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我的《初中生活展望》征文 600字

问题描述:

求一篇我的《初中生活展望》征文 600字
1个回答 分类:政治 2014-09-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不同的人想法是不同的,但是无论如何,都要懂得边玩边学习,这不单单指学习上的,更是人生道路上的.这边有点参考意见,你可以看下,希望可以帮到你哦~~~O(∩_∩)O~~~
1.其实初中和小学也没有多么大的不同啦,只不过是学习稍微紧张一些.然后有点到了叛逆期的样子,老师管得比较松,家长的管理范围变小了.其实在班上多交一些朋友和他们在一起你会觉得开心一些,也就很快的会适应初中生活了.
2.不要太紧张了,现在很多家长都进入了误区,认为成绩好就是真的好,其实是错的.事实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就不行了,我个人理解的,其实初中是一个转化过程,是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叛逆起来.培养自己的情操,和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比学习更重要,因为到了高中血气旺盛,特别容易心浮气燥,静不下心.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修养,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那么高中很容易就混过去了,到了高中才是真正的两极分化,沉的住气的孩子会学的非常的轻松,沉不住气的就随波逐流了.所以初中对自我的修养很重要,多看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头脑,发展一些自己的特长,特长也很重要,也许现在你不会知道,可是到了以后,特别是大学里面,你会发现你的特长为你的学习,人际交往加了许多分.初中的知识都很简单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上课一定认真听讲,作业不一定做的很好,但是一定要独立完成,学会”预习”和”复习”(”预习”和”复习”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对你以后有很大的帮助,你以后会发现的.),成绩保持个中等,中上就差不多了,有很多学生初中补习了很多东西,甚至超前学习,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只要牢牢的把基础知识抓紧就好了,就像吃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否则很容易噎着.还有一点,初中生比较自恋,很容易骄傲,一定要受得起夸奖,不要过于自恋,这样会害了自己的.
——送给新初一同学们的学习方法
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孩子的成长阶段看,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儿童向成人过度阶段;心理断乳期与第二反抗期——独立性明显发展、趋于成熟;是形成自我意识与自我品质的关键阶段——为一生的成长奠基.这一阶段同学们存在着进校后的不适应:有些同学对初中阶段的学习不甚了解,进校后不知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整天稀里糊涂;有些同学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拔尖,自我感觉很好,对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不十分了解,但却显得很自信; 有的看到周围同学个个都很优秀,心里很紧张,感到很自卑,对这里残酷的竞争感到非常可怕和压抑.
中学里的初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现象呢?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原因一:学生自身角色的改变.初一新生进入中学,积极性普遍都比较高.然而,一跨入中学大门,他们发现许许多多现象都向他们提出挑战.在小学时,他们是"老大",通行无阻;而在中学,自己又是"老小".从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时代,到复杂的中学生活,自己这个角色该怎么当呢?
原因二:功课从“寥寥无几”到“门类繁多”.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一竿子包到底;而中学,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学习上变化很大.初中一年级学科门类增多了,除设置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外,还有社会实践、英语口语、班队会、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每门学科的内容趋向专门化和系统化,除了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外,中学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也有不同于小学的一些特点,如果还抱着以前的思想,认为学习很容易,随便学学就可以轻松应付,那就很可能在初中学习的一开始就会碰壁,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原因三: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小学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教师不仅管课内,也要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要管生活.因此,师生之间是相互了解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到了中学,每位任课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任课教师多是抓学生的学习,多是在学习进行交往.所以中学老师是随堂制,靠班干部管理,如果贪玩好动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往往造成成绩下降.另外还有一点变化老师讲授方法也变了,小学抄在黑板上,学生记,现在是实行电化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老师讲指导提示,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学习,更强调思维过程的训练.
原因四: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小学同伴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中学则不同,同学大都来自不同的小学,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集体,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及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关系的重新确立,对初一学生,不能不说是个新课题.初中的学生对友谊更重视也更向往.
原因五: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变化.小学生还保持着儿童期儿童对父母的态度,依然是依附于父母,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初中生由于身体的逐步成熟,心理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并且由于眼界不断地扩大,他们这时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向往脱离家庭,成为自立的大人.他们认为只有摆脱对父母的依附,才能成为成人,往往以承担更大任务,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希望按照自己的判断去行动的倾向在增加.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策略.
能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对他们的学习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辅导.
一、调整好心态.
有些同学进入中学后,由原来的班干部,老师的得意门生变成了普通同学,由原来的学习尖子一下子变为成绩一般的学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都不如以前了.于是心理很不平衡,怀疑自己是不是越来越笨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你自己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是和你在一起学习的人群发生了变化,人数由少到多,参照物变了,虽然你不能名列前茅,但其实你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并不是坏事,它可促使你更加发奋努力学习.因此,初一新生首先要对班级同学的整体状况做一个客观地了解和分析,同时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一个客观地认识,找准自己在班级及年级中的合理定位,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最好是自己和自己比,纵向观察自己的发展情况,只要自己能够比较稳定地保持在相应的位置上,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向前发展的趋势,就说明你的状态是正常的.
二、学会学习.
掌握了好的的学习方法,就具备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就会使我们学得更快、更好.初中的教学内容多,进度快,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与其会不会学习有很大关系.会学的支配学习,从容主动,游刃有余,自然是学习的主人;不会学的被学习支配,时时被动,穷于应付,自然是学习的仆人.因此,作为一个刚走进中学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学习,根据自己的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觉预习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认真做笔记的习惯;独自完成作业的习惯;仔细检查作业的习惯;自觉总结学习方法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等等.只要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你就会觉得初中并不可怕,就会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三、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
在学会学习的同时,我们对初中的学习还要有这样一些认知:
(1)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很多同学,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相反,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
(2)初二年级往往出现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点”.一般来说,经过初一的学习适应和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成绩的差异逐渐明显.尤其到了初二年级,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相继开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时学习开始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
(3)学习成绩与付出的工夫所呈现的差异.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学习往往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却学得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对待学习是否轻松的状态,是判断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依据.
(4)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对初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方法一: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首先,要集中注意听.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
方法二: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孩子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
方法三: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及时学习.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所以学习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学习.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记忆的效率明显高.
过度学习.在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记忆某些内容,到刚能勉强背诵时就停止了学习,结果过了不久就不会准确回忆.如果能“一鼓作气”,再多学几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这样熟练的记忆,保持时间也特别长久,这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与及时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四: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因“科”制宜.
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科逐渐细化,各门学科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规律.理科类数、理、化学习重抽象思维,要善于融会贯通;文科类语、史等重知识积累,要善于联系实际.只有把握各学科的特点,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矢地学好各门功课.
取得的成效:
经过辅导,初中新生入学后最初阶段出现的不适应现象,都能及时调整,很快地以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尽快地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
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生活方面,班主任应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尽快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2、班主任要多看,多问,多跑,尽快地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辅导.
3、班主任要多与家长、任课教师沟通,尽量多的了解学生的各方面表现.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课时练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