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中高职比赛)

问题描述: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赛项申报书

赛项名称: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

赛项类别:常规赛项■ 行业特色赛项□

赛项组别:中职组■ 高职组□

涉及的专业大类/类:加工制造类 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

手机号码:

方案申报单位(盖章):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方案申报负责人:

方案申报单位联络人:

联络人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日期:2017年08月25日

1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赛项申报方案

一、赛项名称

(一)赛项名称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

(二)压题彩照

(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

加工制造类

(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类

专业代码051500,专业名称为模具制造技术

二、赛项申报专家组

三、赛项目的

落实《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紧跟模具行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本赛项的举办,旨在搭建校校、校企模具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引导中职模具专业评估和持续改进,优化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内容,促进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展示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学生先进技术应用水平、模具制造工艺性分析与实施能力、现场问题

2 分析与处理能力、安全及文明生产职业素养;宣传展示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职教、重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支持素有“工业之母”称谓的模具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赛项着重考察选手阅读文字说明、制图与读图能力、模具零件手工与CNC 加工能力、模具装配与修配能力、模塑产品与模具的检测能力、试模缺陷分析与处理能力等模具专业基础与综合能力。通过竞赛,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改革和建设方向,为模具企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促进模具行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

四、赛项设计原则

(一)赛项设置的公平性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创新原则,通过竞赛任务由过程向结果转变,评分由主观向客观转变,不断提高赛项设置与实施的公平性。

(二)面向专业的普适性

赛项关联职业岗位面广、人才需求量大、中职学校开设专业点多,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中职学校中,开设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多达860所,各校模具制造技术实训条件建设基本完善。

(三)内容选取的先进性

积极学习借鉴历届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工程赛项标准、规范、经验,围绕企业真实生产的过程、任务和要求设计编制比赛内容。

(四)能力考核的综合性

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相结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相融合,

3 对应模具设计、制造、检测等岗位、体现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

(五)竞赛平台的通用性

根据行业特点,赛项选择相对先进、通用性强、社会或学校保有量高的设备与软件,尽量不增加院校负担。先后举办过4届行赛与3届国赛,竞赛平台成熟已被各院校认可。

(六)竞赛资源的立体化

坚持把竞赛内容转化为立体化教学资源,重视赛项成果固化与资源积累,推动大赛成果辐射共享,惠及更多师生,以赛促教。

五、赛项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

应在竞赛内容选择、竞赛过程安排、竞赛结果评判、竞赛资源转化等方面形成赛项的特色与创新点。

本赛项是在2013、2014、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2014-2017年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模具制造技术”赛项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企业与院校,科学分析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模具生产企业新业态、新技术与新岗位,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定位、新规格与新要求,对接企业生产实际要求,确定竞赛内容任务及评分评价标准。

(一)“四对接”提高赛项的科学性

按照“参赛选手与企业岗位对接,竞赛作品与企业产品对接,考核技能与岗位能力对接,竞赛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原则设计赛项,赛项贴近生产,设计要求接轨世赛,比赛过程贯通产品生产全流程,与世赛统一,更具科学性。

(二)以先进检测技术保障裁判的公正性

4 突出成果导向,采用模具先进检测技术,减少人为检测的主观性,保障竞赛公平公正。

(三)任务选取具有典型性

任务源于模具企业,基于以模具为主打产品的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并根据中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精心确定竞赛内容。根据赛场给定的制件2D 图纸、模具2D 装配图和物料清单以及半成品模具,通过完成制件实体建模并设计出需要加工的成型零件图(3D 和2D 图)、编制工艺文件、完成成型零件加工、模具装调和试模,最终成型出合格制件,并在制件组装后进行整体三维检测等任务,主要考核中职学生“二维图纸设计、模具成型零件加工、模具装配与试模、制件先进检测技术”等核心知识与技能。该赛项突出模具的制作技术,重点考查中职学生模具成型零件复杂型面数控加工、模具抛光修磨、装配钳工技能以及蓝光检测新技术应用能力。

