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你所欣赏的现代艺术作品中那些运用了名剑美术的元素并谈谈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及对人们的影响

问题描述:

举例说明你所欣赏的现代艺术作品中那些运用了名剑美术的元素并谈谈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及对人们的影响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中国民间艺术,即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1.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2.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4.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5.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6.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7.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8.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9.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10.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11.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其中年代久远、应用范围广的,有年画、风筝、布(泥)老虎、剪纸和刺绣.
  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可以直接粘贴墙壁上供人欣赏的绘画.由于它多在岁末年初,喜迎新春时用,故被称为年画.它除贴在堂屋、内室、灶头等处外,还贴于院门、房门等处,以美化环境,增加节日气氛.我国各地均有年画,并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著名的产地有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等.其中,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年画的创作特色是“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象征寓意,美不胜收”,“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色彩愈繁复鲜明愈好”,“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若要人脸笑,眼向下弯嘴上翘”等.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开封、北京、天津、潍坊、南通、阳江并称中国六大传统风筝产地.其中,潍坊市被世界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并且有潍坊国际风筝节.它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四月二十日到二十五日举行.自一九八四年开始,迄今以连续举办二十二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艺术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风筝不仅具有观赏性,放风筝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小的好处.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史书《续博物志》也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之说.现代保健医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同时,由于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消除冬日气血积郁、祛病健身之功效;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布老虎之所以成为布制玩具中的代表,是因为它与我国民间风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早在距今约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部族在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类似虎的图画,在河南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虎与龙分别居于死者左右,从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近数十年陆续在全国各地发现的大量汉朝早期的岩画中,也充分表露出自然界猛虎的形象,画中的老虎正扑向羊群进行捕食.布老虎的最早形状已无从考究,但它的出现都是与我国民间所流传的某些习俗紧密相联的.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从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中,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这些布虎,黄布包皮,人工缝制,扭曲了老虎原形,把其身躯和尾巴都大幅度地收缩了,四肢也变短了.然而,老虎的主要特征却丝毫没有忽略.而且,虎头更给予着意的刻划.它那又圆又大的眼睛和龇牙咧嘴的形态,都被明显地夸张.形象夸张之外,老虎的神态夸张得更为准确生动.正象我国传统艺术追求的那样,“不肖形似,而求神似”.这种老虎形象,把现实中的虎和幻想中理想化了的虎交融在一起,具有人的性格,满含人的感情,因此显得格外可爱迷人,憨态可掬.如果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这些虎的造型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稳重而宁静,有的活泼而乖巧.这些风格各异的老虎造型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用不同的方式对老虎的外形进行处理,而这一特点也融入了民间布老虎的身上.由于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必然会带来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不论形态上怎样变化,民间布老虎遵循着夸张变形这一基本特征.不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便会形成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布老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除了端午节,在春节、元宵节等其他节令,以及新生婴儿“洗三”(婴儿落生三天时)、百日、周岁生日、两岁生日,人们也常常做各种形式的布老虎,同样具有驱邪、祛病、祝福的美好寓意.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从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专为节日(如春节、端阳节等)创造,用于装饰的窗花、挂千等,多为染色或红色;另一类是作为刺绣的底样,如鞋花、枕头花、肚兜花等,多为单色或白色.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可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剪纸的流派有三:一,南方派,代表为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二,江浙派,代表为江苏扬州剪纸和浙江民间剪纸;三,北方派,代表为山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zhǐ)”、“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民代刺绣种最著名的是顾绣.刺绣的流派有五个: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和陇绣(庆阳刺绣).其中苏、湘、粤、蜀绣并称为“四大名绣”.手工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就刺绣的针法而言,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9大类43种,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切针、平金、打点、打子、结子、网绣、冰纹针、挑花、纳锦、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表现效果.例如,运用施针、滚针绣的珍禽异兽,毛丝颂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采用散套针绣的花卉,活色生香,香味朴鼻,尽态尽妍;使用乱针绣的人像和风景,绒条组织多变,装饰味浓,艺术效果强,富有浓郁的民间、民族特色;使用打点绣的绣品,则清静淡雅,极富诗情画意;运用打子绣的绣品,则具有古色古香、淳朴浑厚的艺术效果与技巧上的平、齐、细、密、和、光、匀、顺的特色.
  民间美术讲生活、生产、艺术与民俗的要求结合得非常恰当高明.其丰硕的成果,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陶冶这民族的性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