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的含义名号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如何解?

问题描述:

“释迦牟尼”的含义
名号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如何解?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2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释迦牟尼
  佛教始祖——释迦牟尼(Sakyamuni)
  【释迦牟尼与佛教】
  释迦牟尼( 净饭王太子)是佛教创始人.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语:Gotama Buddha).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
  万德洪名——释迦牟尼
  作者:道源法师开示
  文章来源:净土专页:《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释迦牟尼佛”,释迦佛是我们的本师;本师者,根本教师.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閦鞞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释迦佛说出来的.设若释迦佛不说,我们连一尊佛,亦不会知道.因此,我们称念释迦佛名号时,特加“本师”二字,称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别尊重!我们对于本师的名义,尤应留心详记.
  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着相.“寂”是不着身相;所谓“不离菩提场,而至鹿野苑”.终日出入往返,着衣吃饭,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无身相.“默”是不着语相;所谓“终日说法,无法可说”.乃至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出一字,是皆默无语相.兹再详解其义: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无智,二乘有智无悲,菩萨虽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极果圣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车.这辆大白牛车,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悲轮,一个是智轮.释迦佛驾着这辆大白牛车,悲智二轮,一齐双运,普载一切众生,由凡夫地越过化城,直抵宝所.唯佛一人,悲智双运,究竟圆满,故号为能仁寂默.一切万法,悉皆含摄于悲智二法之中,故称为万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无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圆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谛,寂默是真谛,真俗一如故号能仁寂默.广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于释迦牟尼四个字中,故称为万德洪名.
  ------------------------------------------------------------------------------------------------------
  【释迦牟尼的家庭成员】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名首图驮那,汉译净饭王.母亲名摩诃摩耶,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经蓝毗尼花园,即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罗美德寺院处,生下了释迦牟尼.
  摩耶夫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后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养育的.他从小学习当时教养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即五明).16岁(另有17岁、18岁之说)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
  【早年】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吠陀时期著名的王族懿师摩王(义鸠王),即汉译“甘蔗王”的后裔,迦毗罗卫(劫比罗伐窣堵)国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迦毗罗卫是释迦族集居的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当时是拘萨罗国的属国.在4世纪法显游历印度时,这个国家已日见衰落.19世纪末,考古家在这里发掘出一个藏有遗骨的石壶,上面刻有公元前数世纪流行的婆罗谜文字,意为释迦族供奉的佛骨.另外,在迦毗罗卫发现有阿育王巡幸时所建的石刻,从而证实了它大概的地理位置,以后尼泊尔政府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
  有关释迦牟尼的生年,由于古印度典籍没有明确的记载,各国所传和学者研究,一般都是从佛教本身的史籍去考证,并从卒年推算的.因此说法不一,竟有60种之多.最早一说和最晚一说之间,相距达数百年.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624年,卒于公元前544年,并以此为依据,在1956~1957年举行纪念释迦牟尼涅盘2500周年的盛大活动.西方学者根据南传史料,对佛灭年代有公元前489、 487、486、484、483、482、478、477诸说;日本宇井伯寿根据北传史料,从阿育王即位年代公元前271年上溯116年,推定为公元前466生、386年卒.中村元又据阿育王即位年为公元前286年,推定佛陀的生卒年为公元前463~前383年.中国近代学者依南齐僧伽跋陀罗所译《善见律毗婆沙》师资相传的“众圣点记”,即释迦牟尼逝世的当年,优波离结集律藏,并在是年七月十五日,在书后记下一点,以后每年添加一点,至南齐永明七年(489),共计得975点.由此上推,则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而比孔子早逝七年.此说也为日本、印度等国的佛教学者所采用.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又传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灭之说.
