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自然灾害是怎样造成的?

问题描述:

三年自然灾害是怎样造成的?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三年自然灾害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成灾(收成减产3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灾情报告》第378页).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5寸深,为历史罕见.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
6-8月出现江淮流域为主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已达821.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
本年灾害从受灾面积看已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
本年全年成灾人口为8043万,超过1949-1958年平均数80%以上,其中山东、湖北、四川各占1000万.本年春荒人口达9770万人(主要指缺粮人口,包括外流逃荒、营养病、破产度荒、卖送儿女、非正常死亡人口),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2.87倍.
1960年,继1959年大灾害后,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又发生了建国后最严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特大灾害,受灾面积达6546万公顷,成灾面积2498万公顷,受灾面积居建国五十年来首位(《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第35页,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五十年汇编》).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
1-9月,从去年秋天开始就缺少雨水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华北、西北地区持续大旱,有些地区甚至300-400天未下雨,受灾面积达2319.1万公顷,成灾1420万公顷.其中山东、河南、河北三个主要粮区合计受灾1598.6万公顷,成灾808.5万公顷,分别达整个旱灾地区的68.9%和56.9%.山东、河南境内的黄河等河流都长期断流,济南地区的800万人生活用水告急.进入夏秋,旱灾扩展到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整个大陆省区除西藏外旱灾面积达3812.46万公顷,是建国五十年来最高记录.
6-10月,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台风和洪水灾害.5个月里台风登陆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台风过境时间高达10-20小时,高于往年平均数三倍以上(《灾情报告》第379页).台风造成暴雨频繁、洪水泛滥,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1省受灾993.3万公顷,直接死亡5000余人.山东部分地区30多天里降暴雨19次,平地积水3-4米.东北辽河、太子河泛滥,流量为有史以来最大,淹没辽宁、吉林等地143.7万公顷,“鞍山、本溪等地区农田、村庄受到毁灭性打击”(《灾情报告》第378、379页).
本年3-5、9月,东部和西北部发生严重霜冻灾害,波及11省区,受灾面积138.1万公顷.3-9月,还发生了由南向北推进、波及21省区的风雹灾害,受灾面积达392.26万公顷.
本年大灾害不仅面积超过以往,而且是在1959年灾害基础上连续发生,危害极大,成灾人口达9230万人,春荒人口高达12980万,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3.8倍.另一个特点是旱、洪灾同时发生,反差极大,一个省内,部分地区暴雨洪水泛滥,另部分地区持续干旱,给救灾带来复杂困难.
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受灾面积6175万公顷,仅次于上年,为建国五十年来第二位.而成灾面积达2883万公顷,为1994年以前最高(《五十年汇编》第35页),其中四分之一绝收(减产80%以上为绝收).成灾人口16300万,也超过了上年.本年春荒人口高达21800万,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6.4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从去年冬季持续到本年3月下旬,黄河、淮河流域1300万公顷农田遭受大旱,4-6月,旱情扩大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年内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面积1865.4万公顷.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比去年最低水平又减产50%,湖北有67万公顷未能播种,河南有73万公顷基本失收.4-5月,淮河流域遭受霜冻、大风灾害,淮北有375万公顷农田受灾.倒塌损坏房屋504万间.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县市城……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其中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灾情是百年未遇的,受灾面积达16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54%,近100万公顷无收成.
到9月,灾区有60万公顷仍积水未退,聊城、沧州有3500个村庄被水包围,280万人断粮,沧州专区死亡人数占总人口4.9%.7月下旬至8月,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暴风雨侵袭,山洪暴发,冲入伊春市,交通、电讯中断,工厂停产.松花江流域7万公顷绝收.
8-10月,东南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遭受台风袭击11次,其中12级以上占9次,是建国五十年里最多的(《灾情报告》第82页).淹没180万公顷农田,造成损坏渔船、倒塌房屋、冲毁海堤、死亡人数的损失都超过往年.“三年自然灾害”在建国五十年以来自然灾害史中的地位,可以从下表中看出:1958年全国受灾面积65571万亩,1959年98812万亩,1960年全国受灾面积92623万亩,1978年全国受灾面积72660万亩.这三年受灾面积确实大大高于建国五十年来的任何一个时期.
