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萧何 曹参.有关的典故或成语

问题描述:

张良 萧何 曹参.有关的典故或成语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与张良有关的成语中“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年轻人是可以培养,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张良是秦朝末年人.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隐藏起来.
  有一天,张良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穿得破破烂烂的.那老人看见张良,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 张良下桥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 张良跪在地上给他穿上鞋.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啊!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上,但老人已经先到了.他责备张良来晚了,叫他五天后再来.第二次,鸡一叫张良就赶到桥上,但老人又先到了.这次老人大发脾气,叫他五天后再来.这次,张良半夜就来了,等了一会儿,老人才到.老人非常高兴,送给张良一本书,并告诉说 ,读了这部书大有用处.张良回家一看,原来是部兵法书,他日夜攻读,后来帮助刘邦出谋划策,统一了天下.(出自《史记•世家第二十五》)
  与萧何有关的成语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释 义】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用 法】作宾语、分句;指成败都在于一个人.
  【文言文】韩信为人告反,吕后预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语.
  与曹参有关的成语是“萧规曹随”.
  曹参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和他的战友韩信、张良、萧何一起紧密团结在泗水亭长、大流氓刘邦周围,打下了一个大大的江山,建立了大汉朝.在曹参还是一个社会闲杂人等的时候,就和萧何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待到刘邦开国做了皇帝,各自都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萧何官居相国,地位比曹参要高,他们老哥俩的关系也就疙疙瘩瘩,大不如从前了.等到萧何风烛残年、即将离世,推荐继任者时,没想到萧何到底难忘旧情,只荐举了曹参一人.这样,萧何前脚奔赴黄泉,曹参后脚就做了相国.
  曹参做了相国,却不像一般人那样非得搞个“新官上任三把火”,什么都要来新的.曹参是大小事务都按老规矩办,他的前任、老朋友萧何怎么定的他就怎么做,一点也没有“制度创新”意识.这样还不够,在选人用人上他有自己的独特标准,凡是生性纯朴又不善言辞的,他委以重任,能说会道语言苛刻的,追求能吏名声的一律炒他鱿鱼.身为相国,曹参哪里有一点日理万机的模样,终日泡在酒坛子里,具体事务能不管的都不管.他的同僚和朋友看他上任多日,一点新气象都没有,就替他着急,于是就到他的相国府上,想劝说几句.没想到客人一到府上,曹参就以好酒相待,客人刚想开口说事,曹参就举起酒杯要一干而尽,直到把客人灌醉而去.长此以往,成了习惯.
  相国府后面有个小花园,小花园紧临着官吏宿舍.相国府里的大小官员也跟相国一样,每日饮酒唱歌,闹腾个没完,这就叫上行下效.同僚厌恶这些事,觉得这样下去不好.于是就把曹参找来,指望他来管束部下,曹参赶到小花园之后,不仅不做处理,反而吩咐手下加个酒杯,要跟他们一起饮酒唱歌,把同僚的鼻子都气歪了.
  一来二去,曹参的“荒唐”行径传到了皇帝惠帝的耳里,惠帝平日里看曹参自打坐上了相国的高位,吊儿郎当的样子也觉得不对劲.一日,把曹参叫来想狠“克”他一顿,好让他勤快点.曹参知道惠帝的意思,一进门就脱下帽子谢罪,对惠帝说:“陛下英明神武,但和先帝相比,谁更强一些呢?”惠帝说:“朕怎能比得上先帝呢.”曹参说:“那我跟前任萧何相比,谁更贤良呢?”惠帝说:“你好像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天生慧眼,说得太对了.陛下您看,高祖与萧何打下江山,法令颁行天下,清楚明了.如今陛下把手笼在袖子里,不用去做什么就能天下太平.身为朝臣,我等只要谨守职责,厉行前法不就足够了吗?”惠帝是个明白人,一听这话就说:“好,你不用说了.”
  曹参轻松潇洒的当了三年相国,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国力一天比一天强盛.他死后,皇帝封他为懿侯.老百姓觉得曹参与前任相国虽然反差很大,但干得有声有色,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有这样的相国真是百姓的好福气,自发地给他写了一首歌,广为流传,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歌是这样唱的:
  “萧何制定好法律,一一明确公正,官民标准统一;
  曹参代之为相,坚守善法,毫不失职.
  天下感戴他清净无为而治,人民得以安宁享太一.”
  后人将曹参的故事总结为四个字,就是成语“萧规曹随”.曹参虽然懒,却懒得有水平.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