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一词内涵的变迁

问题描述:

中国,顾名思义,就是“中央之国”。但是中国偏居于亚欧大陆东端,为何还说自己是“中央之国”呢?因而“中国”这个词语不简单,它的内涵是深刻的。今天的“中国”一词就是我们祖国的通称,然而古代却并非如此。“中国”一词意义的演变也是曲折而复杂的。

 

一,“中国”是汉家王朝的中国吗?

在上古时代,人们将城市称为“国”,最早的国家就是城邦状态,城市的诞生也意味着文明的出现。“中国”也就是最中心的那座城市,也就是首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是夏朝,其首都大概位于洛阳一带,因此洛阳就被誉为“天下之中”“中国”。西周时期“宅兹中国”,也就是定鼎洛邑之意。

 

西周推行分封制,其华夏诸侯也将自己的首都称为“中国”,于是“中国”就遍布黄河中下游地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用“诸夏”“华夏”“中原”来称呼黄河中下游了。中原,也就是“中国”一词的发展。此后,古文中的“中国”就是中原的意思,所以中原王朝也往往自称“中国”。

 

从汉代开始,“中国”一词的基本含义还是中原,但是已经有了国家概念的萌芽。古代王朝自称中国,也是标榜正统的表现。而中国古代的王朝大部分是由汉族建立的,那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辽、金、元、清算“中国”吗?谭其骧认为只要是清朝版图内的民族都属于中国的民族,那么只要是建立在清朝版图内的政权,那也是中国的政权。这个解释是正确的,但说服力不够。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中国是不是一定是汉族的中国,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其他疑惑就能消除。中原这块土地,或者说“中国”这块土地,最早的居民并非汉族或者华夏族、炎黄族。根据分子人类学研究,最早在亚洲生存的应当是丹尼索瓦人,他们的一些基因还存在现代人类的身体中。到了智人时代,最早迁徙到中国的人类为棕色人种北支(C系),他们的主要后代就是历史上的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

 

而汉族的祖先为O2系,也就是古羌人,和藏族同源。古羌人到达中国稍晚,但是因为经营农耕而变得强盛,逐渐将C系赶出了黄河流域。当然,还有许多C系留下来了,融入了华夏族。夏朝是古羌人建立的,而商朝是C系民族建立的,西周则是Q系建立的。因此,中原最初也并非只是华夏族的,而是多个民族共同生存的。除了O系和C系之外,还有N系、Q系等。

二,对峙与征服:弱肉强食的生存游戏

上古时代,部落与部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基本没有现代的国家观念,有的只有战争与和平,弱肉强食,合纵连横。上古的华夏族强盛后,将原本生活在中原的“四夷”驱逐到周边的山区、草原、森林,这是弱肉强食的表现。而草原、森林民族强盛后,也侵扰中原,甚至入主中原,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例如,北狄和黄帝有渊源关系,历史上的黄帝统一炎帝、蚩尤部落可能就是最早的游牧民族南下。到了商朝,武丁等多次北伐鬼方(北狄),使其居民大量沦为奴隶,狄人被迫放弃家园,北迁到了贝加尔湖一带,成为了丁零,创造了卡拉苏克文化。此后,丁零又演变为了铁勒、突厥、回鹘等民族,在历史上多次侵扰中原。这就是弱肉强食,难以分清谁对谁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五胡入华,北魏统一,汉族的王朝偏安于南方。但是仔细想想,这些民族许多原本就居住于中原啊,现在他们又回来罢了。其中自然伴随着大量的烧杀抢掠,这是无法避免的。与此同时,南迁的汉家王朝在南方又去抢夺山越、苗族的土地,将之强制编入奴仆,或者赶到更加偏远的云贵高原。任何国家民族的历史都是由一段段血腥的历史组成,但是我们现在不可能只盯着这点血腥不放。

 

北魏统一后,在北方推行改革,使得北方很快安定下来,他们带来了草原彪悍的民风,以及异域的文化,给以及腐朽的中原文明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南迁的王朝,将大量的荒山野岭开发了出来,扩展了华夏文明的生存空间,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做好了准备。凡此种种,都在推动着历史的进步。

北魏入主中原,那自然也自称“中国”,因为北魏占据传统的中国之地;南朝偏安,也标榜正统,自称“中国”。于是乎,中国分为了南北两部分,唐朝承认了这种现象,分别编入了《北史》和《南史》,同为中国的正统。在这种过程中,“中国”的概念被扩大了,以前只是局限于中原,现在还包括了南方。

 

三,从小中国到大中国

北魏入主中原后,推行了全面的汉化,也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很多人就认为,只要少数民族汉化了,那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汉化,或者汉化失败,那就不算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种观点正确吗?当然不正确,上文已经提到,中国并非仅仅是汉族的中国,少数民族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可以学习汉族的文化,但保留自己的文化也是天经地义的选择。

 

辽国时期,推行了南北官制,以汉治汉,以夷治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辽国一方面在学习汉族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在保留自己的传统,这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非常正确的。金国时期,在东北推行猛安谋克制(千户制度),在中原推行汉制,那也是没问题的。元朝时期,杂糅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那也是没问题的。任何民族、任何政权,除非遭遇了巨大的危机,否则都是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文化习俗和信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元朝和清朝入主中原后,蒙古族和满族拥有非常大的世袭特权,而汉族的地位就相对较低,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还是弱肉强食的道理。例如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其民族在古代也就是几百万人口,而汉族有几千万。如果元朝废除了蒙古族的特权,那么王朝的统治基础很快就被瓦解,哪一个王朝会干如此傻事呢?这些少数民族就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宗族,就好比汉朝会放弃刘氏的特权吗?明朝会放弃朱氏的特权吗?

 

历史上的弱肉强食,打打杀杀,那都是历史。最重要的是,人们要如何去吸收教训,而不是停留在过去。总结起来,经过了长期的对峙、战争,各大民族形成了大聚居,小杂居的格局。例如,云南贵州等省份居住着许多回族、蒙古族,东北,西域又生活着大量的汉族。经过改姓、通婚等形式,各民族出现了大融合。根据DNA检测,现在汉族人口中有40%的Y染色体并非O2,也就意味着现代汉族之中有很大比例来源于古代少数民族。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各大民族之中,真正血统存在的民族根本不存在,毕竟“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随着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中国的认同感是在上升和扩大。例如,唐朝时期,突厥人称呼中国为“Chin”。到了宋代,西域的喀喇汗王朝(突厥和回鹘人建立)将北宋、辽国和自己都称为Chin。当然,辽金元清四代也是自称“中国”。

雍正说:“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雍正总结非常到位,古代的中央王朝往往自称中国,而将周边的少数民族贬斥为蛮夷,这是一种经济上、文化上的歧视现象。而只有认同各民族的文化信仰,经济生活,才能一视同仁,抛弃“华夷之辨”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塑造大一统的“中国”视角。

高一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23-04-0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