一.三年自然灾害是存在的
1.特点是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
2.特点之二是受灾面积与历年比并不高,比例30.8%.于是李锐等玩平均什么的数字游戏,就说没有三年自然灾害,这是不应该的.中国面积大,但主要产粮区也就
占30%左右,三年自然灾害正好是在这些主要产粮区,所以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造成饿死人时间事件,里面有人为因素,比如办大食堂,上交粮食过多而导致有的农民没有足够的口粮.但这不能否认三年自然灾害的存在.这里提一下,在中央下令停止办大食堂后,有的地方违反命令,继续办大食堂,详细的参见文章:麦苗青麦苗青黄.
三.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造成饿死人,除了上面的天灾人祸外,还有美国等的封锁因素.伊拉克曾经是那么富裕的国家,但在美国封锁后饿死了那么多孩子,就可以想象西方封锁的危害之大.
四.饿死总人数:国内外学者都是以所谓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等推测的,数据本身就不准确,所以得出的三千万或者两千万都是不准确的.而唯一可信的是当时人均寿命57岁,这个是真的.以人均寿命57岁进行数学计算,最多死亡人数是400万,这只是推测.
五.中国历史上人口大量丢失的例子有唐朝的安史之乱,加上后续的史思明叛变,一共9年,死亡才3000万以上;太平天国共13年,死亡2000万以上.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死亡2000万以上.而三年自然灾害只有三年,加上大家都挨饿,救灾的粮食支援比过去及时多了,怎么可能会死亡才3000万以上?而上述例子不但有灾荒还有杀戮,持续时间长,中央指挥失灵,才造成那么大的死亡的.因此,从历史来推测,所谓的3000万是个谎言.
三千万饿死的鬼话可以休矣
再谈三年自然灾害(作者:delphi)
http://www.9999cn.com/articles/years/20040402_2429487.html
算命 -- 兼为秋实先生延寿
作者:delphi
这好不容易又到周末了.这个帖要和各位商榷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就是“人命”还有人命怎么算的问题.想谈四层意思.一.右派不关心人命,二.人命指标好,三.好在什么地方的证明,四.应用.需要说明“人命”一词在本帖中有特定的含义,指“人均寿命”或曰“期望寿命”,主要从统计的角度.
一. 右派不关心人命
在野右派们自称“为民请命”,虽一盘散沙,也大旗舞得猎猎的.新观察堪称“为民请命”之旗手吧,不谓不光荣.但是偶要说的是,右派其实并不关心人命.偶的证据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在新观察的镇坛之宝《大饥荒档案》里面,竟然找不到一篇文章或是一个数据涉及到人命这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指数.第二个证据是,右派对于左派或中间派人士一直提倡的用科学和客观的态度来研究大饥荒死人问题的呼吁,一贯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皮里阳秋.
这不是右派和右派人口学家的光荣,而是他们的耻辱.
左派或中间派人士是不相信右派“饿死三千万人”的鬼话的.左派或中间派人士提倡要用科学的客观的态度来进行研究.在本坛,黑旋风先生、SUN先生、Lian先生等等都是着过先鞭的.在强国论坛,日前有数学先生又起呼吁.数学先生的重点在于证明大饥荒期间饿死人是美帝苏修的责任,而不是灾荒和中共的责任,所言偶部分赞同.他对于搞局部的调查验证则较少热心.在本坛,日前亦有elder先生建言呼吁对大饥荒中的饿死人数展开抽样调查,希望能以科学的精神,而不是以先入为主、凭政治倾向来探讨包括人命变化在内的几个关键问题.elder先生所言本人无不赞同.
响应elder先生的呼吁,本人在日前往本坛投过一帖,是针对人命指标历来在人口统计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谈了谈有关问题,并且利用推出的公式算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均寿命达到57岁的状态下,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饿死”人口数不会超出447万.好象很触动了一下右派的神经.当然啦,这个结果在给出严格证明之前是不会有人相信的.既然偶们要提倡科学精神,就不能象右派那样,仅仅靠列数字、充大个、说硬话、抛天马行空式的文字来活命.在本帖子里偶会给出推导的(很简单).不过在做此事之前,偶必须使用大量的篇幅来论述人命指标的重要性,偶不愿意看到如此重要的一个指标竟然会被有意或是无意地疏忽掉.
偶不能说右派一定就有意疏忽,偶也不怀疑他们做“学问”的功底.路人皆知,在野右派们说关心的,不过是在人命以外的其它东西.
所以偶说,右派并不关心人命.