  【出家经过】
  佛陀的贵族生活是优裕舒适的.《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记载他的回忆说,他拥有适合不同季节居住的三座宫殿(三时殿),有冬天御寒的,夏天避暑的,雨季防潮的;衣着华贵,饮食丰盛;歌舞于庭,极尽享受之乐.他的父亲净饭王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王位,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王”.但是,释迦牟尼却在29岁(一说19岁)时出家修行.究其原因,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佛陀所处的时代正是古印度各国之间互相讨伐、并吞,阶级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之际,他所属的释迦族,受到邻国强权的威胁,朝不保夕.他已预感到难免覆灭的结局,因而认为世间“无常”.另外,他又目睹人自有生以后,接踵而来的老、病、死的情景,联想到自己也摆脱不了同样的命运,从而产生了人生难脱苦难的烦恼,而当时婆罗门教的思想和行事,又不能使他在精神上获得解脱之道,终于舍弃王位,出家修行.
  出家后,他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那里有很多修行者,他们以种种苦行折磨肉体,以求得精神的解脱.释迦牟尼不满意这种做法,滞留一宿便离去.他的父亲听到他出家的消息,甚为悲伤,经派人劝说无效,便在亲族中选派了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伴随他.
  释迦牟尼南渡恒河,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国王频婆沙罗会见了他.尔后,他寻访隐栖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阿罗逻·迦罗摩和郁罗迦·罗摩子,修习禅定.然而他们的教义,在释迦看来,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脱之道.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仍没有获得所期望的结果.他决定抛弃绝食和苦行.来到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结跏趺坐,静思冥索,最后终于觉悟成道,时年35岁.
  释迦牟尼领悟以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为了使他的思想学说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便开始了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佛陀在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五蕴、四禅和三明等教说,五人皈依了他,成为最初的佛弟子.这次说教,佛教称为初转法轮.与此同时,又度波罗奈斯长者之子耶舍及其亲友出家.此外,化度了原先祀火的婆罗门迦叶三兄弟以及沙门“六师”之一的怀疑论者散惹夷(删阇耶)的学生舍利弗和目犍连,此后在他的故乡又说服了他的很多亲属如堂弟提婆达多、儿子罗睺罗皈依了佛教.
  佛陀在传教过程中建立了佛教的组织——僧伽(僧团).一般认为,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演教,阿若憍陈如等五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这个僧团在传教过程中逐渐扩大,开始只收男弟子(比丘),以后,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入教后,才开始接纳女弟子(比丘尼).
  佛陀在创立僧团的同时,还给在家的信徒以相应的地位.凡遵守不杀生等“五戒”的俗人,均可以成为佛弟子.他们在修行中同样可以证得涅盘.相传,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在家弟子——优婆塞和优婆夷.此后,在家信徒人数不断增多,成为与僧团并行的拥护佛教的社会力量.
  有关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在早期佛教经藏四阿含和小乘律藏中,尚无专门的记述.三藏的结集者,主要记录释迦牟尼的言辞.但是经藏和律藏在记录言辞中,详细地记述了每一段经教和制订第一条戒律的原委.这些记述,虽属片断,但也包含了佛陀直接接触的那些人对佛陀的思想和行事的回忆(其可靠性如何,已无法考证).另外,在经、律中通过佛陀自己之口,记载了他自己早期生活的经历.在早期经藏和律藏中,记载释迦牟尼家世和出家经过的,有《长阿含经》中的《大本经》等;记载初转法轮时情景的,有《杂阿含经》中的《转法轮经》等;记载教化活动的有《摩诃僧只律》、《四分律》、《五分律》等以及阿含经中的诸小经;记载释迦牟尼晚年生活的有《长阿含经》中的《游行经》(异译《佛般泥洹经》、《大般涅盘经》、《般泥洹经》以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等.
