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三千字文章

问题描述: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三千字文章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第一个: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企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以其特殊的贡献、独特的精神引起了世人的瞩目!47年后的今天,当它以其创造的中国石油工业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的骄人业绩再一次震惊世界的时候,全世界不得不由衷地赞叹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个让国人骄傲、让共和国自豪的企业
  就是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硕果累累的大庆油田,破解其走向成功的奥秘.
  奥秘之一:无论什么时候,党永远是企业的领导核心
  人们不会忘记,石油会战初期,面对极其艰苦的条件,大庆油田党工委果断做出决策,组织会战队伍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大会战遇到的各种问题,仅用三年多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
  人们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后,面对油田含水逐步上升、产量自然递减的严峻形势,大庆油田党委没有颓废.他们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人们更没有忘记,近年来,面对着油田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矛盾与挑战,是油田党委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大庆油田为目标,科学决策,制定了《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确立了“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创建百年油田的阶段性目标.在大庆油田,政治方向不离党,发展思路依靠党,重大决策相信党!油田领导班子在精心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同时,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廉洁勤政的领导干部形象,一个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领导班子,一个在强化改革上敢于攻坚、稳定上敢于负责、管理上敢于碰硬的集体形象!
  2006年,油田领导班子被中央组织部和国资委党委评为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
  在大庆油田,靠“两论”起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油田实践,是油田各级党委始终如一的传统!有这样一个数据令人惊叹:47年间,大庆油田各级党委中心组始终坚持周五学习日制度没有变;每年至少召开一到两次学习研讨交流会的传统没有丢.他们创造的领导干部述学、评学、督学、考学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让理论在每一名领导干部心中真正扎下了根.
  在大庆油田,党管干部原则坚决落实.以发展空间吸纳人才、以大庆精神塑造人才、以价值实现激励人才……行政副职公开竞聘、党群副职公开推荐、专业管理岗位公开选拔等竞争上岗机制已经建立;6000多名党性强、作风正,既懂党务、又熟悉生产经营的人才工作在党务工作岗位,就是这些人奠定了油田“大政工”的格局.在生产经营全过程,油田上下,各级党政工团、各级领导干部、党团员、班组长、先进模范建立起一套高效工作机制.
  奥秘之二:无论什么时候,工人阶级永远是企业的主人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生产总队一大队吊车司机王庆际,今年54岁,他开的那辆吊车从他20多岁参加工作时就一直陪伴着他.早在二十几年前,这辆吊车就到了年限,但是,在王庆际的精心保养下,这辆像他的孩子一样的吊车,至今没发生过任何问题.王庆际说,他就快退休了,他要更精心地对待这辆吊车,力争和它一同退休.为此,这辆吊车的日本生产厂家专程来大庆调研,想找到这辆吊车耐用的原因.王庆际笑了,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精心加细心.”
  大庆油田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又一个像王庆际这样爱厂如家的职工,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平时油田树立的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对职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在指导原则上明确了要正确处理好两个“三者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的三者关系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曾玉康深有感触地说:“职工既是企业利益的享受者,更是企业效益的创造者,只有不断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企业才有更强的动力和创造力.”为此,大庆油田把以人为本、搞好二次创业的实践和着力维护职工群众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发展权益有效地结合起来.
  大庆油田各级党组织注重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激励在职职工,体贴下岗同志,照顾离退休人员,关心退养家属,帮扶特困家庭,让职工群众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对在职职工,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上,在企业效益稳步增长、职工收入持续增加的同时,向一线职工免费供应午餐、定期体检、带薪休假,为一线小队配备空调、电视、电冰箱和消毒柜,完善图书室、活动室.通过市场化用工、聘用临时合同工和外埠用工等方式,使一大批待业子女找到了就业岗位.对困难群众,开展进万家门、解万家难、暖万家心走访慰问活动,及时帮助排忧解难.
