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八年级物理概念总结啊,救命啊

问题描述:

谁有八年级物理概念总结啊,救命啊
快啊!
1个回答 分类:物理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七、八章总结

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 、压力 属于弹力.
2.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弹簧测力计.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4.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3):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调零.(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6.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7.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符号“G”,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8.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mg ,其中常数用“g=9.8N/Kg ”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为9.8牛顿.
9.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这个特点可制成重垂线或水平仪 .
10.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
11.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静摩擦力;物体滑动过程中,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2.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间的摩擦力变小.
13.生活中的摩擦很多,卷笔刀卷铅笔是滑动摩擦;鞋底制有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采用的方法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脱粒时张紧皮带、刹车时握紧刹把目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机器相对滑部分加润滑油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安装滚珠轴承目的是把滑动变为滚动来减小摩擦.自行车中摩擦力方向是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14.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使用使接触面分开的方法减小摩擦的.
15.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产生力的作用至少必须两个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6.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力的三要素.又叫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17.力的示意图是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其中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若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压强和浮力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作用点在物体的表面上,方向指向被压物体,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物理学上通常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单位是帕斯卡(Pa).压强的大小同时受压力、受力面积两个因素影响,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压强大,压力不一定大.
3.增大压强的方法有:(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增大压力,(2)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3)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减小大压力,(2)在压力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3)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4.增大压强三例:①速滑运动员的冰鞋装有冰刀;②投向靶盘的飞镖;③用力刹车.
减小压强三例:①载重卡车装有许多的车轮;②房屋建在较大的地基上;③书包带做得较宽.
5.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书包背带要宽一些、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钢丝钳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6.液体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和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的内部、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7.液体内部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大小还与液体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密度大的压强大.
8.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液体重力、体积等无关,液体的压强公式是P=ρ液gh.
9.测量液体压强工具叫压强计,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的.
10.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证明了气体存在压强,1标准大气压为1.0×105Pa或为76cm高的水银柱.大气压强会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有关.
11.最早较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增大而增大;高压锅就是应用了沸点随大气压增大而增大这个原理.高山上鸡蛋煮不熟的原因是:①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大而减小,②液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12.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
13.液体和气体称为流体;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力与运动
1. 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 物体沉浮条件: (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即在浸没状态下考虑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 下沉;(2) < 上浮 (3) =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
3. 浮力产生原因: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是一个合力;
4.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m排液=ρ液gV排.
5.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下-F上 ;(3)无条件浸没或下沉:
F浮=G排液=m排液=ρ液gV排.
(4)漂浮、悬浮(注意这两者的异同):F浮=G
7.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他们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升降.
(4)密度计的原理:靠漂浮在液体表面上工作的,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相等,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较小,露出较多.
8.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9.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不是力,惯性大小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运动方向等都无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10.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11.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12.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3.力是改变(维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867700.html
人教版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凝华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http://ask.sooxue.com/Ask_OneQuestion.asp?SortID=11&QID=3424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