  【发展佛教】
  后来,随着佛教向印度次大陆发展,统一的佛教分成很多的派别,同时受到了印度教、耆那教的偶像崇拜以及希腊文化的影响,在部派佛教中出现了对教祖的崇拜,把佛陀描写为神通广大、威力无穷、大智大慧,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手长过膝、面颊如满月、梵音深远、胸表卐字等.这就出现了专门记载释迦牟尼生世行业,被称为“本生”、“本起”、“本行”的一类经典.如《修行本起经》(另译《瑞应本起经》、《过去现在因果经》、《佛本行集经》)、《普曜经》等.它们的特点是把原先散见于经藏和律藏中的资料联贯起来,使一事与他事前后衔接,缀成佛陀的传记.但在内容上完全是渲染和神化佛陀,使佛陀成为一个理想化的崇仰对象.这些经典最长的也只主要记述了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几年的活动.以后马鸣写了《佛所行赞》,他根据传说和资料,描绘了佛陀一生的经历,成为最早的一部完整佛传.
  中国僧人撰写的释迦牟尼传记,有梁僧佑的《释迦谱》五卷和唐道宣《释迦氏谱》一卷.此外,在宋志磐的《佛祖统纪》中有编年体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
  有关释迦牟尼生平的史料,除了佛教经典的记载以外,还有文物资料.近代,印度和其他国家的考古学家、佛学家根据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记载以及印度保存的不完整史料,在佛陀的诞生、成道、初转法轮、涅审处等陆续发掘出一些古建筑的遗址和文物,并以此证明了佛陀是一个历史性的人物.
  【僧伽】
  佛陀在传教过程中建立了佛教的组织——僧伽(僧团).一般认为,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演教,阿若憍陈如等五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这个僧团在传教过程中逐渐扩大,开始只收男弟子(比丘),以后,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入教后,才开始接纳女弟子(比丘尼).僧团在开始的时候并无严格的制度,凡是信仰佛陀的学说,不分种姓贵践,均可加入.在僧团内部过着平等的生活.以后为了防止僧团的混杂,避免与世俗社会的法律秩序和其他伦理道德相龃龉,使僧团更好地开展活动,才制定了奴隶、负债者、杀人犯、盗贼(悔过的除外)、残废、病人以及年不满20岁者不能加入僧团的具体的规定.
  起初,僧团以云游乞食为主,无固定的住处.后来为了适应雨季安居和集会的需要,才开始在僧众的所在地,建立了僧院.在僧众集体生活的过程中,又陆续制定了有关衣着、饮食、用具、礼仪、居所、医药等日常生活细则,作为僧团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戒律内容.
  佛陀在创立僧团的同时,还给在家的信徒以相应的地位.凡遵守不杀生等“五戒”的俗人,均可以成为佛弟子.他们在修行中同样可以证得涅盘.相传,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在家弟子优婆塞和优婆夷.此后,在家信徒人数不断增多,成为与僧团并行的拥护佛教的社会力量.
  【涅盘】
  释迦牟尼晚年居住在王舍城.相传,他曾多次召集住在那里的僧人,向他们讲了有关保持僧团不衰的原则,要求他们“依法而不依他处”,然后离开王舍城北行,开始了他最后的游化.他带领弟子们,经过那烂陀、波吒厘弗多罗,渡恒河,到达吠舍离,受到当地富裕的妓女庵婆波利(庵摩罗)的供奉.以后便来到吠舍离附近的贝鲁伐那村(竹林村).时值雨季,释迦牟尼决定在那里安居,留阿难陀一人随从,其余弟子均分散到各处居住.在雨季中,他患了重病.雨季过后,又继续起程,向西北地区巡游讲说.到了南末罗国的波伐城(亦译“婆瓦村”),驻锡铁匠纯陀的芒果林中,并吃了他供献的食物.食后,释迦牟尼中毒腹泻,病情转重.行至离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译阿利罗跋提、阿恃多伐底)河边的娑罗林,在两棵沙罗树之间,右胁而卧,半夜入灭.临终前,他告诫弟子要依法精进修行.又为求见的婆罗门须跋陀罗说法,使他成为最后一个弟子.终年80岁.