二. 人命指标好
右派人口学家如秋实先生即使在其十分清醒的时候,也不会懂得人均寿命这个指标的重要意义.这不是贬低他,事实就是,偶没有能从他抛出的大量的天马行空大文和五花八门的数字术语中看到任何的蛛丝马迹.就讲前两天抛出来的《营山县志》吧,被指出毛病之后,慌慌忙忙补进去一大堆数据.可是从那当中偶还是没有能够找出有关人均寿命的数字.秋先生是很会抛数字、充大个说硬话的专家.这位专家不太会做分析综合.堂堂秋专家,旷日持久大论争,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当然,如果要求这样的“专家”去致力所谓的科学精神,恐怕还不如去求肩客豁出他的本钱来去做赔本买卖(当然啦,偶并不认为秋肩客是毫无本钱的,呵呵).
右派人口学家一定会辩解说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人均寿命的统计数据.看来国统局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至少没有意识到该指标的重要性.但是偶认为国统局一定掌有人均寿命的统计表格,它不在网上公布,是否那局子里的人认为人均寿命只是一个导出量,不能作为基本数据来发布呢?假如国统局的人是这认识,这是不是说明他们对人均寿命本身从来就没有做过深入定量的分析呢?偶想应该不会的,要么有什么原因.人命指标值就是把迄至某一时点的某个时期内所有的死亡人口的年龄加起来,再除以死亡人口总数得到一个平均值.事实上它既是导出量又是基本量.人命指标值里使用了死亡人口数做基数,所以是导出量;但另一方面它又包含有独立于死亡人口数的年龄信息,因此更是一个基本量.不难理解,这个内外功夫俱全的东东一定会来得比死亡人口值来得值,来得好、来得更可信.
下一节要从数学上证明,人均寿命指标是“良态的”和”稳定的“.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所有的数学表述,直接看文字和结论就可.偶也是没办法.数学能人多得很,私心不过为引起一个讨论.所谓良态(well-conditioned)是说指标值不太受数据误差的影响,有时还有抑制观测误差的功能.稳定(robust)则是说指标值不怎么受初值和中间突发误差的影响,具稳定性.运用良态的和稳定的指标来推求其它新指标,得到的结果自然要比利用病态和不稳定的数据可靠得多.
顺便说明,有一些基本量(比如死亡人口总数等等)通常具有误差或不定性.利用这样的数据来作差值运算,是一个典型的“病态问题”(ill-posed problem),运算结果可能会带上比原有误差大得多的新误差.要说明这一点很简单的,比如一个时域观测或统计f(t) 染上了频率为◠的正弦误差,
f(t) = fo(t) + A·¤sin(ωØt),
A是误差幅度,可能很小很小.fo(t)是真实信号.现在求f(t)的微分,也就是求f(t)随时间t的增加或减少的速率,得到
f(t) = fo (t) + A·ωへ·¤cos(ωØt),
偶们看到在变化率f(t)里,误差项幅度被“放大”了◜倍,成A·ωへ了.误差通常变化很快很快,所以◡远大于1.病态问题是Hilbert总结的十大数学难题之一,通常须配以使用正则(regularization)滤波来求解.偶在《局部不信,全般皆疑》一文中提到的天文的例子,在对射电天文数据处理时通常施加Strack高斯微分滤波,就是一种正则的法子.
通过上面的分析,偶们明白了使用人口总数之类来计算诸如增加率呀减少率呀,潜在危险该有多么的大!人口数字竟然如此不可靠,可是呀可是,偶们的人口专家如秋实先生居然还在那里大嚼吐沫,津津乐道于他的什么增加率呀减少率呀,一会儿又是什么插值呀AR回归的,拿着病态MM当令箭,显他学问高.偶告诉秋先生,如果模型建立和计算过程不当,约束(参照)数据选择和使用不当,又不加正则,那么您那插值啦AR回归啦什么的依然是病态,最好别再用,好吧.在自然科学领域,会点插值、回归予测什么的也太小儿科.
三. 好在什么地方的证明
为了表明严肃和科学,偶在下面稍稍认真地作一点考察,分析一下在对死亡人口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有象秋实先生一言以蔽之“大量可观”的漏报和多报的情况下,人口数字的误差与人均寿命的误差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关系.秋专家不怎么会做分析,对人命也不关心,所以往下偶就不去理他了.各位对数学不感冒的朋友也别理会出现的数学表述,竟直跳过去看文字和结论.需要讲明,这里的东东不需要什么人口学知识,象偶知道的也就一点点常识,皮毛.
