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一篇关于读了中国历史书的《读后感》?

问题描述:

谁能给一篇关于读了中国历史书的《读后感》?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0-2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原创
忧患兴邦
——论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写满了分分合合,历史沧桑;但中华民族至今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而且以崭新的姿态蓬勃发展,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当我们审视造就这一奇迹的背后因素时可以发现,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正是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的历史激变、风云突起集中表现在中国的近代史——即中国的近代化之路上.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变革思潮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华民族可以说是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下了清王朝的高床软枕.英吉利的一声炮响不仅炸开了一条商业经济掠夺之路,还炸开了一条西学东渐、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全方位变革的漫长崎岖的中国近代化之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西方文化体现出的先进性对长期被禁锢思想的中国文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对万马齐喑的知识分子群更是“醍醐灌顶,犹如当头棒喝”.
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场时代剧变中,始终处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的最前端.在鸦片战争中,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和中国的不堪一击,他们认识到中国兵不精,器不良,“始知天下之大,万物之奇”,继而萌发了强烈的向西方学习意识.李鸿章甚至说,“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与那些主张“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的顽固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洋务派的胜利使得一场意图医治这满目疮痍的清王朝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
在这个阶段,虽然知识分子们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上,但其忧患意识已然被激发.
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搞了几年,终以失败告结.随着对国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知识分子们认识到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制度的落后.为了真正救国,在洋务运动后,相继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它们都企图改变中国的上层建筑,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但却犹如昙花一现,终被扼杀,然而,其带来的意义却是深远而珍贵的,知识分子们在这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和担当更是民族宝贵的财富.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对个人命运、对民族前景有着深切的忧患意识.从殷朝的败亡中,知识分子看到了安危之易转,提出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往亡”这一观点,到了春秋战国,面对这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提出了“君子忧道”,孟子则更进一步,强调要把个人忧乐寓于大众忧乐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认为这才是知识分子所应具备的品质.宋朝宰相范仲淹更把其发展到一种新的境界,提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为知识分子,他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创造、发展、创新、捍卫文化,这一历史使命对于知识分子具有特殊性,因为其他的社会阶层很难代替其完成.而忧患意识作为一种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理性意识存在,恰恰成为了推动知识分子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推进器.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知识分子们或通过步入仕途建设国家,或披挂战场从戎杀敌,无论何种方式,他们始终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前沿.
忧患意识的真正价值在于激发出人的自觉性和实践性.一方面它使人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及自己在时代中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则是把这种深刻的意识化为实践行动,体现出一种有为的躬亲.林则徐在虎门禁烟之际,极力呼吁建立新式军队,学习科学技术,培养新式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当时大量外国作品被翻译介绍进中国,这一度使得广东成为中国看世界的窗口.魏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结出“施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先进分子基本上都是遵循着这一思想来应对西方——仿制西方军舰、建立现代冶炼业、遣派留学生、实践君主立宪、创立民主共和等等,从经济政治到文化,无不渗透着这一思想.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这一系列的运动,都是在巨大的危机意识下,知识分子们发起的救国救亡运动.忧患意识的实践性,表现在它绝对不仅仅作为一种意识而存在,一般而言,它会外化为两种形式:一是克尽职守,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表现为缓和的推动社会进步;一是表现在参与到激进的改朝换代或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中.所以,一旦具有了这种忧患意识之后,知识分子们便会有所行动有所作为,而这种行为往往是前瞻的、进步的,即我们常说的忧患兴邦.在激荡的近代史中,知识分子身上的忧患意识所体现出的忧患兴邦作用就更为显著,中国的近代化留下的是其不可泯灭的丰功伟绩.这一点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尤其难能可贵.因为中国的文化中,历来强调克己、遵循祖制祖宗之法、尊圣人之言等,深受这种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们,在民族大难、国家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突破了它的桎梏,投身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之中,怀揣着救国救民的愿望,举身赴大义,视死忽如归,从这一文化实质来说,中国知识分子在挽救国家和自身突破上,都赢得了令人敬佩的胜利.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部近代史,刻画的是中国的风雨沧桑,描绘的是崎岖的救亡之路,然而,在这个满布血泪的历史谱系中,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的脊梁,这些不屈的知识分子们可歌可泣,他们演绎了最好的一部忧患兴邦史,他们永远告诫着后人、鞭策着后人,而我们,只有肃然起敬!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奇偶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