范进确定自己“中举”后却疯了,主要原因是范进把自己一贯的自卑和压抑,一下子都释放出来了,就像一个气打得太胀的气球一下子炸了.可以这样说,范进的疯是从一个极端——热衷功名,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抱负,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受尽了左右邻居、亲朋好友的讽刺和打击,处于一种极度自卑和压抑的状态.而范进的中举,又使他从一个极端——一种极度的自卑和压抑之中,被抛到了另一个极端——居然“中举”了.
范进中举后变成了疯子、傻子,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这是国家民族的悲剧.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生活在这种制度下和氛围中的读书人——“范进”们必疯无疑.作者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直指向整个封建社会,让后人了解到当时的世态炎凉.
地位高低变化
范进中举前见到平民百姓时,还和他们拱手作揖,和他们平起平坐,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平民百姓.他称胡屠户是“岳丈”,是尊称;可他中举后,就称他的岳父为“老爹”了.胡屠户虽是长辈,但范进的地位已高于他,他对范进也就改了称呼.张乡绅还和范进称兄道弟,以此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自己将来仕途的发展作铺垫.这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正所谓“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些正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世态人情的写照.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求形状的题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