任务1:制件3D 建模

根据制件2D 图纸,完成制件3D 建模,提交制件3D 数字模型,完成制件装配实现功能要求。

任务2:模具成型零件3D 和2D 图绘制

(1)依据完成的制件3D 数字模型和模具2D 装配图,设计需要加工的成型零件3D 图。

(2)设计主要成型零件的2D 工程图。

提交成型零件的3D 模型和2D 零件图文件。

任务3:模具成型零件加工

(1)编制主要成型零件加工工艺。

5 (2)编写加工程序,进行数控工序工艺设计。

(3)依据毛坯半成品,操作数控机床等设备完成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

提交成型零件工艺卡片、数控工序工艺卡片文档、加工程序及成型零件加工实物。

任务4:模具装配和试模

(1)根据给定的模具2D 装配图进行模具装配。

(2)裁判判断合模(封胶面)间隙小于0.5mm 允许转场试模,依次将模具装到成型设备上成型加工出合格制件。(注:注塑机操作由技术支持协助,不用选手操机,选手需依据制件质量情况提出与调整注塑参数,有效试模时间不超过20分钟,试模次数不超过10次。)

提交装配好的模具、选择选手认为最好的制件实物两套。 任务5:制件成型质量检验

(1)制件后处理后进行组装,将组装后的制件一套进行尺寸精度(MT5)、功能检测,针对产品中5组重要尺寸,次重要尺寸,进行公差计算,使用蓝光比对检测,填写检测报告;另一套备裁判最终评价。

(2)制件成型缺陷检查,填写分析报告。

(3)成型零件交由裁判使用三坐标检测。

提交制件蓝光检测评价报告、质量分析报告文档。

六、竞赛内容简介

本赛项为团体赛,每个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竞赛内容:根据赛场给定的产品2D 图纸、模具2D 装配图和半成品模具,完

6 成制件实体建模,设计需要加工的成型零件图(3D 图和2D 图),完成成型零件加工、模具装调和试模,成型合格制件等任务。最终完成“制件图到制件”的完整生产过程,全面考察选手专业基础理论、核心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

Each team consists of tw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to complete the competion which has the follow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2D drawings of the given parts, 2D assembling drawing of mold and semi-finished mold,

complete 3D modeling of the given parts, 3D modeling, 2D drawings and processing of shaped parts of cavity mould, mold assembly and testing, qualified products production. The team need to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of “ 2D drawings to parts“competition, which eflect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applying the various professional skills. It also helps cultivate their spirit teamwork and sense of professionalism.

七、竞赛方式

(一)竞赛以团体赛方式进行。每个参赛队2名选手,参赛选手必须是2018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或五年制高职中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的全日制在籍学生,不限性别,年龄须不超过21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比赛当年的5月1日为准。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同类赛项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得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赛项。

(二)竞赛队伍组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

7 市为单位组队参赛,同一学校相同项目报名参赛队不超过1支,不得跨校组队;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每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

(三)2018年本赛项诚挚邀请国际团队参赛,欢迎境外代表队到场有序观摩。

八、竞赛时间安排与流程

(一)时间安排

8

(二)比赛流程

(1)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参赛队工位和竞赛题,同一天比赛的参赛队采用相同的竞赛试题。

(2)进入工位后,确认赛场提供的半成品模具、标准件、坯料、制件2D 图、模具2D 装配图、CAD/CAM软件、文字表格处理软件、机床、刀具、夹具、工具等。

(3)参赛队开始比赛,竞赛时间为连续不断6小时,各参赛选手限定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完成比赛任务;符合要求的模具专场依次完成试模出件与制件的自检任务,时间为0.5小时。

(4)比赛结束后,将所有电子文档拷贝到制定U 盘,同时刻录到光盘中,并根据赛题要求提交所有比赛结果,裁判员与参赛队一起签字确认,然后交给加密组裁判加密后,转交给评分裁判组。

九、竞赛试题

本赛项承诺于开赛1个月前,在大赛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上(www.chinaskills-jsw.org )公开赛题或赛题库,提高竞赛透明度,与世赛命题方式接轨。样题见附件。

十、评分标准制定原则、评分方法、评分细则

9 (一)评分标准制定原则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领导下,赛项专家组、裁判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创新”的原则,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从设计、设备操作到文明生产等方面,对参赛选手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分方法

裁判组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下,各负其责,按照制订的评分细则进行评分。现场裁判组在比赛过程中对参赛队的文明生产进行观察和评价,在参赛队比赛时完成评分。评分裁判组根据参赛队提交的比赛结果,经加密组裁判处理后进行评分,成绩按照总分进行名次排列。然后经过加密裁判组进行解密工作,确定最终比赛成绩,经总裁判长审核、仲裁组长、监督组长复审签字确认。

(三) 评分细则

1. 组织分工

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成立由裁判组、监督组和仲裁组组成的成绩管理组织机构。具体要求与分工如下:

