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性作文

问题描述:

观察性作文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在作文教学中提倡观察似乎已是一个陈旧的话题.“观”就是“看”,“察”除了看,还有调查的意思.连在一起,观察就是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各种现象.或者说,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皮肤)去接触、认识、思考客观事物.不可否认,这种实验性的观察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在的物”,但我们试图从学生的作文中看到的显然不仅仅是“自在的物”,而是要通过物写出他自己.从这种意义上说,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有别于科学实验的观察,它强调的不是观察的客观性,而恰恰是每一个观察主体的主观性.因此,我以为最好的观察文字不是像物,而是像他自己.下面我以自己在一堂高中作文课中的部分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示例一:
材料:出示客观的向日葵——一张向日葵照片,主观的向日葵——凡.高的名画《向日葵》.
说明:从“逼真”的角度看,照片中的向日葵胜于凡·高的《向日葵》,但人们为什么会赞赏后者而漠视前者呢?这里就有一个艺术价值的问题.凡·高试图表现的不是向日葵,而是他自己,他的精神,他的灵魂.我问学生:你们从两幅向日葵中各自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的感受非常一致:在客观的向日葵中只看到了向日葵,而在主观的向日葵中看到了一团烈火、一片纷乱、一种挣扎、一股热情等等,这就是凡.高的心灵.
示例二:
材料:▲视觉A
“《大晚夜报》!”卖报的孩子叫嚷着,露出牙齿和舌尖儿.他的对面闪烁着一排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一会儿呈高跟儿鞋形,一会儿呈大酒瓶形.在霓虹灯的照耀下,他的嘴,牙齿,舌尖儿,一会儿变蓝,一会儿变红.
街上也被霓虹灯装点得五颜六色.霓虹灯的明暗在夜空中幻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有酒,有灯,有高跟儿鞋,也有钟o(改编自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视觉B
“《大晚夜报》!”卖报的孩子张着蓝嘴,嘴里有蓝的牙齿和蓝的舌尖儿,他对面那只蓝霓虹灯的高跟儿鞋尖正冲着他的嘴.
“《大晚夜报》!”忽然他又有了红嘴,从嘴里伸出舌尖儿来,对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了.
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烈的色调化装着都市啊!霓虹灯跳跃着——五色的光潮,变化着的光潮,没有色的光潮——泛滥着光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有了灯,有了高跟儿鞋,也有了钟.(选自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说明:仔细体会,A段文字的视觉感受偏于客观的观照,没有打上观察者的个性化烙印.B段文字里人的主观感受已经融人到客观的都市情境中了,物与人没有了明显的间隙,比如把在霓虹灯照耀下的孩子的嘴直接说成是“蓝嘴”和“红嘴”,“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仿佛不是外在的霓虹灯造成的效果,而直接是都市本身的变化.这种新感觉派式的观察方法给观察对象带来了生动的生命感,让人感觉到观察者在都市里试图抓住什么而又无法抓住的那种无助感和彷徨感.A段文字显然没有这种效果.
示例三:
材料:▲视角A
这是一张学生的脸,刚刚洗刮过,干净,光亮.鼻子居中,高凸,笔挺,非常有型.嘴上叼了一枝烟,两腮时鼓时瘪,不时喷出几缕富有线形的烟雾来,煞是优雅o(改编自夏目漱石《我是猫》)
直视角B
咱家在学生的手心稍微稳住神儿,瞧了一眼学生的脸.这大约便是咱家平生第一次和所谓的“人”打个照面了.当时觉得这家伙可真是个怪物,其印象至今也还记忆犹新.单说那张脸,本应用毫毛来装点.却油光崭亮,活像个茶壶.其后咱家碰上的猫不算少,但是像他这么不周正的脸,一次也未曾见过.况且,脸心儿鼓得大高,还不时地从一对黑窟窿里咕嘟咕嘟地喷出烟来.大呛得慌;可真折服了.如今总算明白:原来这是人在吸烟哩. (选自夏目漱石《我是猫》)
说明:A段文字从人的视角观察“学生”,B段文字则从猫的视角观察“学生”.非常明显,视角不同,感觉也不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视角的变换不是空间性的,而是视角主体的改变,它所带来的“间离效果”或者说“陌生化效果”值得细细体味.A段文字很简练,很干净,从实验性观察的角度而言,不能说不准确.但也仅止于此.当学生读到D段文字时,我发现他们都有一种惊奇的表情,或者会心一笑.有人说,牛有意识的话,它所意识到的上帝必然是长着两只角的;鸟有意识的话,它所意识到的上帝必然是插着翅膀的.B段文字的价值就在于打破了同一事物观察自身所带来的局限性.透过不同质主体(猫)的眼光观照人,使人身上原本熟悉的特征有了新鲜意味.当然,猫的视角归根结底依然是人的视角,但是猫所提供的平台深刻地改变了人所习惯的观察方式,其本质即人更深层的主观性.
示例四:
材料:▲视角A
今天全没月光,很黑.早上出门,赵贵翁看了我一眼.还有七八个人,在互相交谈.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有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笑. (改编自鲁迅《狂人日记》)
▲视角B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说明:与上述示例三相似,本部分两段文字也存在一个视角上的变换问题.A段文字采用的是正常人的视角.主观性不强;B段文字采用的是非正常人的视角,渗透着略显变态的主观性.我问学生:读B段文字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为他感到毛骨悚然.这个效果来源于哪里?主观性.不仅”我”观察赵贵翁等周围世界有强烈的主观特征,而且“我”的背后还有一个作者的视角,一个既敏感又富有思想的主观存在.
示例五:
材料:
▲我看这位少女的长眉已颦蹙得更紧,眸子莹然,像是心中很着急了.她的忧闷的眼光正与我的互相交换.在她眼里,我懂得我是正受着诧异,为什么你老是站在这里不走呢.你有着伞,并且穿着皮鞋,等什么人吗?雨天在街路上等谁呢?眼睛这样锐利地看着我,不是没怀着好意吗?从她将钉住着在我身上打量我的眼光移向着阴黑的天空的这个动作上,我肯定地猜测着她是在这样想着.(选自施蛰存《梅雨之夕》)
说明:故事中的“我”是个男性职员,在一个雨天回家的路上邂逅了一位没有带伞的少女,情不自禁地产生了种种遐想.本段文字就是在雨未停,天已晚,人力车绝迹的情境中,“我”对“少女”的别有意味的观察.有的同学读了一遍,说关系理不清.我讲了故事梗概之后,叫他们再读,就读出感觉来了.有的说有点暧昧,有的说“我”自作多情,有的说“我”心里有鬼.的确,“我”的观察背后蕴涵了丰富的心理动机.“我”不但观察到了她的忧闷,而且也在观察她会如何看我,这种迂回层叠的视角背后就是人物深层的主观意识:一是性的吸引和美的吸引,二是超我对性意识与美意识的道德审视.
从上述五组示例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教学中的观察问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如果说科学实验中的观察以客观为最高准则,那么作文教学中的观察应以主观为最可贵品质.质言之,在作文教学中,观察世界即观察内心,表现世界即表现内心.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