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历史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

问题描述:

罗马历史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09-2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6号午夜,一辆载有31名土耳其游客的大巴车在市内“凯旋路”上,因转弯不及时而冲下山坡,造成12人死亡和18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
这31名土耳其人是来自伊斯坦布尔的一个由350人组成代表团的一部分,而发生事故的大巴车是8辆车组成的车队中的第7辆.
意大利首都罗马建在7座山丘之上,被称作7丘之城,因此市内道路坡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西西里奴隶起义
公元前3至2世纪,罗马的奴隶制获得发展,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残酷压迫和剥削奴隶,激起奴隶起而反抗.从公元前2世纪初起,奴隶不断发动武装斗争.公元前198年,一些拉丁城市中的迦太基奴隶曾密谋暴动,后因叛徒出卖而失败,被处死者达500余人.公元前196年,伊达拉里亚发生了乡村奴隶和农民起义,波及全区,罗马派去一个军团才把起义镇压下去.公元前186年,南意大利的阿普利亚牧奴发动起义,起义者达7000余人,使该地区的道路和牧场都变成了危险地带.这些斗争预示着大规模起义风暴即将来临.半个世纪之后,西西里奴隶大起义便爆发了.
西西里土壤肥沃,素以粮仓而著称.在那里奴隶制大田庄产生较早,大田庄中聚集着成百上千个奴隶,大多数来自同一民族或地区,有利于反抗斗争的组织发动.恩那城的庄园主达莫披洛斯以虐待奴隶出名,他不仅不给奴隶起码的衣食,还打发奴隶抢劫过路的旅客,并要分赃一半.奴隶们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公元前137年夏,在叙利亚籍奴隶攸努斯领导下,400名奴隶以锄头、镰刀、斧头、长竿、短棒为武器,冲进恩那城,得到城里奴隶的响应,占领了城市.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在恩那城建立了政权,取名“新叙利亚王国”,攸努斯被推选为国王,取号“安条克”.在国王之下,还设立一个由足智多谋的奴隶组成的顾问院.恩那城建立起来的奴隶政权,固然带有东方王国的色彩,但它在本质上是作为与罗马奴隶主政权相对抗的一种独特的奴隶政权形式而出现的.
恩那城奴隶起义,得到西西里其他地区奴隶的积极响应.在该岛西南部阿格里根特,西里西亚籍奴隶克勒翁领导一支5000人的起义队伍,与攸努斯汇合起来.克勒翁尊重攸努斯,自愿当其副手.起义范围迅速扩大,西西里东部和中部许多城市如墨萨纳、托洛明尼亚、卡塔涅、列昂提尼等,先后落到起义者手中.起义者人数日益增多,据狄奥多拉记载,达到20万人之众.起义奴隶到处摧毁大庄园,杀死庄园主,但他们对小庄园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则加以保护,因而得到当地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同情和支持.
起义军屡败罗马军队.公元前134和133年又击败罗马两个执政官分别带领的罗马军团.公元前132年,罗马派遣大军前往镇压,攻陷起义军主要据点马尔干提纳和托洛明尼亚,最后围攻恩那城.在突围中,2万奴隶阵亡,克勒翁英勇牺牲,攸努斯被俘后死在狱中,起义被残酷镇压下去.
不久,西西里又爆发了第二次奴隶起义.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由总督涅尔瓦停止释放奴隶而引起的.当时罗马在北非进行朱古达战争,又和北方入侵的日耳曼人作战,需要大量军队.但许多行省和同盟国的自由民因债务沦为奴隶,不能提供兵源.因此,元老院下令行省总督审查自由民出身的奴隶,予以释放.西西里总督涅尔瓦释放了800名奴隶,后因接受奴隶主的贿赂,停止了审查.于是,渴望自由的奴隶愤然举行起义.公元前104年,西西里西部赫拉克利城附近的奴隶在萨维阿斯领导下首先发动起义,后在卡普里恩山建立根据地,并击溃涅尔瓦派来的军队.不久,在利利贝附近又聚集了一支在阿铁尼奥领导之下的起义队伍.为了联合起来进行斗争,这两支起义队伍在特里奥卡拉城会师,并在该城建立政权,共推萨维阿斯为王,取号“特里丰”,阿铁尼奥为军事统帅.下设议事会,作为共商大计的机构.大批奴隶和农民投奔起义队伍,力量迅速壮大,挑选强壮的奴隶组成2万步兵和2000骑兵的起义军.公元前103和102年,起义军先后击败了两个执法官带领的罗马军队.这时,起义烽火燃遍西西里大部分地区.起义军分兵出击,四出活动,捣毁大庄园,袭击行省机构,毁坏驿站,切断城乡交通联系.
