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读后感怎么写?

问题描述:

五味读后感100到200字

初二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9-02-1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五味》读后感一

    论文字的朴实之美,无出汪曾祺其右者,而汪曾祺最好的,又是散文、随笔一类小文。这本《五味》,可谓精华。说到能吃、会吃、懂吃,兼之能写、写得好者,首先想到的便是两人,远有苏东坡,近有汪曾祺。

   《五味》中,提到许多菜式,有的写形,有的写神,有的完全是一种情怀和气氛。但是样样精彩,令人垂涎。

    昆明菜一章,介绍的几乎都是比较出名的菜式,汽锅鸡、火腿、牛肉、蒸菜等。看完只一个感受:想去昆明大吃!

文中一些细节也很有趣,比如提到辣,总会提到重庆,说重庆的小面馆爱在墙上书三个大字「麻、辣、烫」,读来十分亲切(虽然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的面馆);讲到各地对牛身上各部位的不同叫法,昆明管牛舌叫「撩青」,汪老自己揣测是取舌头撩青草进嘴里吃之意;还说昆明有三怪:「姑娘叫老太,粑粑叫饵块,芥菜叫苦菜。」。印象中还有「云南十八怪」的说法,不知道是否包含着昆明三怪。

    五味一章提到酸笋,说某次和贾平凹在南宁,才知道原来汪曾祺和贾平凹相识。

 

 

 

 

《五味》读后感二

    车上飞机上床上饭前饭后各种闲暇时间读完的一部书,期间几次觉得无聊,几次会心一笑,几次感动。读到最后突然有点不舍,可能这就是一本好书,一个好作家吧。如他所说文字没有新的,每一字都有历可考,每一个字都是普通的,可是能把普通的字组出不一样的意思,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也是牛逼的事情吧。

    初读时为他的博学多识所惊叹,认识那么多的植物知道那么多细微的玩应可能我们这一代人再也做不到了。读着读着会被他闲适的生活方式感动。觉得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从来都是艰辛的,可是能在荆棘里开出花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他的闲适不是生活的安逸,而是在风浪中的随遇而安。

    中国最后的贵族可能就是他们这批从小被教导乘陶的人了吧。见过好东西,学过诗书义,看过琴棋画。所以以后的人生哪怕艰难也会苦中作乐,也能想起曾经的见过的美好。骨子里的气质都是从小的教养。所以也会有点为现在的浮躁的社会觉得可惜。

 

 

 

《五味》读后感三

    《五味》中,只听得汪老把中华美食,各地小吃小菜娓娓道来,不仅讲它们的做法,还讲它们的来历。我惊讶于他的博学,好像一本活字典,不需要百度。或者说,他的脑子里有无数的线。线头往外一扯,就扯出很多很多相关的知识。关于美食,奇闻趣事,古今中外,出来很多严肃的论证。

     在对待食物历史的考证上,汪老是一副老学究的摸样,严肃的很。一转身,你又会看到这样的句子:“我曾经夸口,说我什么都吃,为此挨了两次捉弄,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我就吃芫荽了。”这一段让人大有惺惺相惜之感。因为我也不喜欢吃香菜,原因也是有股臭虫味。一个可爱的逞强的老头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也惊讶于他的阅历,四方食事,娓娓道来,他吃过这么多菜!他真敢尝!

     汪老的故乡在江苏高邮,讲起故乡的食物,他又是那么深情款款含情脉脉。他有多爱家乡啊。故乡的炒米和焦屑、端午的咸鸭蛋、咸菜茨菰汤、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和蚬子、野鸭、鹌鹑、斑鸠、鵽、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都留在他的记忆里,留在他的笔下。《故乡的野菜》中细说了荠菜、蒌蒿、马齿苋、莼菜,还提及了一个故乡在明朝时的散曲作家王磐,重点介绍了王西楼的《野菜谱》,有图有配诗,多写人民疾苦。“江荠青青江水绿,江边挑菜女儿哭。爷娘新死兄趁熟。止存我与妹看屋——江荠”,“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肯放——抱娘蒿”。汪老说,这些诗的感情都很真挚,读之令人酸鼻。的确,汪老告诉我们他的家乡有一位用野菜记录百姓疾苦的散曲家,他把他的感动带给了读者,也把他对故乡这片土地的爱带给了读者。靠近民间的作品,总有人间烟火的味道,说尽世间人情冷暖,说尽百姓疾苦。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