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自称“爨乡”,“爨”读什么音,

问题描述:

云南省陆良县自称“爨乡”,“爨”读什么音,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爨   拼音:cuàn 注音:ㄘㄨㄢˋ   简体部首:火,部外笔画:26,总笔画:30,是笔画第二多的简化汉字.第一多的是‘齉’,为36画.   繁体部首:火,部外笔画:25,总笔画:29   五笔86:WFMO 五笔98:EMGO 仓颉:HBDDF 郑码:NBGU    笔顺编号:32 11 25 12 51 51 14 51 23 41 23 41 34 43 34 四角号码:77809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228[1]
基本字义
  ● 爨   cuàn ㄘㄨㄢˋ   ◎ 烧火做饭:分居各~.   ◎ 灶:“客传萧寒~不烟.”   ◎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   ◎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 姓.[1]
详细字义
  爨 cuàn   〈动〉   (1) 烧火做饭   爨,炊也.——《广雅》   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任数》   (2) 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3) 烧;烧煮 [burn]   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1]   词性变化   爨 cuàn   〈名〉   (1) 炉灶.一种土、陶制的厨房炉子、灶   翻怜爨下劳薪.——张炎《风人松》   (2)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烟(吹烟)[1]   爨 cuàn   〈地名、姓氏〉   古乌蛮、白蛮大姓,又是古地域名.魏晋南北朝时由今云南东部地区统治集团爨氏大姓演变而成.晋宋至隋唐时爨氏分为东西两部(均在云南东部),大抵以曲靖至建水为界.东部以乌蛮为主,西部以白蛮为主.元代一般以乌蛮为黑爨以白蛮为白爨.明以后爨则专指“罗罗”.西爨地区的白蛮,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滇僰、叟、爨为主体而不断融合其它各族(主要是迁入这个地区的汉族)人民而形成的一个接受汉族文化较多的民族集团.当时住在洱海地区的“河蛮”及其附近的“松外蛮”,虽都是“白蛮”的一部分还不在爨氏统治的范围内. 东爨的乌蛮,主要居住着“昆明”人的许多部落.号称“昆明十四姓”、“乌蛮七部落”.主要有“阿竽路”(今东川)、“阿猛”(今昭通)、“夔山”(今大关、镇雄)、“卢鹿”(今宣威及贵州水城西)、“磨弥剑(今宣威、曲靖)“暴蛮”(今贵州兴义、普安)以及四川凉山地区的“勿邓”. 到了唐宋时期,云南腹地的白蛮和乌蛮,通过异源同流和同源异流的不同途径,逐步形成今白族和彝语支的彝、纳西、哈尼等族[2].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   ◎ 客家话:[宝安腔] con3 [沙头角腔] cion2
English
  oven, cooking stove; cook
常见词语
  爨炊 爨桐 爨琴 爨人 爨下 爨火 爨薪 爨演 爨室 爨烟   爨鼎 爨僰 爨妇 爨本 爨犀 爨夫 爨星 爨桂 爨镬 爨蜡   爨弄 爨灶 爨婢 爨濯 爨馈 爨具 爨涤 爨炙[1]
编辑本段康熙字典
  𤑖《广韵》七乱切《集韵》《韵会》《正韵》取乱切,𠀤音𥨥.   《说文》齐谓之炊爨.𦥑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   《玉篇》灶也.   《诗·小雅》执爨踖踖.   《传》爨,饔爨,禀爨也.   《疏》饔爨以煑肉,廪爨以炊米.   《周礼·天官·亨人》职外内饔之爨亨煑.   《注》爨,今之灶.主於其灶煑物.   《仪礼·士昏礼》大羹湆在爨.《注》爨,火上.    《华阳国志》昌宁大姓有爨习.   《蜀志》建宁大姓.蜀录有交州刺史爨深.    《集韵》或作熶.详熶字注. 又取绢切,音縓.炊也. 又七丸切,音撺.义同.   《周礼·夏官·挈壷氏》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   《注》以火炊水.按周礼,诗传,释文,爨俱音七弦切,释经传爨字之义,大约动音为平声,静音为去声.然左传宣十五年传:析骸以爨.注:爨,炊也.及孟子,以𨥏甑爨.似皆宜读平声.乃孟子无释文.左传,释文,亦音七乱反.则平去又未尝拘也.
编辑本段爨字由来
  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斋堂镇以西的小北沟内,109国道路北6公里处,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爨”字笔画太多,书写不便,现通常改写为“川”字,但国务院立的大碑上却刻着“爨底下村古建筑群”,仍以“爨”字为准.门头沟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川底下村志》,对“爨”字的由来作了如下解释   其一,是根据姓氏而来.魏晋南北朝时,统治云南东部地区的为爨氏家族,晋宋至隋唐时,爨氏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元代分为黑爨和白爨,明代以后,爨专指罗罗.爨姓出过书法家,名叫爨道庆,为南朝宋人,留有“爨龙颜碑”,另一个姓爨的是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以爨宝子碑著名.   其二,是源于军事.川底下村有个地名叫“爨头”,在村上边,明代这里是“爨里安口”,村名“爨底下” 因明代军事隘口而得,爨、川谐音,后人去繁从简变为“川底下”.此处地势险要,从北京到河北怀来的古道从这里通过,因此就形成了险关隘口,辽代时名为“南暗口”,由“山后八军”中的青白军驻守,辽代时期,宋朝与金国联合攻辽,在攻打燕京(今北京)时,金国大将粘罕率兵从矾山小盆地出发,翻越黄草梁,从南暗口出奇兵,走西山大道,迅速攻到了燕京城下,一举攻克燕京,成为古代有名的战例.明代时,在此设立爨里安口,派兵戍守.因此村位于爨里安口之下方,故名为 “爨底下”[3]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先解十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