不久,起义者遇到了不利情况.萨维阿斯在公元前102年不幸死亡,使起义者失去了一位杰出领袖.粮食匮乏也使起义者面临困境.罗马在战胜日耳曼人后,便集中力量镇压奴隶起义.公元前101年,执政官阿克维里乌斯率领大批军队进攻起义军,在墨萨纳附近发生激战,阿铁尼奥英勇牺牲,起义军败退特里奥卡拉.不久特里奥卡拉陷落,许多奴隶被俘后都被钉死,剩下1000名奴隶坚持斗争,后来受骗归顺阿克维里乌斯,竟被卖为角斗士.他们发现受骗后,互相刺杀而死.
西西里两次奴隶起义,因历史条件和奴隶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最终归于失败.但起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起义奴隶曾建立自己的政权和军队,标志着罗马奴隶起义斗争发展到较高水平.西西里奴隶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揭开了共和后期大规模社会斗争的序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格拉古兄弟改革
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烈火尚未完全扑灭,罗马城乡平民在格拉古兄弟领导下,掀起了一场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社会改革运动.当时罗马土地集中和农民破产已造成严重社会后果,失地农民迫切要求重新获得土地,而贵族中一些有识之士鉴于农民破产有损兵源和安定,也在筹划复兴小农的土地改革方案.格拉古兄弟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循着罗马贵族的传统仕途先后担任神职和军职,在人民中颇有威望.他们根据形势发展,从奴隶主阶级长远利益出发,怀着富国强兵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革运动.
公元前133年,在罗马平民和贵族改革派的支持和拥护下,提比略·格拉古就任保民官,随即提出土地改革法案.法案规定,每户家长占有公有地限于500犹格,如有儿子,则其子尚可各占250犹格,但每户占地总数不得超过1000犹格.所占公有地永久使用,免交租金.超占部分收归国有,划为30犹格的份地,分给无地农民.此种份地须要交纳少量租金,世袭使用,不得出卖或转让.肥沃的坎佩尼亚土地,不在此法案范围之内.提比略提出土地法案后,遭到元老贵族极力反对.他们唆使提比略的同僚保民官奥克塔维乌斯使用否决权阻止法案的通过.元老贵族的破坏和人民的拥护,都推动提比略采取激烈的措施,召集公民大会付诸表决,结果,奥克塔维乌斯被罢黜,并通过了土地法案.同时,选出提比略本人、他的岳父克劳狄乌斯和他的弟弟盖约三人组成委员会,负责处理收回和分配土地事宜.可是,法案的实施遇到许多实际困难,元老院拒不提供必要的经费.于是,提比略趁帕加马国王将其王国遗赠给罗马之际,提议把该王国金库作为贫穷农民的补助资金,并把该王国的处理权交给公民大会.这就和一向把持外交和财政大权的元老院发生严重冲突.为了实施土地法案,提比略竞选连任下一年保民官.元老贵族以连任保民官出乎常规为借口,乘机攻击提比略心怀叵测,欲施暴政.公民大会选举时,农民忙于夏收而无暇进城,贵族反对派策划阴谋,寻衅滋事.大祭司长纳西卡纠集一群元老、被保护人和奴隶,冲进会场,在混战中打死了提比略及其拥护者300余人,当晚把死难者尸体扔入第伯河.
提比略殉难后,改革运动并未停止.元老院不敢贸然取消土地法.三人土地委员会经改组后仍继续活动.据李维记载,公元前125年罗马公民人数约有39.5万人,比公元前131年增加7.5万人,一般认为这是失地农民分得份地而具有公民资格的结果.但是,土地分配日渐困难,大土地所有者百般隐瞒地产,产权纠纷也难以裁决,而且还牵涉到意大利同盟者的交界地区,引起同盟者的不满,他们也要求获得罗马公民权.因此,土地改革运动便在更加复杂的形势下高涨起来.