(1)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设裁判长1名,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管理工作并处理比赛中出现的争议问题,副裁判长2名,负责协助裁判长工作,以及足够数量的裁判员。

(2)裁判员根据比赛需要分为检录裁判、加密裁判、现场裁判和评分裁判。

检录裁判: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进行点名登记、赛场场次及赛位抽签、选手身份核对等工作;

10 加密裁判:负责组织对参赛队信息、抽签代码等进行加密;每场赛事结束后及时对选手管理平台上提交的资料、作品(刻录的光盘、加工的零件)进行加密,送交评分组;评分结束后,成绩公布前对以上加密的内容进行解密;

现场裁判: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评定参赛队的现场得分;

评分裁判: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的比赛作品、技能展示按赛项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3)监督组对裁判组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对竞赛成绩抽检复核。

(4)仲裁组负责接受由参赛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2. 成绩管理程序

2018年成绩的管理依然按照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的明确要求,参赛队伍的成绩评定与管理按照严密的程序进行,见成绩管理流程图。

11

成绩管理流程图

3. 成绩评定

(1)现场评分

现场裁判依据现场打分表,对参赛队的操作规范、现场表现等进行评分。评分结果由参赛选手、裁判员签字确认。

(2)结果评分

对参赛选手提交的竞赛成果,依据赛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评分。

(3)抽检复核

为保障成绩统计的准确性,监督组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有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不得低于15%。监督组将复检中发现的错误通过书面方式及时告知裁判长,由裁判长更正成绩并签字确认。错误率超过5%的,则认定为非小概率事件,裁判组需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4. 成绩公布

闭赛式前,比赛成绩经工作人员统计、汇总、排序后交由执委会、裁判组共同检查,确认裁判工作无误后集体解密,解密后立即在闭赛式上公布。

5. 在大赛执委会的领导下,根据各个工种在实际模具企业中

12 权重比例,专家组制定评分体系,裁判组成员确定评分细则,本赛项分数配比如下(备注:为便于裁判执裁,将在裁判工作手册上细化任务评分点,最小级差到0.1分):

13

十一、奖项设置

本赛项设团体一、二、三等奖。以赛项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小数点后四舍五入);获一等奖参赛队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十二、技术规范

本赛项综合多个工种技术要求,参考主要职业资格有:《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技术标准(初级);《数控加工中心高级》国家职业技术标准;模具制造工(注塑模方向)高级工的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主要包括以下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制图知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应用知识、钳工技术、CAD 、CAM 软件应用技能、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模具设计与制造

14

专业知识等。

赛项具体参考标准与规范如下:

(三) 模具通用零部件精度与工艺标准

(二)模具设计与分析技术规范 模具设计与分析考察以下内容

15 1. 常用塑料材料收缩率取值;

2. 分模面的合理选择;

3. 浇注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 顶出系统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5. 冷却系统与排气设计应以生产效率、制件质量等为指标综合优化。

6.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准确选择标准模架及标准件。

(三)模具图纸设计要求

零件图视图布局合理,尺寸标注清晰,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注齐全正确,符合模具制造工艺要求,图面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四)数控机床操作规程

1. 进入竞赛单元后,穿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及防护用品,不允许戴手套、扎领带操作数控机床,必须穿劳保鞋参赛。

2. 上机操作前应阅读数控机床的操作说明书,熟悉数控机床的开机、关机顺序,规范操作机床。

3. 开机前,应检查数控机床是否完好,检查油标、油量;通电后,首先完成各轴的返回参考点操作,然后再进入其他操作,以确保各轴坐标的正确性;机床运行应遵循先低速、中速、再高速的原则,其中低速、中速运行时间不得少于2-3 分钟。

4. 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控制和操作面板及其操作要领,了解零件图的技术要求,检查毛坯尺寸、形状有无缺陷。选择合理的安装零件方法,正确地选用加工刀具,安装零件和刀具要保证准确牢固。

16 5.禁止私自打开机床电源控制柜,严禁徒手触摸电动机、排屑器;不允许两人同时操作开动的机床,某项工作如果需要两个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时,应关闭机床主轴。手动对刀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进给速度;使用机械式寻边器时,机床主轴转速不得超过600转/分钟。

6. 机床开始加工之前必须采用程序校验方式检查所用程序是否与被加工零件相符,待确认无误后,关好安全防护罩,开动机床进行零件加工,程序正常运行中严禁开启防护门。

7. 更换刀具、调整工件或清理机床时必须停机。机床在工作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发生故障时应按下“急停”按钮,保护现场,同时立即报告现场工作人员。

