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把2009第8届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翻译一下,谢谢了

问题描述:

谁帮我把2009第8届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翻译一下,谢谢了
谢谢了。有多少是多少,急急急 。。。。。。不需答案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①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①凌寒:冒着寒冷。
  【译文】
  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在开放。
  远望就知道那不是白雪,因为有阵阵幽香飘过来。
  【佳句赏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是高洁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以外,还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这梅花不仅凌寒呈艳,而且在严寒中播送出暗香。严寒压不倒梅花的香,于此更显出它“凌寒”的傲骨。
  【阅读训练】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早春或初春)
  (2)“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_______”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独自开”与“_________”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墙角 凌寒 数枝梅)
  (3)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回答。(凌寒独自开)
  2.★(风)
  【唐】李峤
  解①落三秋②叶,能开二月③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①解(jiě):离散。②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③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译文】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阅读训练】
  (1)有人把这首诗作为一个谜语的谜面,那么它的谜底就是这首诗的题目,它应该是什么呢?(风)
  (2)根据诗意,“开”是什么意思?(吹或催开,在春风的吹拂下,花儿绽开了。)
  (3)根据诗意,在第四句的末尾填上一个最恰当的字。(斜)
  (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这首诗。(见【译文】)
  3.★★★孤雁儿①
  【宋】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②纸帐③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④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⑤,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版《宋词鉴赏辞典》中为“多少春恨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释】
  ①孤雁儿:词牌名。②藤床: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③纸帐: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做的帐子。④沈香:沉香。⑤三弄:笛子名曲《梅花三弄》。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并没有好兴致,反而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惆怅。由于没有续添香料,玉炉已经烟消烬冷浸透了寒气,他们伴配着我,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窗外风雨凄凄,更使我伤心倍增。可如今人去楼空,使人肝肠寸断。纵有满腔悲苦,却又向谁人诉说,又有谁来分担自己的哀痛呢?我折下了一枝梅花,想寄给所怀念的人,可是人间天上,都找不到可以寄予的那个人。
  【阅读训练】
  (1)上片中的哪一个诗句渲染了作者凄冷的心境。(沈香断续玉炉寒)
  (2)全词以“___”为线索,叙述了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____,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绵绵长恨之中。(梅 折梅)
  (3)从全词看,上片和下片各抒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憧憬的世界 下片:客观现实)
  4.★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①小艇②,偷采白莲回。
  不解③藏踪迹,浮萍一道开④。
  【注释】
  ①艇:船。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③不不知道;不懂得。④开:分开。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训练阅读】
  (1)“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2)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
  (3)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
  (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与前两句有着怎样的联系?写出了怎样的情趣?
  【参考答案】
  (1)不知道
  (2)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也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到哪里去呢?
  (3)偷、藏
  (4)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前两句时候两句的铺垫。这样的描写,充满着无穷的趣味。“不解藏踪迹”,一个“不解”,道出了小娃的天真和淘气。
  5.★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①。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田田:形容荷叶相连遮盖,层层叠叠,很繁茂。
  【赏析】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阅读训练】
  (1)解释“何”、“戏”在诗中的含义。(多么、嬉戏)
  (2)下面是对诗歌中“莲”的赏析文字,模仿这种方法,以其他的诗词为例仿写一段话。
  “莲”既描写了河中盛开的莲花,以“鱼戏莲叶”比喻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极其生动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乡背景中,采莲的男女主人公摇着小舟,自由歌唱纯美的爱情,那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图画啊!