公元前133和132年,提比略之弟盖约在罗马平民的支持下连任两届保民官.任职之初,盖约即向反对改革的权贵发起进攻,提出法案禁止被人民罢免的高级官员和保民官再次任职,规定非经人民审理不得判处公民死刑,然后便转向社会和经济改革.他不仅恢复提比略的土地法案,而且还实行一些其他的重要法案.因为公有地分配已近枯竭,所以他提出殖民法作为土地法的补充,在南意大利建立了米奈维亚和奈普图尼亚等殖民地,甚至设想建立海外殖民地.为了防止粮荒,他实行了粮食法,由国家从海外购入谷物,储存于公共粮仓,以低于市价每月一次定量卖给公民.盖约还实施筑路法,亲自筹划修建一些大道,以改善交通运输,同时解决无业平民就业问题.又实施军事法,禁止征召17岁以下的人服役,由国家出资供给公民战士军装.为了争取骑士支持改革,盖约实行亚细亚行省包税法,规定该省采取包税方式征集什一税、关税和牧场税,由监察官把包税权拍卖给骑士.同时还制定审判法,打破了元老对法庭的垄断,使骑士获得担任法庭成员的权利,并惩处司法审判方面的腐败行为.此外,还颁布法律,规定元老院应在执政官选举前确定其卸任后担任哪一行省总督,以免以最好的行省私相授受.
元老贵族施展诡计,反对改革.他们利用盖约的同僚保民官德鲁苏提出法案,建议在意大利建立12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移民3000人.在当时意大利已无可供殖民之地,德鲁苏的殖民法实属欺人之谈,旨在笼络人心,破坏改革.他还蛊惑人心地提出禁止鞭笞拉丁人的法案.针对反对派的阴谋,盖约借助同僚保民官卢布里乌斯提出新的殖民法,即在原迦太基领地上建立朱诺尼亚殖民地,安置6000人,一些意大利人可能也包括在内.公元前122年春,盖约到北非筹建殖民地,反对派乘机造谣惑众,破坏盖约的殖民计划.盖约返回罗马后,斗争进入决定性阶段.他采取坚决措施,毅然提出公民权法案,授予拉丁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意大利同盟者以拉丁公民权.但是这一法案不仅遭到元老贵族的激烈反对,而且也引起那些不愿把公民权分给意大利人的公民强烈不满.而大批意大利同盟者在当时又被排斥于罗马城之外.因此,法案未能通过,盖约的威信随之下降.同年夏,盖约竞选第三任保民官失败.在他卸任后,反对派便进行报复.取消北非殖民地的法案被提到公民大会,集会时双方发生冲突.元老院借机镇压改革派,盖约及其支持者占领阿芬丁山进行抵抗.最后,盖约被追逼而死,3000余名支持者惨遭杀害,他们的尸体也被投入第伯河.
格拉古兄弟实行改革,企图通过限制占用公有地和分配土地给农民的立法,遏止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以维护罗马国家的社会基础和军事力量.但是,当时罗马处在城邦危机时期,小农的分化和破产已成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已不可能维持小土地所有制.盖约死后不久,罗马又通过了允许出卖份地的法案,土地委员会也被取消.不过,格拉古兄弟改革在历史上仍有重要意义.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集中进程,改善了部分平民的生活条件.特别是盖约在形势推动下由单纯的土地改革发展到实行多方面的社会改革,沉重地打击了元老贵族势力,改进了国家行政和司法管理机能.这些都是符合当时罗马社会发展要求,在后来罗马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肯定和充实,因而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马略军事改革 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后,罗马社会内部斗争继续发展,形成所谓民主派和贵族派,双方在朱古达战争(公元前111—105年)期间和战后展开激烈的斗争.当时,努米底亚王室发生内讧,朱古达占领塞尔塔城后,利用当地居民反罗马情绪,杀死了住在该城的罗马和意大利商人以及高利贷者.罗马于公元前111年向朱古达宣战.战争伊始,罗马贵族政治和军事制度的腐败暴露无遗,高级官员和军事指挥官接受贿赂,士兵为所欲为,军纪松弛,士气涣散,致使战争连连败北.公元前109年,执政官麦特鲁斯到达北非,整顿了军队,开始扭转局面,但未能迅速结束战争.骑士因其利益受到损害大为不满,加剧了他们与元老贵族的矛盾.
