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红色经典 树自信的文章1000字

问题描述:

阅读红色经典 树自信的文章1000字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1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红色经典阅读读后感
—— 读《红岩》有感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着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首出自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中的《我的“自白书”》一诗,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红岩》中成家岗的现实原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
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对党的庄严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斗争到底!”半个多世纪匆匆过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暮然回首,诗歌孕育的那种激情澎湃的豪情依旧未变,它随着涛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荡起涟漪翩翩.
《红岩》记述的是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酷刑额度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在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之外,小说还以地下党组织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做为另外两条支线,这三条线索融合成一个整体,揭示了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监狱里,共产党人将生命化为胜利的高尚风貌以及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种种丑态.在情节的构造上也独具匠心,作者没有去追求离奇的情节,而是重点把活动天地极为有限的狱中斗争写的跌宕起伏.作者善于安排事件的突变,善于在斗争的尖锐处动用笔,这使得在情节的转折变化中,人物的精神鲜明地显现出来.在人物的塑造上,《红岩》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贯彻始终的手法,而是围绕着狱内、狱外复杂的斗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充满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疯老头儿华子良,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等,都已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典型形象.作者将这些人物放置于具体的事件当中,通过对具体细节、行动的刻画而将不同的个性鲜明的呈现出来.江姐就是这众多典型人物形象中的一个.江姐是政治上陈昊苏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家岗里,就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哭出声.但她一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战斗.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无比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人不禁声泪俱下.
小说《红岩》问世以后,不久就被搬上了舞台和屏幕,还被绘制成连环画,可见《红岩》的深入人心.邓颖超同志在1985年重回重庆时,激动地写道:“红岩精神,永放光芒.”1991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特地参观了红岩村纪念馆题下“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词句.1996年的红岩图片展览,在全国引起空前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无步为红岩精神所吸引,所感动,所激励,所振奋.
捧起《红岩》便爱不释手,我全部的身心都被它所深深吸引,即时将它读完,头脑中仍时时会浮现剧中的人物形象.“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的英雄志士鲜血换来的果实,血染红岩,才挣得今天的安居乐业.我要衷心的感谢《红岩》,不仅因为它为我树立了榜样,更由于它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光辉的历程,什么是血染的风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珍贵的青春,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与认识!凶残的敌人最终失败了,我们的革命先烈用“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胜利之歌!所有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而牺牲的先贤们,不管岁月如何改变,你们将永远是赤子心中恒不褪色的“红岩”!
记得给分奥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