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提纲.

问题描述:

初一(上)、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提纲.
1个回答 分类:生物 2014-11-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富集)课本p26;课本p27页1题;注意DDT的例子p31 ; p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2-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切片是从生物体上切下少量薄片制成玻片标本;涂片是把液体材料涂抹在玻片上制成标本;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标本的.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图P45)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图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②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p57页最后一段;p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是双螺旋结构.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过程: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P63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分化的概念; P65题3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结构见课本p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种子植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复习要点
一、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纬线变短.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由南向北(由下向上)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由西向东(由左向右)增大的是东经,反之为西经.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即以200W和160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即东半球:200W——00——1600E ; 西半球:1600E——1800——200W
名称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由赤道向两面极变短 东西方向
4.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正午太阳高高度的变化(夏季高冬季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地区:纬度0°--30°之间的地区;中纬:纬度30°--60°;高纬:纬度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
二、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①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拉马运河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①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②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③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而形成.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三、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 念 要 素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气温、风、气压、降水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相对稳定
2、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阴晴、风(风向、风力)、降水概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3、在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最热)月出现在7月,气温最低(最冷月)出现在1月.
(二)气温
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中最高月气温与最低月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3、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有,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
4、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1)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2) 夏季海洋低于陆地,冬季陆地低于海洋.(3)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三)降水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内陆地区;(3)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3、一个地方降水的多少,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也受地形的影响.通常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地形地势.另外,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致).
2、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海拔高);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长,多冰雪.这种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不同形成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其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3、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P51图3.13、P55图3.19、图3.20、P60图3.24)
4、气候与人们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四、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到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5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3、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4、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6、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相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7、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二)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一社会活动的场所,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乡村居落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
3、不同环境中的聚落建筑特点不同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终年气候严寒 冰雪构成,很低矮,墙厚,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黄土深厚,冬冷夏热 利用黄土挖掘窑洞,节省木料,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
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热带地区,高温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屋顶坡度陡,人住上层,通风,散热,隔潮
五、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而外的其它六个大洲.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六国.
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有11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和墨西哥.
4、主要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国家 所跨的大洲 所属的大洲
埃及 非洲和亚洲 非洲
土耳其 亚洲和欧洲 亚洲
俄罗斯 亚洲和欧洲 欧洲
5、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主权范围的边界,是人为划分的,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领空总称领土.
7、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主要颁布在欧洲(最多)、北美洲和大洋洲,发达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亚洲的日本等.
(2)主要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如中国、印度、蒙古、尼日利亚、埃及、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
(3)“南北对话”、“南南合作”中的“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是指发达国家.“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协商对话;“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8、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和美国.
9、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组织(简称世贸或WTO)、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联盟等.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