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墨者黑还是近墨者不黑?

问题描述:

近墨者黑还是近墨者不黑?
本人要参加辩论,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你是反方还是正方?
近墨者黑 ,这是肯定的,耳濡目染,身边的人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你.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里讲的是交友方面的道理.同样,一个如果长期地处于不良的社会环境,久而久之,必然会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即近墨者黑.也就是我们所要论证的论点.
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格言了,仍然有必要一提.因为有人提出了近墨者未必黑这个观点.倘若我们在这一问题上认识不清,那么,很容易使我们中的某些人误入歧途而不知.
首先,这句话的实质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加以证明.它是完全正确的.流传很广的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例子.孟子很小的时候喜欢同邻家的小孩玩耍,而邻家的小孩是一个纨绔子弟,好逸恶劳,渐渐地孟子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变得好吃懒做,不求上进.孟母很生气,不顾自己年老多病、搬迁不易等因素,毅然将家搬到十里外的一个村庄.那里都是穷人的孩子.孟子在他们的影响下,又一一改掉了恶习.刻苦上进,终于成为一代名家.试想当初如果没有孟母的择邻而居,孟子继续同那些富贵子弟来往,他还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成就吗?可见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所处的健康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大力抓扫黄、赌博、卖淫,实际上就是净化社会空气.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我校进出检查学生证,不让不法分子混入校园,不让我们接近墨而变黑.
举个例子,据《成都日报》报导,目前的青少年犯罪有绝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看黄色小说或因其父母在家赌博打麻将而产生试一试的想法,最终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近墨者未必黑这一论调容易使那些涉世不深的又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产生近墨的想法,因为反正是未必黑嘛.殊不知在墨的环境中变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正如一个刚看了黄色小说的人就想到去犯罪一样,他是逐步被人拉下水的.
所以我们说近墨者黑,是不变的真理.对我们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常常强调要使自己健康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外部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能保证自己的正确方向.不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才能做一个德才兼备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而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甚至认为墨者能变为朱者,我方不赞同这种观点,一个人要想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来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他的堕落仅由一念之差就可以形成.
青少年的思想还未成熟,容易接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这里告诫大家近墨者黑.注意周围环境,远离种种不良风气.
近墨者黑,墨还是不近的好.
反方:所谓墨者,一般是指那些不好的东西.比如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好的习惯、落后的思想等,但常与这些不好的东西的所接触的,也未必都会变黑呀.
从哲学上讲,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外因对其内因有一定的影响,但内因才是事物的决定性的条件.这里所说的内因是指事物或人的自身因素,在官官相护的封建社会,不也出现廉洁奉公的包清天?从小受神学教育的达尔文,不也写出与之背道而驰的进化论?然而在当今社会,却也出现了胡长青等诸如此类的人物.难道他们没有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红吗?我看,不尽然吧.所以说,在最优越的环境下,也还会有个别人变质.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还会出现杰出的人物.这就充分证明了内因起主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还教导我们,应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看问题.而不能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由此看来,近墨者黑有很强烈的绝对化色彩.人具有选择环境拒绝环境甚至改造环境的能力.那么,对方辩友一味强调环境对人的必然作用,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岂不与我们所学的哲学常识发生了正面的冲突呢?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物体受力的现象上得到启发.人受环境影响正如物体受合力的影响,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合力.那么,真正影响人的也是一个合因素.任何一个单因素对人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分力对物体的作用.我们能以其中任何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物体的最终运动状态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近墨者黑到底黑不黑,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党有千千万万个打入敌军内部的优秀儿女.在那异常黑暗的环境下,他们拿出了自己的勇气胆识,凭自己的心中的共产主义信念,抵制侵略,与一切黑暗作斗争.
我们的国家民族也一样,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在与一切邪恶势力的关键过程中渐渐地屹立于东方大地之上,我们勤劳的中华民族也是以自己的优良传统而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今国际形势趋向复杂的情况下,我们的人民共和国不会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演变而变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敌人的炮火摧不垮我们的旗帜,在和平建设时期,和平演变的阴谋也摧不垮我们的人民共和国.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解题方法 技巧
下一页: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