8. 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来清理,禁止用手或其它任何方式接触正在旋转的主轴或其它运动部位,禁止加工过程中测量工件,也不能用棉纱擦拭工件。

9. 竞赛完毕后应清扫机床,保持清洁,依次关掉机床操作面板上的电源和总电源,使机床与环境保持清洁状态。

10. 机床上的保险和安全防护装置,操作者不得任意拆卸和移动,严禁修改机床厂方设置的参数,必要时必须通知设备管理员,请设备管理员修改,机床附件和量具、刀具应妥善保管,保持完整与良好,丢失或损坏照价赔偿。

十三、建议使用的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

(一)竞赛环境

1. 比赛区域总面积约600m 2

。净空高度不低于3.5m ,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环境温度、湿度符合设备使用规定,同时满足

17

选手的正常竞赛要求。

2. 赛场主通道宽3m ,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3. 赛场提供稳定的水、电、气源和供电应急设备,配置备用发电机,并有保安、公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待命,以防突发事件。

4. 根据赛项特点,用挡板隔离成竞赛区域构成竞赛单元,赛位面积在20㎡左右。每个单元工位布置简图如下图:

5. 赛场布置16个赛位,备用赛位2个,基本配置为18个赛位,最多可接纳64个参赛队进行比赛。各单元均提供气源、电源,所有赛位连网与裁判室实现网络化,工位地面放置绝缘垫。

6. 赛场设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站等公共服务区,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设有指导教师进入现场指导的专门通道;同时设有安全通道,大赛观摩、采访人员在安全通道内活动,保证大赛安全有序进行。

7. 赛事单元相对独立,确保选手独立开展比赛,不受外界影响;赛区内包括厕所、医疗点、维修服务站、生活补给站、垃圾分类收集点等都在警戒线范围内,确保大赛在相对安全的环境内

18 进行。

8. 赛场与裁判工作大楼配置手机信号屏蔽仪,确保裁判不受干扰,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二) 主要硬件技术规格

19 (三) 主要软件清单

十四、安全保障

为了确保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承办学院建立大赛期间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同时由安全保卫、校园环境及卫生医疗保障组执行。

1. 比赛期间所用进入赛区车辆、人员凭证入内,并主动向工作人员出示。

2. 选手必须着工作服,穿劳保鞋,戴防护镜,方可进入工位操作。

3. 在比赛开始前,选手要认真阅读场地内张贴的《入场须知》

20

和应急疏散图。

4. 各类人员须严格遵守赛场规则,严禁携带比赛严令禁止的物品入内。

5.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入内。

6. 安保人员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通报赛场负责人员。 7. 比赛场馆严禁吸烟,安保人员不得将证件转借他人。 8. 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在安保人员指挥下,迅速按紧急疏散路线撤离现场。

十五、经费概算

十六、比赛组织与管理 (一) 赛项执行委员会

21 赛项执行委员会全面负责本赛项的筹备与实施工作,接受大赛执委会领导,接受赛项所在分赛区执委会的协调和指导。赛项执委会的主要职责包括:领导、协调赛项专家组和赛项承办院校开展本赛项的组织工作,管理赛项经费,选荐赛项专家组人员及赛项裁判与仲裁人员等。

(二) 赛项专家组

赛项专家工作组负责本赛项技术文件编撰、竞赛命题、赛场设计、设备拟定、赛项裁判人员培训、赛项说明会组织、赛项安全预案、赛事咨询、教学成果展示体验、赛事观摩、赛事宣传方案设计、竞赛成绩分析、赛事技术评点、赛事成果转化以及赛项执委会安排的其他竞赛技术工作。专家要积极指导、支持裁判工作,但不得影响或干扰裁判独立履行裁判职责。

(三) 承办单位组织机构

建立大赛领导小组,执行机构分为五个小组。

1. 接待、生活服务组

2. 安全保卫、校园环境及卫生医疗保障组

3. 场地、设备保障及赛务组

4. 开闭幕式及大赛总协调组

5. 对外联络宣传组

(四) 赛场条件

1. 赛场布置,应贯彻赛场集中,赛位独立的原则。选手竞赛单元相对独立,确保选手独立开展比赛,不受外界影响;赛位、裁判室及必要终端需要实现网络化;各赛位配有全程监控录像设备,针对赛场整体实施监控录像;赛位集中布置,保证竞赛氛围。

