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民族风情的文章?

问题描述:

谁有关于民族风情的文章?
越多越好...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0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德宏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神话之乡"和 "歌舞之乡". 德宏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僳僳族、德昂族等30多种少数民族,是全国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地.德宏的少数民族各具特色,领略民族风情、品尝民族餐饮,参加民族节日,有巨大的诱惑力. 全州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瑞丽江、大盈江国家级名胜区几乎囊括了德宏全境.据统计,2005年末,全州在籍人口106.78万人,当地少数民族人口55.25万,占51.7%.其中傣族34.03万占总人口的32%;景颇族13.05万占总人口的12.2%;僳僳族2.58万占总人口的2.4%;阿昌族2.84万占总人口的2.6%;德昂族1.32万人占总人口的1.24%.德宏傣族占全国傣族人口的30%,景颇族占全国景颇族人口的95%以上,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85%以上.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僳僳族、德昂族分别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族群分化出来,保留了他们不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但随着中原文化以及佛教、基督教的传入,各少数民族从中吸收了养分,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交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文化艺术,从而使德宏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神韵和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世界上少有的多族群、多文化共生地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支奇葩. 德宏的气候是"立体气候",宗教文化也呈"立体分布","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俗 " 是对德宏宗教文化经典的概括.德宏高寒山区至今存留着种类繁多的自然宗教,半山区的景颇族、僳僳族以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坝区傣族、德昂族和阿昌族则以上座部佛教为主,德宏的上座部佛教教派齐全,为世界罕见,是研究宗教文化的"活化石". 德宏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里民族风俗醇厚质朴,民族节日异彩分呈,民族建筑独树一帜,民族服饰五彩缤纷,民族史诗闻名于世,民族歌舞优美精彩,民族绘画艳丽生动,饮食文化和风味小吃别具一格,尤其是傣族的贝叶文化、景颇族的目瑙文化更是饮誉世界. 傣族 水的民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约占全国傣族总人口的30%,是傣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分布在全州各县市坝区和山涧河谷地带,有傣德和傣勒之分.他们濒水而居,善于在水中捕捞,喜欢在水中沐浴,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最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泼水节",傣族少女柔情似水……学术界把傣族喻为"水的民族",说他们纯洁如水,温文尔雅,从容不迫. 一、历史渊源 德宏傣族先民与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越人部族有密切的族属渊源关系.早在西汉时期,就被称为"滇越",建立了神奇的"乘象国",傣语称为"勐果占璧"或"勐卯弄".东汉被称为"掸".唐宋时期先后归顺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元朝时德宏傣族迅速崛起,建立了强大的"麓川王国."明朝称傣族为"百夷" , 正统年间爆发了震惊天下的"三征麓川"战役.从清初到近代称为"摆夷",解放后正式定名为"傣族". 瑞丽一带的"傣德"支系,原先就居住在德宏,与汉族接触不多,保留着较多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的"傣勒"支系,是后来迁人德宏的,他们过去分布在"傣德"支系以北靠近汉族的地方,吸收了较多的汉文化成分. 德宏傣族的来源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德宏土著的"滇越"部族,今德宏怒江流域、大盈江流域出土的具有显著"百越"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文物,包括肩石斧、梯形石斧、夹沙陶器等均为"滇越"部族的遗物, "滇越"是"傣德"支系的祖先,主要分布在瑞丽市和潞西市遮放坝尾,这里的傣族至今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习俗,如建筑上仍使用"干阑"式竹楼,人名无姓氏,男女孩以长幼顺序取名,男孩叫岩、依、散、俄……女孩叫月、玉、安、艾、娥……服饰与"傣勒"支系也有明显不同.二是从东南沿海"百越"地区迁来的傣族先民,自称"傣勒",分布最广,潞西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及瑞丽市勐卯镇最多.三是从缅甸迁来的傣族,主要居住在瑞丽市. 二、土司制度与文化艺术 土司制度对傣族的文化艺术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方面土司由封建王朝委任,对学习汉文化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带动了土司衙门里的贵族子弟、属官乃至傣族百姓都来学习、钻研汉文化的风尚;另一方面土司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重面子、讲排场,客观上推动了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再一方面土司把佛教当作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工具,大力宣扬佛教,而佛教对傣族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建筑艺术上看,土司衙门一律采用汉式建筑.规模因土司实力大小而异,其中以南甸、干崖、陇川、芒市、勐卯的土司衙门较为豪华,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是南甸土司衙门. 南甸土司衙门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由4个主院落、 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屋组成.包括大堂、二堂、三堂、正堂以及粮库、军械库、监狱、马房、花园、佛堂、戏楼等.大堂是土司审理重大案件的公堂,内设刑具;置土司仪仗牌,包括"回避"、"肃静"牌和龙头、关刀、金瓜、城斧、朝天蹬、安民、除一手掌乾坤等;右侧置一把万民伞,左侧置鸣冤鼓、铜磐、铁炮二南.凡升堂、土司进出衙门,或迎送贵宾,均要击鼓、鸣磐、放炮.毒筒堂是土司接待上司或会见宾客的地方.堂前悬挂"十司领袖"和"天一柱"匾额.正中的后门称为太阳门,遇重大庆典或内地官员来临才开启,平时走两侧通道.三堂正中挂"永固南疆"匾额,是土司署讨论重大问越及属百值班的地万.正堂系土司及家属的寝室.正殿用栗木、左厢用椿木、右厢用揪木,暗含"正立春秋"之意,八扇门上雕刻着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子爱莲、伯乐爱马等"八爱图".整个衙门建筑群显得巍峨壮观,气势不凡,被称为傣族的"故官". 1987年12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傣族土司衙门采用汉式建筑,在政治上反映了土司对封建王朝的依附关系,同时土司也可凭此向百姓炫耀自己的势力、威严和政治靠山,起到一种震慑的作用.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内地汉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流. 从信仰的角度看,傣族佛教兴盛,与土司重视佛教有密切相关.德宏最著名的佛寺、佛塔,几乎都是土司出资或集资修建的.如芒市的菩提寺、五云寺、树包塔、瑞丽的姐勒大金塔、盈江的允燕佛塔等.土司对佛教的大力倡导,主观上是利用宗教从精神上控制民众,客观上却极大地推动了傣族宗教文化和傣族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其中包括佛经翻译、文学创作、建筑、雕刻、雕塑、绘画、剪纸、扎纸等等. 傣剧与土司制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德宏傣戏最早发源于干崖土司衙门.干崖土司署组织傣族文人翻译大量京剧、滇剧剧本,移植排演为傣剧.傣剧先在各土司衙门流行,然后传入民间.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fx的解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