此时,军人出身的马略崭露头角.他和骑士有着密切关系,在平民中也有一定威信.在民主派的支持下,马略当选为公元前107年执政官,获得朱古达战争的指挥权,并在后几年中连任执政官,率军作战.在此期间,为了增强罗马军事力量,取得战争胜利,马略实行了军事改革.罗马原来实行公民兵制,公民须有一定财产资格才能参军服役.由于战争需要大量兵源,财产资格便逐渐降低,在布匿战争中最低财产资格曾降到4000阿司.同时在军队中也出现志愿兵,不过他们多半为服役期满的老兵.到公元前2世纪,特别是在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后,罗马兵源危机日趋严重.马略为了迅速征集军队,取消了财产资格限制,吸收无产者入伍,即以募兵制代替了公民兵制.实行这一制度,使他很快征集到补充北非军团所需的新兵,大约有5000—6000人.不过,马略采用募兵制后,公民兵制并未完全废除,在公元前1世纪,当招募志愿兵不能满足需要时,往往又强制征集公民参军.马略实行募兵制后,士兵除获得薪饷外,还可得到国家提供的武器给养,不再在军饷中扣除.服役期限也有明确规定,一般认为马略把士兵服役期限延至16年,服役期满的老兵可从国家分得一块份地作为补偿.随着财产资格的取消,罗马公民在军团中只当重装步兵,而骑兵和轻装步兵改为从同盟者和行省中征集.
马略军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改革军团组织.为了加强军团的机动灵活性,马略在军团中推行联队制.联队是介于军团和连队之间的组织,配有600名重装步兵,能够单独执行战术任务,独立进行军事行动.每个军团有10个联队,每个联队辖3个连队(6个百人队).联队制军团的作战阵式仍保持三列队法,前列配置4个联队,后两列各有3个联队,各列联队之间留有空隙,前后列联队交叉排开,以便插上和退却.马略还统一军队的武器装备,重装步兵一律配备投枪和短剑,并改进了投枪构造和运载工具.此外,马略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把当时角斗学校训练方法引入军中,以提高士兵的战术技能.在训练中,注重锻炼军队适应艰辛的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为了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独立作战能力,马略要求士兵在行军中除携带武器外,还背负行军背架,内有挖掘工具和其他装备,以致于当时马略军中士兵获得“马略骡子”的谑称.
经过军事改革和整顿,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为提高.马略依靠改组的军队,于公元前105年胜利结束了朱古达战争.这时,原住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日耳曼部落为寻找新的居住地,向西南迁徙,侵入那尔旁高卢,威胁意大利.罗马派兵抗击,屡遭失败,损失惨重.公元前102年马略第四次就任执政官,率军与条顿人激战于阿克维·塞克斯提埃,条顿人几乎全军覆没.次年,又在维尔凯列附近大败森布里人.日耳曼人的入侵终被粉碎,消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公元前101年,马略的副将玛尼乌斯·阿奎里乌斯率军镇压了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
马略军事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冲破旧的城邦制度的传统,改变了罗马以公民兵为基础的军事制度.募兵制代替公民兵制,使得大批无业游民加入军队,部分地解决了小农破产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安定.同时,通过广开兵源和提高军队战斗力,解决当时罗马军队出现的问题,符合奴隶主阶级加强统治和进行对外战争的需要,进一步推动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这次改革对罗马社会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改革导致罗马军队社会成分的变化,使罗马军队由农民为骨干的公民兵变成了以无产者为主要来源的职业军队.改革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老兵分配份地的制度,也改变罗马土地问题的性质,即由破产农民要求恢复土地的斗争变为老兵争取份地的斗争,这就在共和后期罗马社会斗争中增添了新的因素.职业军队长期追随和服从自己的统帅,而统帅则笼络收买军队,并利用军队作为争权夺利乃至夺取政权的工具,这样就为后来罗马奴隶主权贵建立军事独裁提供了条件.