  最具特色的是,大庆油田始终强调企业的现代化从人的现代化抓起,坚持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他们主动拓宽职工成才渠道,分别建立了从普通工人技术人员到技术专家、资深专家的六级成长通道,从技术能手、助理技师到技师、高级技师的四级成长通道,完善了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师、高级技师的选拔评聘办法,制定了不同的人才评价标准,使职工人人都有成才的机会.只有初中文化的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第二油矿的采油高级技师何登龙,经过多年的痴心学习、苦练本领,成为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并且编写了一系列岗位技术操作标准,先后培训员工5000多人次,所带的上百名徒弟中,80多人已成为厂矿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何登龙感动地对记者说:“没有油田为我们细心着想,我一个初中生哪会有这么好的今天?!”
  第二个:
  47年前,铁人王进喜一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感动、激励了几代人.当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经济建设急需石油的时候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大庆石油人"凭借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油田,从此大庆油田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石油,结
  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
  改革开放20多年,也是大庆油田稳产高产的20多年.大庆油田持续27年高产稳产,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十五"期间年均油气当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水平,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与此同时,大庆油田创造了中国石油乃至整个工业战线的多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
  辉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天当被、地当床",人拉肩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证开钻,不畏艰险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经过代代传承,已成为一种情愫,流淌在新时期"大庆石油人"的血脉中.
  临危不惧,30名工友同签生死状
  火光!五六十米高的火柱冲天而起,百米之外都能感受到灼人的热浪.当放喷闸门开启点火的一刹那,巨大的气压顶得闸门发出嘶嘶尖叫,声音震耳欲聋.这是一个名为"升深2井"的地方,曾因天然气高产而成为大庆人的骄傲.而今它却因多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产,套管腐蚀,产生漏气,就像一颗随时都可能会引爆的"定时炸弹",威胁着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附近村镇的居民已经开始疏散和转移.方圆几里都已拉上了警戒线.武警战士封锁了所有通向井区的道路.待命的消防车足足有20辆.整个井区置身于一片恐怖的氛围中.
  大庆油田领导表示,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这口井进行水泥封堵,消除事故隐患.但由于施工难度大、危险性高,联系了几家国内的施工单位,都不敢尝试.
  在这种情况下,修井一大队107队临危受命.队长赵传利在向大家传达完上级的命令后,说:"弟兄们,咱们大仗小仗打了不少,从来没熊过;这次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咱107队绝不能当孬种!大家有没有信心啊?""有!"30个人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在庄严的气氛中,队里的5名党员和干部率先在"决心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全队没有一个人退却.30个名字,同一个决心:"一定要拿下升深2!"
  随后,70多天时间里,他们进行了无数次演练,从抢险、救援,到逃生、疏散.演练过程中,井下总工程师兰中孝的母亲去世了.他跑了几个小时的路,见了母亲最后一面,没等发丧,第二天早上六点就赶回现场.不少工人的孩子生病了,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向组织请假回家的.
  终于,现场封井开始了.赵传利和几名干部,率先登上井口进行操作.
  周围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般,上百双眼睛紧紧盯着最危险的地方,上百人屏住呼吸.拆井口成功,卸井口成功,安井控成功.动作协调,配合默契,40分钟后,危险解除了.现场一片欢腾.
  艰苦奋斗,钻井队海外扬威名
  早在2001年,GW58队就作为大庆油田首支海外钻井队来到委内瑞拉.在委内瑞拉遇到的第一件事是设备清关问题.设备是从国内运来的.运到委内瑞拉,需要办理各种手续.项目组负责人一方面积极和海关代理公司配合,另一方面买来相关书籍认真学习.我方人员根据清关的相关规则,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最终仅代理费一项,就为公司节约近8万美元,赢得了合作方的尊敬和钦佩.