  6.★逢雪宿芙蓉山①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②远,天寒白屋③贫。
  柴门闻犬吠④,风雪夜归⑤人。
  【注释】
  ①芙蓉山:地名。②苍山:青山。③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④犬吠:狗叫。⑤夜归:夜晚归来
  【译文】
  远处青山迷蒙,我在风雪途中艰辛地跋涉着。天色已晚,在一山村人家投宿,只见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我在茅屋中已就寝,忽在卧榻上听到犬吠声不止,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阅读训练】
  (1)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寒 白 贫)
  (2)首句“日暮苍山远”中的“_____”点明时间,正是傍晚。“_______”,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日暮 苍山远)
  (3)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时间顺序)
  (4)诗歌在用字上,“柴门”上承“_____”,“_____”遥承“天寒”,而“_____”则与“日暮”衔接。
  (白屋 风雪 夜)
  7. ★鹿柴①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②闻人语响。
  返景③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②但:只。③返景:夕阳反照的光。景,通“影”。
  【译文】
  寂静的山林中杳无人迹,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夕阳反照的余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又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
  【阅读训练】
  (1)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_____”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山 但闻)
  (2)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3)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C)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题画》)
  8. ★九月九日①忆②山东③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④为异客,每逢佳节倍⑤思亲。
  遥知⑥兄弟登高⑦处,遍插茱萸⑧少一人。
  【注释】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②忆:想念。③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④异乡:他乡。⑤倍:加倍,更加。⑥遥知:远远地想到。⑦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⑧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阅读训练】
  (1)首句用“___”和两个“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独 异)
  (2)“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倍)
  (3)“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的具体内容了。
  (遥知 忆 佳节)
  9. ★赠汪伦①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声。
  桃花潭③水深千尺④,不及⑤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②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③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④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张手法。⑤不及:比不上。
  【译文】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阅读训练】
  (1)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_____”,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____”,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送行者 乘舟)
  (2)诗的后两句是“____”(表现手法),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____”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抒情 深千尺)
  (3)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4)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句,他说:“若说王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已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_____”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所以,“_____”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不及 桃花潭水)
  10. ★题画
  【清】 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文化常识】
  题画。即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它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阅读训练】
  根据诗歌的内容,把你想象的诗意,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出来。120字左右。
  【参考】
  夕阳西下,晚霞笼罩着宁静的村庄,河边桃花灼灼,就像那绯红的轻云飘在上空,连那水里的倒影也是绯红一片!村落的小路上,一头老牛在悠然自得地甩着尾巴,向村子走来,它背上一只鸥鸟已睡着了,老牛的走动丝毫不影响鸥鸟的睡眠。那放牛的牧童到哪里去了呢?
  11.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①,无限风光尽②被占③。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④?
  【注释】
  ①山尖:山峰。②尽:都。③占:占其所有。④甜:醇香的蜂蜜
  【译文】
  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有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是为谁辛苦忙碌?又是为谁在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阅读训练】
  (1)诗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称赞蜜蜂“占尽风光”,这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不论、无限、尽)
  (2)在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词语是“___”,与“辛苦”相呼应的词语是“___”。(成蜜 采得百花)
  (3)作者通过对“蜂”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从两个角度回答。
  (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讽刺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12.★★画鸡
  【明】 唐寅①
  头上红冠不用裁②,满身雪白走将来③。
  平生④不敢轻⑤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注释】
  ①唐寅(1470—1522),字伯虎,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诗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作诗画画都很精通,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著有《六如居士集》。《画鸡》,这是一首题在画上的诗。②裁:剪裁、制作。③走将来:走过来。④平生:平素。⑤轻:轻易。
  【译文】
  头上戴的鲜红的帽子用不着去裁剪,全身穿着洁白的衣裳走了过来。平素从不轻易开口说话,但它一啼叫,千家万户就会把门打开。
  【阅读训练】
  (1)诗歌的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____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色彩)
  (2)第一句“___”,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第二句“_____”,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3)第三句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为第四句作铺垫)
  13.★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①酒旗②风。
  南朝③四百八十寺④,多少楼台⑤烟雨中。
  【注释】
  ①山郭:靠山的城墙。②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③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④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⑤楼台:指寺庙。
  【译文】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南朝四百八十座佛寺,如今又有多少都掩映在这迷蒙的烟雨之中。
  【阅读训练】
  (1)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____”。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千里)
  (2)首句写出了江南怎样的特征?(有声有色、生机勃勃)
  (3)“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写出了江南怎样的地形和风貌?
  (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酒旗在春天的和风中轻轻地招展。)
  (4)一、二句写出的是“晴景”,三、四两句写的是“_____”?(雨景)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给人以怎样的意境?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14.★★春游湖
  【宋】 徐俯①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②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①这首诗在当时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赵鼎臣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师川是徐俯的号。②蘸:沾着水面。
  【阅读训练】
  (1)首句的提问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2)“夹岸桃花蘸水开”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3)诗题是“春游湖”,但是诗中并没有出现“游”字,说说诗歌是怎样表现“游”的含义的。
  【参考答案】
  (1)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2)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视觉中觉得离花枝更近了。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
  (3)在“春雨断桥”的小溪上面,架着一条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游人不能度过去。怎么办呢?凑巧得很,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游”更富有情趣了。前进中遇到了障碍,又在障碍中前进:这个“游”字就这样在“不度”和“撑出”中被表现出来了。
  15.★绝句
  【唐】 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
  【注释】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表示恩爱的情侣。
  【译文】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阅读训练】
  (1)诗歌以“___”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迟日)
  (2)这首五绝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四句两两对仗)
  (3)诗歌前两句组成了一幅粗线勾勒的才、大场景,并以“_____”、“____”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丽 香)
  (4)赏析诗歌后两句。(60字左右)
  煦暖的阳光下,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这一静一动,相映成趣,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关于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