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是什么,生活中有那些做法是属于辩证法的.有谁能帮帮我.帮我说的容易理解一点,谢谢

问题描述:

辩证法是什么,生活中有那些做法是属于辩证法的.有谁能帮帮我.帮我说的容易理解一点,谢谢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生活中的辩证法
作者:高顺增
生活需要辩证法,辩证法在生活中.
●“得”是“失”,“失”是“得”.有的人多欲无度,得这、得那,想据一切为己有;有的私欲膨胀,一味地索取,贪得无厌;有的暴饮暴食,大腹便便……很显然,这是一种愚昧和无知.生活是得与失平衡的学问.平衡是一种美.有失才有得,有得必有失.该得的是得,不该得的得是失.过就是错,不及也是错.这些人,最终为得所害,失去良机、健康、人格和自由,遗憾终生.有的善失,舍己之短、之不能;有的人乐善好施,无私奉献,将巨额资产捐献社会;有的锻炼有恒,舍去多余营养,轻捷如飞……此者深悟,人精力有限,没有重点没有突破;深谙,没有一件东西永远属于自己.人是一棵草,只能享受那点该得的阳光、水分和养分,贪就意味着将自己“晒死”、“淹死”、“烧死”.该失的也是得,虽然失去了有形的东西,得到的却是宝贵的良机、健康、幸福和无形的精神财富.
●“大”是“小”,“小”是“大”.有的当官的、有钱的,整日“肿”着、“膀“着”、 “胀”着,目中无人,牛气十足.好事者将“牛”者称了称、卖了卖,结果重不增,值不升.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愚昧和无知.重在内涵,贵在价值,大在品高.常言说,“人大不值钱,骡子、马大值钱”.长此以往,这些企图抓住自己的辫子把自己提起来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会变得越来越丑陋、越来越渺小.有的人无论钱多少、官大小,视己为“一棵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东南西北风”,抱定一颗“平常心”;始终把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态度平易,富有人情味.融于众者活得久.这种在有些人眼里的“下贱”和“渺小”,其实是一种品德和素养.久之,在众人心里越来越刻骨铭记,形象越来越高大,越来越为人所敬佩.
●“精”是“傻”,“傻”是“精”.有的人以己为中心,处处为己打算;只扫个人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惟利是图,损人利己;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其实,这种“精”法,同样是一种愚昧和无知.常言说,大智若愚.这种人不晓人处群体中,互为生存环境和条件之道;不明好人缘是生存之“根”,“根”深者才能“叶茂”之理.爱人者人恒爱之,玩人者人必玩之.最终,把路走窄,钻进死胡同,沦为孤家寡人.有的人善为他人着想,吃亏让人,富有爱心;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谦逊含蓄,宽容大度……吃亏、诚实、宽容是美德,更是福气.这种冒“傻气”的人,令人心动,令人信服,令人敬仰.惟有这种人,其生存之环境才越来越好,生活之路才越走越宽.
●“甜”是“苦”,“苦”是“甜”.有的人怕苦怕累,好逸恶劳,坐享其成;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年华虚度……其实,这是一种无知和悲哀.“天道酬勤”.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天上掉“肉饼”的美事.甜都是以对“苦”的体验和战胜做代价的.谁不想付出代价,甜只能是海市蜃楼,是愚人的自欺或被欺.这些人,最终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坐吃山空,远离“甜”边.苦是甜的开始,甜是苦的结果.有的人胸怀大志,为其理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练硬功,功夫不到誓不休.“梅花香自苦寒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种人,终成大器,定成伟业,苦尽甜来.
●“美”是“丑”,“丑”是“美”.有的人穿着入时,衣冠楚楚,外看颇有几分派头,令人小视不得.但是,不“鸣”则矣,一“鸣”则丑,谈吐粗野,举止不轨,狂妄不羁,一无所长,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谷子熟成头自垂.美是一个人深度、厚度、宽度、高度的统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美来自于内涵,来自于素养,来自于价值.这种人之所以轻浮浅薄,是“内存”不足的外在表现.有的人衣着朴实,其貌不扬,外观确实没有一点夺目之处,其存在往往为人所忽略.但是,这种人,说话亲切,人品厚道,干事稳妥,事业有成,价值硕硕.因而,为人所折服,无一不谓其美.美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东西.朴实的人美,真诚的人美,有分量的人美,有成就的人美,有社会价值的人更美.惟有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的人才最美.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详细步骤
下一页:望能尽快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