  释迦牟尼逝世后,遗体火化.遗骨(舍利)为摩羯陀王阿阇世、吠舍离的离车毗族、迦毗罗卫的释迦族、阿摩罗迦波的布利族、罗摩伽摩的俱利耶族、波伐的末罗族(南末罗国)、拘尸那迦的末罗族(北末罗国)和吠多底波的婆罗门分得,各建舍利塔供养.
  【释迦牟尼的十种称号】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自觉觉他觉满或无上正遍知觉的意思,修行到所有功德都圆满.佛有十种德号,这十种称号是:
  1.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2.应供:应该受到人和天的供养.
  3.正遍知:全面的、真正的知道一切佛法.
  4.悉知三明(宿命、天眼、漏尽)和五行(圣、梵、天、婴儿、病).
  5.善逝:非常自在地入于涅盘.
  6.世间能了解世间的一切事理.
  7.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
  8.调御丈夫:能调整治理修行方法的大丈夫.
  9.天人师:佛是一切天和人的导师.
  10.佛世尊:佛应该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
  佛陀的果位是菩萨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将佛陀称为究竟菩萨;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脱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将佛陀称为究竟阿罗汉.
  【释迦牟尼玉雕像】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26厘米HEIGHT 26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释迦牟尼面相方圆,眼睑低垂,俯视众生.双足跏跌坐于束腰莲花座中央.螺髻,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刻画细腻.双手持火焰宝珠,宝珠中间开龛造像.身后有碧玉的舟形背光,背光左右各浮雕一条龙.背后的顶部浮雕一只葫芦,上面刻有“大吉”两字.整尊佛像雕工精细,是清代内地玉雕工艺的佳作之一.
  【铜铸释迦牟尼像】
  像高螺髻,眉间有白毫,低眉信目,尖鼻,大耳,著袒右肩袈裟,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座后刻铭云:“出家释子智威睐丁男仲仁贵仲仁智仲仁寿信眷杨氏单奇一家善眷等发心铸释迦佛一家南无诸佛加被星天护持此世来生福报无尽岁次丙子至元二年八月望日谨题.”
  元代金铜佛像具纪年者比较少,此像具有典型的“梵式”造像特征,是研究元代佛教造像的珍贵资料.
  【舍利子】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绝大多数舍利被散失、湮没、毁坏.不幸中的万幸,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这颗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出土时,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着,高40.3毫米,重16.2克,其色略黄,稍有裂纹和点.据史料记载,唐时,该舍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所记与实物吻合,只是颜色因受液体千年浸泡变得微黄了.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
  他弟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分别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非常多,佛经里一般用千二百人来形容.主要比较有名的,有10大弟子.
  大迦叶
  大迦叶(佛陀的大弟子 《头陀第一》). 释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们是:一、大迦叶,二、舍利弗,三、目连,四、须菩提,五、富楼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优波离,九、阿难,十、罗侯罗.大迦叶是十大弟子之首. 梵文:Kasyapa,称大迦叶,或称为迦叶、迦叶波、迦摄波.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头陀」是梵文:Dhuta 的译音,意为:「抖擞」,就是清心寡欲,扫除世间尘垢烦恼,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叶跟佛陀以后谨守佛陀的旨意并虔诚的专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当佛陀预感不久人世时指定弥勒菩萨於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接替他为「未来佛」的同时,令指定以大迦叶为首的四弟子(另有:君屠钵叹、宾头卢、罗侯罗)为「四大声闻」,继承佛陀的事业弘扬佛法并在将来辅佐未来的「弥勒佛」.他是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释迦牟尼涅盘后的第二年的夏天,大迦叶将所有的弟子召集到王舍城灵鹫山集合,汇编释迦佛祖的遗教,全部汇编整合完成由阿难诵「经」、优波离诵「律」、富楼那诵「论」.这就是所谓的「三藏圣典」.因而有第一祖师之称.对於佛法的流传,有极大的功劳.
