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人教版地理期末复习题

问题描述:

初二上学期人教版地理期末复习题
从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章)开始考,一直到最后,前面的内容也可以有,但是不能太多.填图的题目最好也要有.小妹这次能不能冲进前20就看各位了~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

,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

.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
洲东部、

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
带,南部少部分位于

带,没有

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仅次于

.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
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分别是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海、
海、
海、
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
亿,人口特点是



.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
更大,
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

市到

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
省,面积最大的
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
部和
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



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



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





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


为主,东部则以

为主,地势的特征



.
22、第一阶梯
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
.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





.
24、四大高原是






,
四大盆地







,
三大平原




.

25、黄土高原的特征







,内蒙古高原的特征
,青藏高原的特征



,云贵高原的特征



.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

建设.
28、山区包括



,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
,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
.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


.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
37、一个地方的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1东半球,北半球
2亚,太平
3北温,热,寒

4、960万,三,俄罗斯和加拿大
5、20000,15.
6、18000,6,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渤、黄、东、南
8、长芦,舟山
9、省、县、乡
10、23、5、4、2、

11、12.95亿,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条件

13、东部,东南沿海,西部

14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
15、河南,新疆
16、汉,壮
17、东部和中部,西南、西北、东北

18、大杂聚,小集中
20、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21、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青藏,世界屋脊
23、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地面平坦,一望无垠;冰川广布;地面崎岖不平.

26、崩塌、滑坡、泥石流
27、生态环境
28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
29、很大,高温
30、秦岭——淮河
31、黑龙江漠河,新疆吐鲁番
32、重庆、武汉、南京
33、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34、活动积温
35、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台湾的火烧寮,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降水量和蒸发量
38、干湿;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

,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解题方法 技巧
下一页: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