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了外长城为什么还要修建内长城?

问题描述:

中国修了外长城为什么还要修建内长城?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位于山西、河北的外长城,基本上和漠南蒙古的省界吻合,是中晚明北疆的国界.明前期,为了对抗北元和随后分裂的鞑靼和瓦剌,明军多番出击,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置敌台、堡垒、关隘以作守备,同时,沿边建立长期世袭服军役的卫所制度,使他们世世代代守卫边疆.明太宗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多位明帝为保护自身和维护边境安定的安全[来源请求],又沿太行山在山西、河北一段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
  内、外两段长城在西边于山西忻州市偏头关(俗称偏关,明代时为山西镇总兵驻地)汇聚.
  外长城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沿山西、内蒙古交界线,经偏关县老营堡向东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唐代名将尉迟恭的出生地)、再经朔州市朔城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西朔州市右玉县、大同市左云县、市区、阳高县(东南20里即是汉高祖亲伐匈奴却被围困多日的白登山)、天镇县新平堡马市口,进入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桥西区、崇礼县、赤城县,经北京延庆县居庸关西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2]和内长城交汇.
  内长城全长1600多公里.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营堡个角墩,沿山西境内朔州市、忻州市交界线,向东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再经忻州市神池县、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甯武县(有甯武关)、忻州市原平县、朔州市山阴县、忻州市代县(北有雁门关)、朔州市应县、忻州市繁峙县、大同市浑源县至大同市灵丘县(有平型关),直到河北保定市阜平县、涞源县、易县、涞水县、张家口市涿鹿县、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又回到张家口市怀来县,再入北京延庆县八达岭、居庸关西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外长城交汇.
  内长城在大同市灵丘县牛帮口又分叉南下,沿河北、山西交界线,顺太行山向南,经娘子关、固关,在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结束.
  军事意义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而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于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但是仅仅依靠长城的消极防御并不能阻止有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北虏事迹》记载:“正德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余骑到,于花马池北镇边墩起,至石井儿墩止,拆开墙口一十二处,深入固原等地抢掠而去.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骑到,于花马池北柳扬墩起至青羊墩止,拆开墙口一十六处,深入平凉临巩,直抵陇州,大掠而去.总制右御史邓章调榆林等处官军分布固原要冲,不能御.”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于正面攻击古北口同时,从黄渝沟拆长城而过,明军不战自溃.俺答攻至北京城外,大掠而回.
  文化意义
  八达岭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建造的最为宏大的工程之一,它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发挥了很重要的防御作用.长城的存在,对古人来说,也是一个防御入侵的精神防线.尤其在近代,中国人更是以长城做为中国的象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号召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抵御入侵.
  对长城的负面评价自古就有,例如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负面观点认为古代长城劳民伤财[3],是“闭关锁国”的象征,如Beyond乐队的歌曲《长城》中所唱.作家鲍昌曾撰文《长城》,描述古代长城是“凄婉的历史”、“文化愚钝的标志”,并乐于见到今天的长城的开放局面,而此歌曲更遭中国有关当局列入"黑名单"内,禁止播放于媒体之中.
  长城更成为各种产品、企业广泛使用的品牌名称,诸如:长城汽车、长城航空、长城电影、长城牌火腿午餐肉、长城牌电脑、长城牌电扇、长城牌润滑油、长城牌香烟等等.
  房龙在1937年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猜想:中国的长城是月球上的天文学家唯一能看得见的建筑物.关于能否从太空中用肉眼望见长城一直存在争议.长城和一般高速公路差不多宽,本身并非发光体与反光体,在几百公里以上不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是不可能的[4].神舟五号的宇航员杨利伟称在2003年他的太空之旅中没有看到长城.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解题方法 技巧
下一页: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