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婚姻是钱钟书所说的围墙——“外面的人渴望进去,里面的人想要挣脱出来”?

问题描述:

为什么说婚姻是钱钟书所说的围墙——“外面的人渴望进去,里面的人想要挣脱出来”?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一堵围墙.他寓意在指婚姻看着美妙,墙外的人想进来,墙内的人想出去.但这围墙还有一层涵义,那就是它是个让人遮风避雨的港湾.因为这围墙坚固、厚实,我们随时可以呆在里面,不受到外界的侵扰和纷争.而围墙一破,确实给墙内的人看到了墙外的风景和阳光,以为天堂就近在咫尺.走出围墙的人,得到了自由,得到了自由带来的短暂的快乐,而获得自由是有代价的.
  人生下来就是在围墙之中,人的本能不是原生态的森林回归,而是到处是规则和法度森严的社会,当你长大结婚,你从父母的围墙跳到丈夫孩子的围墙,还没有享受到几天围墙内的快乐,便觉得这又是张爱玲所言的跳入另一个火坑.于是,你想挣扎,摆脱这种火坑般的婚姻,逃出这城墙之外.有的人还有动物本能的兽性,在短暂的新鲜好奇之后也许会适应这种墙外的野外生活,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却没有能力适应这墙外的生活.
  我们既想追求享受墙外的美丽风景和无拘无束的逍遥自在,又想保持墙内生活的舒适安逸,但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毕竟,在享受舒适安逸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个围墙担负起维修的责任和义务.而责任的自由限度与墙外的自由限度是不一样的,它处于责任的范围和边界之中.而墙外的自由限度要宽广的多,至少,我们不需要对围墙修修补补和费尽周折.
  你说,你要追求幸福.虽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彼此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但我们要区分的是,什么是幸福,而谈到幸福必须先谈到不幸.因为不幸的多样化,所以对幸福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幸福的家庭虽然相似,然而这不是一种幸福,而是多样的幸福.只是,我们身处其中,我们收获的幸福是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幸福而已.而幸福和幸福之间,有没有可比性呢?从哲学本质上说,没有.但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它们之间还是有可比性的.我们用等级划分的方法,有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声望、荣誉等来衡量.而这些东西,却是构成我们这个围墙的坚实基础.我们在获得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基于对这种对幸福判断的价值观进行了一种认同.而这种幸福可以带给围墙内的人舒适优雅的生活.但在追求这种幸福的同时,也需要对之努力、奋斗和付出.即使安享墙内生活的人,也需要对之肩负起与之同样奋斗以保卫果实的责任.
  然而,你追求的幸福是另外一种层面的幸福.你想冲出围墙,抛开围墙周围的亲朋好友和社会世俗眼光的猜忌,寻找一片宁静.你说,围墙围得密不透风,把人生生的窒息在内,喘不出一口新鲜空气.围墙好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利益和想法,为了油盐酱醋吵得不可开交.你说,我要离开,什么也不要,唯美似的去寻找另外一个栖息的地方.哪知,所有的围墙都是利益的纷争和文化的差异.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对幸福的理解和定义.然而,责任的涵义却是相同的,赡养抚育扶助的伦理道德千古不变.
  你转身,才明白,无论你要去追求什么样的幸福,但都必须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履行应尽的义务.无论世上的幸福有多少种,围墙有多少个,你感慨多少人生,体会多少酸甜苦辣,是你的责任,永远都需要你来背负.因为,你是人,社会的人,有家有工作,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人.而所谓的梦想、自由和对美好的向往统统都是乌托邦,都是你的臆想.你仍旧是原来的你,一个平凡、普通,整天锅碗瓢盆的吵闹的人.
  你继而说,我不是一个只要幸福,抛弃责任的人.我也想担负责任,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啊,每个人都这么想.可如何两者都兼顾呢?这就是考验我们的智慧了.承担责任,就要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许,你为承担了责任而感到幸福,或许,你觉得好累好累啊.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