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碘液可以将PR.染色,而蔗糖是没有这个效果的. 再问: 我们老师说滴蔗糖后在另外一侧滴清水来复原细胞,可我上网找了下都没有这种说法,都是说滴稀碘液,是老师说错了吗? 再答: 用蔗糖是渗透压的问题,不是染色再问: 哦谢了
1
口腔上皮细胞相对于洋葱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和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相同,不至于吸水胀破.
1
用镊子轻轻向盖玻片上按一下;使其自己跑出去;或再低点水(一般不让)
1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位置:凸透镜异侧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位置:凸透镜异侧两倍焦距之外.3.两种情况.成虚象时(即物距小于焦距),物距减少,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大,像距大,像大.而成实像时,物距小,像
1
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呈放大的像,可推出此时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然后蜡烛与光屏调换后,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
1
使碘液浸润待染色的物质、同时可以避免在盖玻片和载玻片间产生气泡……如果先直接加碘液再加盖玻片、可能会产生气泡、干扰观察
1
放在太阳下,看会不会会聚到一点.放在字上面,看有没有放大作用.
1
对啊 就是从上往下流啊http://baike.baidu.com/view/37592.html?wtp=tt
1
盖玻片盖在载玻片上在一侧缝隙滴碘液 ,在另侧用吸水纸洗保证碘液从细胞中完全浸过 盖玻片是玻璃 怎么可能渗透溶液呢溶液是从 两个玻片缝隙间过的
1
1、表皮要区分内表皮和外表皮和表皮是否鲜活,外表皮容易失水过多而死亡,难以完成碘液的进出.2、考虑操作过程是否得当,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下的水分,将染液引入其中,使材料着色,有时染色不匀.也可先把盖玻片取下,用吸水纸吸去材料周围的水,然后滴加一滴碘液,几分钟后,加盖玻片进行观察,此时,细
1
用碘—碘化钾溶液对活的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装片进行染色,使细胞核、液泡和细胞质更为清楚.染色方法是: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下的水分,将染液引入其中,使材料着色,有时染色不匀.也可先把盖玻片取下,用吸水纸吸去材料周围的水,然后滴加一滴碘液,几分钟后,加盖玻片进行观察,此时,细胞质呈浅黄色,细胞
1
楼主,是这样的,你需要这样做:首先你需要把标本放在载玻片上,然后滴一滴水在载玻片上,然后把玻片放置在载玻片上,使玻片与载玻片互相垂直(就是把玻片竖起来啦),然后慢慢盖下玻片,避免产生水泡然后你需要在一侧一边滴碘液,然后你要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这样可以把碘液吸过来,使碘液完全覆盖标本.纯手打,
1
这就是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中的细胞质中不含有叶绿体,而一般绿色植物的细胞质内都含有叶绿体,而洋葱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花什么什么体(忘了),这种物质能够视细胞呈现出多种颜色,所以洋葱表皮细胞中有一些白色,有一些紫色,而没有绿色植物的绿色咯!
1
升华:物质(碘)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凝华:物质(碘)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相变过程 再问: A、固态→液态→气态 B.液态→气态→固态 C、气态→固态→液态 D、固态→气态→固态 再答: 应该选D
1
(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与空气接触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变质,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碳酸盐和酸反应有气体生成,和含Ba2+(或Ca2+)的溶液反应会生成沉淀;(3)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溶液为碳酸钠溶液,若部分变质则溶液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因此
1
Ca(NO3)2 溶液NaHCO31、CaCO32、CaCO3变质的产物是Na2CO3 加入足量Ca(NO3)2 溶液 检验(CO3)2-的存在 NaHCO3可以和OH-反应 再与过量的钙离子生成沉淀 可以对OH-进行检验这样就可以判断是否为部分变质了
1
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滴有酚酞的水进入烧瓶中为什么会显红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NH3·H2O=(可逆)NH4+ + OH- 氨水中含有哪些粒子:NH4+,H2O,H+,OH-,NH3·H2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