数学推导也太长太枯燥了,相信没人喜欢看,所以偶就只给出误差式子在下面,然后给出解释.
(1) δ(L) ≤ δ(N) -│N-·L- - N+·L+│/(Nt·Lt).
其中 δ(L)=│L - Lt│/Lt 是人均寿命的相对误差
δ(N)=│N - Nt│/Nt 是死亡人口的相对误差
N,L 分别统计死亡人口与统计死亡人口集合上的人均寿命
Nt,Lt 分别真实死亡人口与真实死亡人口集合上的人均寿命
N-,L- 分别为漏报人口与滤报人口集合上的人均寿命
N+,L+ 分别为多报人口与多报人口集合上的人均寿命
Nt = N + N- - N+.
式(1)说出来一些非常非常有趣的事儿.
第一,人均寿命值的误差更小,用这个比用人口数字让人放心.
δ(L)不会大于δ(N),可以证明第2项 ≤ δ(N).
第二,根据人均寿命值,甚至可以找出死亡人口统计值中的差错.
比如漏报和多报人口差不多,即有N- ≈ N+,那么死亡人口不存在误差,δ(N) ≈ 0,问题被掩盖过去的.但是人算不如命算,这时的误差δ(L)是
(2) δ(L) ≤ 2N+/Nt, 对N- ≈ N+
通过核对本年与上年的结果,如果N正常,但δ(L)有一定值的变动,而本年内又不存在重大环境变异的因素,则能够断定这个N是不真实的,也就是说存在着近似等量的漏报人口和多报人口,并且可以根据(2)式反算出漏报(和多报)人口的概值.
第三,即使死亡人口的统计数值不准确,在一定条件下,人均寿命值很可能是准确的.
这太有趣了!在大样本下,漏报集合,多报集合,真正的死亡人口这三个集合的一阶统计量(如人均寿命)很有可能非常接近.设有L- ≈ L+ ≈ L,将这个条件代入式(1),有
δ(L) ≤ δ(N) - │N- - N+│/Nt =δ(N) - δ(N)= 0.
注意│N- - N+│=│N - Nt│.
这太有用了.比如实死3000万,漏报100万,多报200万,都是大数,各自平均后的结果,各各的人均寿命非常接近.偶猜一定时期内只要没有特异事件的发生,这种人均寿命非常接近的情形应该是经常出现的.这下偶们不用怕了,也不用去管死亡人口数N是真还是假,偶有人均寿命的数字,它压抑来自N中可能存在的差错!
第四,指导意义.譬如与上年相比,人均寿命出现了不合情理的变化,比方说误差比死亡人口N的误差来得还大,那是告诉偶不做复查不行了.于是偶就去做复查,复差减少直至消灭漏报和多报,使L-和L+走向零.那么在复查之后,要是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善,人均寿命中仍然存在着比死亡人口N大的多的误差,这个事像指示,在死亡人口中一定有大量非正常死亡人口的存在.再下去,就是拿寿命值的正负和大小变化来判断非正常死亡的可能原因了.
不消多说了,反正人命就是比死亡人口数值好.简单想一想也明白的,象在前头提到过,人命是一个基本量,在它里面不仅包含了死亡人口的信息,还包含了死亡人口之外的年龄信息.如要进一步问:这好究竟好到啥地方?界在哪里?这偶就太累了,别为难偶了,需要用到漏报和多报集团的二阶以上的分布.
这个必需由秋实先生那样的大家来做.偶想这个课题是不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秋先生去做啊?他一定会高兴的,他看了这个帖子也一定会合不拢嘴地冷笑,这一笑,就有利于秋先生的延长寿命了(点题).
4)应用
既然人均寿命指标这么好,那么应用它来算一算实际情况一定十分的精彩.是的,上次偶就算过一个了,在这一节还想举几个例子.不过太费时,也累了,先让偶写到这里吧.
BTW 偶写这个可不是为去统计局谋啥职事,偶只是为了捍卫毛主席.其实能进统计局也很幸福呀,不就是统计人的生、死,对了还有结婚三种状态吗?太简单了.比如有一幅彩色视像呢,光颜色就256x256x256=?种状态的,那人除了统计局还不活了的是吧,哈哈.
