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二三事作文

问题描述:

老师的二三事作文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2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杨老师是我在学前班的启蒙老师.
遇上她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一座灯塔.是她点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记得在上幼儿园时,杨老师发给我们响板玩,我觉得十分好玩,杨老师收玩具时我便没有上交,而是装进了口袋里,那时我还小,并不觉得这种行为不好,只觉得这样做好象不对.结果还是被杨老师发现了,她让我交上去,可我死活不肯交.杨老师便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人呢,不能因自己喜欢某一样东西,就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是小偷的行为,是不对的-----”杨老师说了一大堆我当时听不懂的话,我只隐隐约约记住了其中的大意:“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去拿,哪怕自己再喜欢.”
杨老师不但使我明白了是非、对错,还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亮点.小时侯我十分害怕黑暗,每次天色阴暗下来后就会十分的害怕,如果班上突然停电了,看着眼前这么黑,我便会害怕得大声哭起来,黑暗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杨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后,教了我一句诗:“黑色给了我黑暗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后每当天色黑暗之时,我便会默念这句诗,久而久之,便不再畏惧黑暗了.小时侯,我并不明白“黑夜”不单单指黑色的夜晚,还指人生中难免会遇到的困难、挫折-----要从“黑眼睛”从困难、挫折的“沙漠”之中寻找希望的“绿洲”.我又懂得了要勇敢面队人生中的一切不幸,迎接命运的挑战.
是杨老师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勇敢的面队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培养我对文学的兴趣.杨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感谢她!
例二:
老师二三事
说起汤老师,心里非常的感激与感动.感激的是老师一直在各方面对我的照顾与教诲,感动的是老师的与人为善与博大的胸怀.也许园丁都这样!
虽然离开老师的课堂已经十几年了,往事已经模糊,然而最近两年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依旧感觉到老师的春风化人.下面我就说说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吧.
记得去年九月,一个原来的同事来到师大附中看望她学生的孩子.一个电话打过来,我赶忙从宿舍跑出来,来到附中校门口.同事的一句话让我哭笑不得,她说忘了带电话号码,又不知那小孩在哪班.原来她学生为照顾孩子,在附中附近租了房子,而我同事又是第一次来.这可怎么办好呢?同事说:“要不我们去传达室问问?或许能问到.”我知道这样找学生无异于大海捞针.想到她晕车,年纪又大,来趟不容易,我只好安慰她:“别急,我有个老师在这里,我们去找他.”来到老师办公室,正好课间休息,汤老师在.听我说明来意,老师二话没说就开始帮忙找人.老师问:“叫什么名字?”摇头.“哪个班的?附中还是广益?”又是微笑着摇头.同事说:“只知道小名叫蓓蓓,上次考试第三名.”老师笑了,只好拿出花名册一个一个的找,希望能在家长栏中找到这个女孩.但我们提供的线索太少了,翻遍了整本册子都没找到.附中没有,老师又带我们来到广益的几个老师那里一一打听,跑上跑下足有大半个小时,甚至还喊了一个估摸着是的女孩过来.虽然没找到那个女孩,但感激之情真的无法言说.
别看汤老师名声在外,不管上公开课还是主持会议都不怯场,但汤老师也有“害羞”的时候.不信你瞧:
今年六月份高考阅卷,我天天看见汤老师楼上楼下的跑个不停.期间我拿了在一中读高二的侄女的一篇文章给老师,请他帮忙修改一下.好象是18号那天,汤老师提醒我明天记得拿作文,而那天回家,侄女竟问了一句:“小姨,汤老师人怎样?”这下惨了,我罗嗦了半天也没形象的描述出来.我只好说:“蓝天上有张汤老师的自画像,你去看吧.”侄女说:“那可不行.”实在没办法,我只好答应弄张相片来.第二天(试卷都已看完),在教室里找到老师,老师在文件袋里找文章,而我却瞅准了袋子里那张有相片的出入证.趁老师拿文章给我的一刹那,我很快的把那张相片抢了出来,塞进我的口袋,还笑着说:“老师就送给我好了.”我正为自己敏捷的身手而骄傲的时候,汤老师突然从我口袋里把它抢了出来,嘿嘿的笑着说:“不行,等下你把它发到蓝天上去了.”天啊,汤老师脑筋怎么转得这么快?我还没想到让老师做明星呢.然而没办法,周围老师同学太多,我不能动用武力,只好瞪了几下眼睛走了.
作为老师,汤老师不仅默默的教学生怎样做人,而且还用他那宽阔的肩膀为我们学生支撑一片蓝天,给人父亲般的感觉,坚定乐观自信弥漫在有他的每寸空间.记得去年“非典”时期,人心惶惶,我们寝室更是风水欠佳(其他寝室的评价),有两个女孩子凑热闹,总是咳嗽发烧,两个人轮流去医院打点滴.我是吓得很久没去学校,又担心孩子生病——幼儿园规定:所有感冒有发烧症状的孩子都得在家休息.但是每次打电话给老师,老师都是一句:别怕,安心吃你的饭睡你的觉,天不会塌下来.短短的话语,内含的却是那种豁达乐观,传达的可是一副“镇心丸”.真的,直到现在,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有老师在我身旁——不管是哪个老师,我都觉得非常的放 是心与安全.
啊,老师的好又岂能三言两语叙说出来,就让我们做学生的用一生慢慢去品味吧.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奇偶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