22 在保证大赛安全有序进行的条件下,可通过多种方式开放式办赛。

2. 卫生间、医疗、维修服务、生活补给站和垃圾分类回收点都在警戒线范围内,以确保大赛在相对安全的环境内进行,杜绝发生选手与外界交换信息、串通作弊的情形。

3. 设置安全通道和警戒线,确保进入赛场的参观、采访、视察的人员限定在安全区域内活动,以保证大赛安全有序进行。

(五) 赛项保障

1. 建立完善的赛项保障组织管理机制,做到各竞赛单元均有专人负责指挥和协调,确保大赛有序进行。

2. 设置生活保障组,为竞赛选手与裁判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

3. 设置技术保障组,为竞赛设备、软件与竞赛设施提供保养、维修等服务,保障设备的完好性和正常使用,保障设备配件与操作工具的及时供应。

4. 设置医疗保障服务站,提供可能发生的急救、伤口处理等应急服务。

5. 设置外围安保组,对赛场核心区域的外围进行警戒与引导服务。

(六) 赛场布置

1. 赛场进行周密设计,绘制满足赛事管理、引导、指示要求的平面图。竞赛举行期间,在竞赛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张贴。

2. 赛场平面图上标明安全出口、消防通道、警戒区、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疏散通道。

23 3. 赛场的标注、标识进行统一设计,按规定使用大赛的标注、标识。赛场各功能区域、赛位等具有清晰的标注与标识。

4. 赛位上张贴各种设备的安全文明生产操作规程。

(七) 安全防范措施

1. 根据赛项具体特点做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 赛前组织安保人员进行培训,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和演习,使安保人员熟悉大赛的安全预案,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督促各部门检查消防设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火灾、盗窃现象发生,要按时关窗锁门,确保大赛期间赛场财产的安全。

3. 竞赛过程中如若发生安全事故,立即报告现场总指挥,同时启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各类人员按照分工各尽其责,立即展开现场抢救和组织人员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4. 竞赛结束时,要及时进行安全检查,重点做好防火、防盗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防止因疏忽而发生事故。

5. 安全防范基本要求:

(1)坚守岗位,认真履职。

(2)听从指挥,反应迅速。

(3)保持联络,及时沟通。

(4)明确责任,问责追究。

(八) 赛场建设与监督

1. 制定详细的赛场建设方案和建设进度表,并遵照执行。

2. 赛项专家组根据已制定的建设方案和进度进行检查,确保在比赛前建设完成。

24 3. 在正式比赛前一周,赛项专家组会同承办方对赛场建设结果进行验收与查漏。

4. 赛场设备、设施、环境应进行赛前测试和试运行,确保赛项设备设施完好完善。

5. 赛场验收:正式比赛前,专家组会同承办方应根据建设方案对赛场进行验收,并在验收报告上签字确认。经验收后的赛场应禁止无关人员出入。

(九) 竞赛过程中的设备与软件管理

竞赛过程中的设备、软件等按照竞赛规程交由裁判组管理,裁判组应按照竞赛规程做好设备、软件及突发事件的记录。

(十) 监督组职责

1.监督组在大赛执委会领导下,对指定赛区、赛项执委会的竞赛筹备与组织工作实施全程现场监督。监督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

2.监督组的监督内容包括赛项竞赛场地和设施的布置、廉洁办赛、选手抽签加密、裁判培训、竞赛组织、成绩评判及成绩复核与发布、申诉仲裁等。

3.监督组不参与具体赛事组织活动及裁判工作。

4.监督组在工作期间应严格履行监督工作职责。

5.对竞赛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应及时向赛项执委会提出改正建议,同时留取监督过程资料。赛事结束后,认真填写《监督工作手册》并直接递交大赛执委会办公室存档。

(十一) 仲裁人员的职责及申诉与仲裁的程序

1. 仲裁人员的职责

25 (1)熟悉本赛区内相关赛项的竞赛规程和规则。

(2)掌握本赛项的竞赛进展情况。

(3)受理各参赛队的书面申诉。

(4)对受理的申诉进行深入调查,做出客观、公正的集体仲裁。

2. 申诉与仲裁的程序

(1)各参赛队对不符合大赛和赛项规程规定的仪器、设备、工装、材料、物件、计算机软硬件、竞赛使用工具、用品,竞赛执裁、赛场管理、竞赛成绩,以及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等,可向赛项仲裁组提出申诉。