2001.5.12
续算命——应用之一:三年期间的饿死人数
作者:delphi
偶写了8000多个拜特的《算命》,为的就一句话:“人命”即人均寿命这个指标是良态的和稳定的,而通常使用的人口总数这个指标是病态和不确定的.只要您同意偶这句话,偶那8000多拜特算偶白写也成,有了共识偶们才好接着往下说.
既然人均寿命指标这么好,应用它来算一些实际情况一定十分精彩吧.是的,偶现在就把上次算过的那个加上推导,放在下面.再强调一次,人命指的是人均寿命.
4)应用之一:三年期间的饿死人数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有饿死的,人数记做Ne;有非饿死的,人数记做Nf,合起来总死亡人口就是N,N=Ne + Nf.“饿死”是个什么概念想大家都清楚的,偶就不再特别加以说明.现在考虑把所有N个死者死时的年龄加起来,有
(3) 死亡全员的年龄之和 = 饿死者年龄之和 + 非饿鬼者年龄之和
象以前一样,分别记Le、Lf、和L 为饿死人口、非饿死人口、死亡全员的人均寿命.对(3)式求集合平均,得
(4) NL = NeLe +NfLf.
接下来偶们定义饿死人数Ne在死亡全员N中的比例为x = Ne/N,使用条件N=Ne+Nf,经过简单的演算后就得到
(5.1) x = (Lf-L)/(Lf-Le)
显然
(5.2) 0 <x < 1.
用文字来表达,就是上次给出的那个形式了.(May 10, 2001 64.23.9.82/xgc/messages/66201.html)
(5.3) 饿死者占全部死者的比例(%)
非饿死者人命值 - 全死亡者人命值
= —————————————————— *100
非饿死者人命值 - 饿死者人命值
先来讨论两个极端情形.
(A)假定饿死者的人命Le接近于非饿死者的人命Lf(说是正常死亡者人命也不失一般性),即Le ≈ Lf.由于x须满足式(5.2),不可能是无穷大,此时必有Lf=L,也就是讲正常死亡者的人命就等于死亡全员的人命.换句和讲,不存在饿死者.
这就自相矛盾了.这个矛盾表明饿死者的人命Le不可能等于正常死亡者的人命Lf,且按常识有Le<Lf,饿死的人命总比正常死亡的人命低,且一般低很多.
(B)假定正常死亡者的人命Lf比饿死者的人命L大很多,即 Lf >> Le.由(5.1)得
x ≈ 1-(L/Lf)
因为饿死者数x*N不可能超过总的死亡人数N,式(5.2)必须满足,于是知L<Lf.
也就是讲,正常死亡者的人命Lf肯定比全员死亡者人命L来得高.不然x就是负数了.正常死亡者人命Lf就是如果什么也不发生情况下的全员人命L.
接下来基本上就是具体数值计算.偶现在不知道正常死亡者的人命值Lf和饿死者人命值Le,要是知道就能很快算出饿死的人数.哪位知道的请告诉偶.
也没有关系,偶们来估计不利的情况.已知三年自然灾害那时的全员人命已达55~60岁,就算L=57岁(顺便,民国时期平均35岁).按照(B)的讨论,正常死亡者人命Lf不低于全员人命L.如果什么也不发生,那么Lf就等于L.比如现在咱们国家没啥特殊情况,根据人口白皮书上说的现在的Lf ≈ L在68岁~70岁之间.而在60年代初期Lf当然没这么高,就算61年吧偶想Lf=61岁比较符合实际.代入式(5.1),得
x =(1 -L/Lf)/(1 -Le/Lf)=0.06557/(1 -Le/Lf)
又,根据(A)的推论,有理由相信Lf比饿死者人命Le大得多,象丁抒形容的那样,大批大批的儿童饿死了,使得饿死者集团的人命大大降低,偶们就算Lf/Le= 2.5倍吧.又,查三年(1959年到1961年)的死亡总数N=970+1693+939=3602万人.代入上式得饿死人口的上限为
x* N =0.06557 * 1.6667 * 3602 =394万人
当然上面只是个概数,上限值,且3602万的准确性有待证明.尽管如此.偶们根据人命即人均寿命这个不太会豁边的指标算出了上述的结果,概算就是400万吧.要是有具体的数字,也不用着偶这等劳累了,在(5.1)式那里一步就能得出结果.关键,全员的人均寿命已经有57岁之高,在那里摆着呢.三千万饿死的鬼话可以休矣.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求补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