  目犍连
  目连(神通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Mahamaudgalyagana的音译.或为摩诃目犍连、目犍连、大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国土舍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称.后被反佛教的婆罗门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侍立在释尊左边.相传其神通广大,以「天眼通」看到他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在七月十五按佛陀的意思设盂兰盆供奉十方僧众,在他们的帮助下入地狱救母,由此,佛教有「中元节」.
  富楼那
  富楼那(说法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Purna的音译.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Puramqitrayaniputra)的略称,意译为满慈子.迦毗罗卫人,国师婆罗门之子.先与朋友出家修苦行,释迦成道后,前往归依,善於分辨佛义,广宣法理,被称为「说法第一」.富楼那能因人施教,见一种人说一种法,在他的解说后人们都为之折服,从而皈依佛门.富楼那精进修持,不懈不怠,宣扬人生真理教化众生,在说法人当中最为第一.
  须菩提
  须菩提(解空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ubhuti 的音译.或为须浮提、须扶提等,号称「解空第一」.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解空第一著称.须菩提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裏化缘,因他同情穷人的贫困,而大迦叶却向穷人化缘,因大迦叶要给穷人集善的机会.后来佛陀知道后斥责他们的心不均平,不合佛家法规,从此,和尚化缘不在择富挑贫.
  舍利弗
  舍利弗(智慧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ariputra的音译.或译作鶖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闍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於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罗侯罗
  罗侯罗(密行第一). 释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儿子,也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声闻」,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为梵语Rohula的音译.又为「罗护罗」,意为「覆障」、「障月」、「执月」的意思.因为他是在月食之夜出世的. 当太子的佛陀因为有了儿子很欢喜,因为佛陀的父亲净饭王不至因他的独子释迦牟尼出家而王室无后.佛陀就在儿子出世的第七天骑著白马出家了,从此,罗侯罗就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下过了他的童年. 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回到他的家乡时,佛陀的妻子和罗侯罗没有去迎接佛陀,当耶输陀罗向罗侯罗说佛陀是他的父亲时,罗侯罗竟不认识.后佛陀对他的前妻说:「让你辛苦了,当然我是有负予你的,但我为众生而牺牲,请你为我欢喜.」佛陀又为罗侯罗剃度,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受沙弥十戒,成僧团中有沙弥之始,时,罗侯罗十五岁. 罗侯罗诵经十分勤奋,二十岁成道,又严守戒规,被称谓「密行第一」的阿罗汉.
  阿难陀
  阿难(多闻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生於西元前463)为梵语Ananda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侍.
  优婆离
  优婆离(持律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Upali的音译,或称为优波离.意译为无灭.出身与古印度的低下层,是奴隶、杂工,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原为一名理发师,是佛陀做太子时的宫中理发师,后和萨迦的王子一起跟随佛陀出家.因持律精严,从来不犯一点小错,佛陀命他持长僧团的戒律被称为「持律第一」. 优婆离的一生,是在处理僧团的纠纷.为犯戒的比丘忏摩,向佛陀请问戒律中度过的,堪称为戒律权威.佛灭后第一结集由优婆离诵出三藏中的律藏.
  阿尼律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Aniruddha的音译,意译为无灭.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露饭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后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於是跟随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著称.虽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却是个盲人,《楞严经》说他出家之初,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个畜生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连续七天不眠,竟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门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见十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达到能见世界如见核桃的境界. 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对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气和的罗汉,跟谁都合得来,他还悟出证道的方法,他认为:道是从少欲、知足、寂静、正念、正定、精进、正慧、无戏论八法而得到的.
  迦旃延
  迦旃延(议论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Katyayana的音译,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以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有“议论第一”之称.或称为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
  目前全世界仅存唯一一张释迦牟尼的生前画像保存在大英博物馆,被视为国宝.
  当时释迦牟尼41岁,由其弟子富楼那亲手所绘.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高数一指数函数
下一页:必修五第四单元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