(2)仲裁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应该在竞赛期间向参赛队和工作人员公示,确保信息畅通并同时接受大众监督。

(3)申诉启动时,参赛队以该队领队亲笔签字同意的书面报告的形式递交赛项仲裁组。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申诉依据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非书面申诉不予受理。

(4)提出申诉应在赛项比赛结束后不超过2小时内提出。超过时效不予受理。

(5)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报告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将复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方。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省(市)领队向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赛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6)申诉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仲裁结果;不得以任何理由采取过激行为扰乱赛场秩序;仲裁结果由申诉人签收,不

26 能代收;如在约定时间和地点申诉人离开,视为自行放弃申诉。

(7)申诉方可随时提出放弃申诉。

十七、教学资源转化建设方案

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与监督下,赛后5日内向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提交资源转化方案,3个月内基本完成资源转化工作。

(一)资源转化基本方案与呈现形式

资源转化成果对接行业标准、契合课程教学要求、突出技能特色、展现竞赛优势,形成满足中职模具专业教学需求、体现先进教学模式、反映职业教育先进水平的共享性实践教学资源。。

1. 知识技能树构建

根据大赛的任务要求,系统规划竞赛指导知识技能树,如下表所示:

27

2. 基本教学资源开发

根据知识技能树,基本教学资源按照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任务工单、学习手册、测试习题、企业案例“八大要素”进行开发,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开发技能竞赛教学资源,如下表所示。

28

以上两部分拟通过行指委开展教师教学资源竞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辐射普通学生。

3. 基本竞赛资源整理

整理竞赛相关资源,包括赛项介绍、训练大纲、竞赛规程、评价指标、赛项赛题等。制作时长15分钟左右的赛项宣传片,扩大竞赛的影响力。

(二)资源的技术标准。

资源转化成果以文本文档、演示文稿、视频文件、Flash 文件、图形/图像素材和网页型资源等:

1. 文本文档:

采用*.doc 或*.docx 格式。文件制作所使用的软件版本不低于Microsoft Office 2003。

2. 演示文稿:

采用*.ppt 或*.pptx 格式。文件制作所使用的软件版本不低于Microsoft Office 2003。播放时不出现宏脚本提示。

3. 视频文件:

采用MP4格式。录像环境光线充足、安静,衣着得体,语音清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10:profile=main,

29 level=3.0)编码方式,码流率256 Kbps 以上,帧率不低于25 fps ,分辨率不低于720×576(4:3)或1024×576(16:9)。

(2)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

(3)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文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字幕与画面、解说词、音乐配合适当。

(4)Flash 文件:文件制作所使用的软件版本不低于Flash 6.0。

(5)图形/图像素材: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gif 、*.png 、*.jpg 等。彩色图像颜色数不低于真彩(24位色),灰度图像的灰度级不低于256级,屏幕分辨率不低于1024×768,扫描图像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72 dpi。

(6)网页型资源:采用HTML5编码。兼容Microsoft IE、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浏览器。避免出现大量的垃圾代码,使用网页编辑工具编辑网页,不直接将Microsoft Word 、WPS 等文件内容粘贴到网页文件中。

(三)资源的提交方式与版权

制作完成的资源上传至大赛指定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www.chinaskills-jsw.org 。各赛项执委会组织的公开技能比赛,其赛项资源转化成果的版权由技能大赛执委会和赛项执委会共享。

(四)资源的使用与管理。赛项资源转化成果由大赛执委会

30 统一推广实施,会同赛项申报单位、赛项有关专家、赛项承办单位,编辑出版有关赛项试题库、岗位典型操作流程等精品资源。成熟的资源转化成果发布于全国大赛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供职业院校师生借鉴学习。

十八、筹备工作进度时间表

本赛项组委会针对大赛进程、大赛文件、大赛技术平台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符合中职技能大赛要求、可以引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技术文件,筹备工作进度时间表:

十九、裁判人员建议

(一)裁判员的组成

(1)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设裁判长1名,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与管理工作。;

(2)裁判员分为现场裁判、评分裁判和加密裁判。裁判组

31

成员在裁判库中随机抽取,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裁判工作,且同一单位只能抽取一名裁判组成员。

(二)裁判员的数量

(1)本赛项需裁判人员数量为30人(其中总裁判长1人,副裁判2人、加密裁判组4人,现场裁判组9人,评分裁判组14人。)

(2)所需现场裁判和评分裁判的具体要求如下:

二十、其他 专职联络人: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8-01-2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技术标准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