  在委内瑞拉施工,语言、民俗、气候、饮食起居习惯都不同,按规定以1:9的比例雇用当地工人,而当地的工人从来都是8小时工作制,下班时间一到不管工作是否完成都立马收拾东西回家.怎样适应新环境,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怎样使外籍雇工更好的融入到队伍中来,把工作干好,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委内瑞拉地处赤道附近,紫外线照射非常强,人如果长时间呆在户外的话就会曝皮.刚到那里时,很多工人对热带高温潮湿的气候不适应,经常是连喝几十瓶水,却排不出一滴尿.衣服穿在身上汗不干,洗了之后水不干,床单能够拧出水,睡觉侧身不敢翻.
  恶劣的坏境没有吓倒GW58队.凭借着全体职工的齐心协力,GW58队又一次出色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国外客户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经过5年的倾力打造,在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打造出了自身优势,在委内瑞拉,成功开拓出年总创收能力达到亿元以上的钻井市场.
  到2005年底,大庆油田已有260支 队伍走出大庆,进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大庆油田的旗帜飘扬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广阔市场.
  勇于创新,不循常规克难题
  "成就理想、作出贡献,就要将铁人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转化为挑大梁、挑重担的工作勇气,牢记责任和使命,对事业倾注满腔热情."这是王宝江在科研攻关中的切身体会.
  王宝江,现任第六采油厂试验大队副大队长、高级工程师.他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立足于喇嘛甸油田三次采油攻关试验的最前沿,成功破解污水注聚、凝胶体系检测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开展"泡沫复合驱"、"形变悬浮胶体"、"两元两相驱"等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为油田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清水用量大、污水处理难,是聚合物驱油必须解决又很难解决的技术难题.当时,喇嘛甸油田北东块的一个区块,最多时每天要用掉两万方清水,经常因缺水而停注,采出来的大量污水又使环保面临很大压力.王宝江一直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呢?1996年,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他大胆地提出用污水替代清水配制聚合物的想法.试想一下,如果成功,就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为那些污水找到了"归宿",这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聚合物驱油理论也不认可.想法一经提出,四面八方都传来质疑,其中也包括王宝江非常尊敬的专家.
  面对质疑,起初王宝江也犹豫过,但凭几年来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应该试一试,"何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试验结论能证明这种做法不行."顶着巨大的压力,王宝江想方设法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他的坚定与执着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鼓励,王宝江开始专攻这一试验项目.
  为了抽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王宝江把行李搬到了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做实验、搞分析,亲朋好友见他整天不回家,以为夫妻俩闹了别扭,还专门跑到单位来调解.
  最让王宝江刻骨铭心的是第一次现场试验,当时由于受聚合物种类、现场工艺、注入方式等条件限制,效果非常不理想,这让他着实捏了把汗,"如果试验不成功,个人吃苦受累是小事,油田为试验投入的大量资金将付诸东流."压力如山的王宝江在领导的支持和一些老专家中肯的建议下,抓紧技术完善,终于,他取得了第二次试验的成功.
  这项与"王宝江"这个名字紧紧相连的技术应用后,仅试验区的44口井就较清水对比区多提高采收率4.58个百分点,多创效益3个亿;仅喇嘛甸油田,年利用污水就达700多万吨,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污水治理示范区.该技术被评为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推广到6个采油厂,被油田公司领导誉为"聚合物驱油的革命性措施".
  "人活着,就是追求一种幸福的感觉.幸福,不在于你吃啥、穿啥、用啥,在于瞬间的感觉,比如,到年底特别忙,最大的幸福就是跟爱人和孩子一起看会儿电视."这是王宝江给简单生活下的定义.但王宝江并不简单.
  "天当房地当床,棉衣当被草当墙,野菜包子黄花汤,一杯盐水分外香",这是大庆会战的生动写照.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是"大庆石油人""为油大干"的精神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庆石油人"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战略体系.以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围绕"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在新形势下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工作主线,赋予了大庆精神以新的内涵.大庆精神弘扬了民族精神,凝聚了全民意志,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强大的精神动力必将激励着人们克服困难,向着胜利的彼岸前进.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