同盟者战争 罗马征服意大利后,经过长期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文化交流,意大利逐步罗马化.一些具有部分罗马公民权的公社地位上升,获得完全的罗马公民权.在新建的拉丁殖民地中,罗马移民越来越多,新老拉丁殖民地都享受拉丁公民权.但是,众多的意大利同盟者的地位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他们在名义上是罗马的同盟者,实际上则是罗马统治下的属民.同盟者没有罗马公民权,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也分不到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辅助部队,而这种“血税”随着战争的频繁和扩大日益加重.罗马元老院加紧控制和经常干预同盟者的内部事务,同盟者还受到罗马人的歧视和虐待.因此,同盟者对罗马的统治和压迫深为不满,他们强烈要求获得罗马公民权和其他权利,或者与罗马完全脱离关系,争取独立地位.于是,意大利同盟者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便和罗马社会改革运动汇合起来.
在罗马统治阶级中,不少有识之士主张给予意大利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公元前125年,执政官弗拉库斯首次提出向同盟者授以公民权的议案,但由于元老院的阻挠,弗拉库斯被派往高卢出任总督而被迫放弃了提案.此事引发了弗列盖列城居民起义,后遭罗马镇压.公元前122年盖约·格拉古又提出公民权议案,大批同盟者涌入罗马表示支持,但被执政官赶出城外,结果议案未获通过.公元前103和100年,萨杜尔尼努斯两次当选为保民官,他依靠平民和骑士的支持,颁布了粮食法等法案,并与马略结盟强行通过土地法案,将阿非利加和那尔旁高卢行省的公有地分给马略老兵,每人100犹格,其中包括服役期满的意大利同盟者.可是,萨尔尼努斯运动以失败告终,使同盟者的幻想再次成为泡影.公元前91年,保民官德鲁苏企图调和矛盾,实施粮食法和殖民地法,向贫穷公民廉价售粮并分配坎佩尼亚和西西里余下的公有地,还提议法庭成员由元老和骑士共同组成,授予意大利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可是,这个妥协方案遭到普遍反对,不久德鲁苏也被暗杀了.意大利同盟者通过和平和合法途径争取罗马公民权的希望完全破灭,于是他们愤然拿起武器,发动了同盟者战争.
意大利同盟者以马尔西人为核心,秘密结成反罗马联盟.他们互相交换人质,商议联合发动起义.公元前91年,皮凯努姆的奥斯库伦城首先起义,参加反罗马联盟的城市和公社纷纷响应,除伊达拉里亚人和翁布里亚人以外,几乎所有的意大利同盟者都卷入了起义.起义的同盟者建立联盟共和国,定都于皮里根尼的城市科非尼姆,更名为意大利,并按罗马国家模式,设立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等.还发行铸币,镌有公牛掀翻母狼的图案,象征意大利战胜罗马.起义者的军队有10万人,马尔西人西罗和萨莫奈人穆提鲁斯作为意大利执政官并担任起义军统帅.罗马征集了18个军团,派遣执政官率领出征,一些著名将领如马略和苏拉等担任副将.战争主要分成南北两大战场进行.战争初期,起义军在南北战场都占据明显的优势.迫于形势的严重性,罗马元老院采取让步政策,对同盟者进行分化瓦解.公元前90年底,罗马通过尤利乌斯法,向所有迄今仍忠于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和拉丁殖民地以及在罗马军队服役的同盟者授予罗马公民权,很可能还向放下武器的同盟者授予罗马公民权.这一法案的公布,有效地制止了起义的扩展,加强了罗马的统治基础.伊达拉里亚人和翁布里亚人率先取得了公民权.公元前89年初,罗马又颁布了普劳提乌斯-帕皮利乌斯法,进一步补充了尤利乌斯法的实施细则.于是战争局势发生变化,罗马逐渐掌握主动权,在两个战场上都发起了进攻.在北方战场,罗马军队击溃北上的起义大军,占领了奥斯库伦.不久,西罗率军向南撤退,同盟者的首都失陷.在南方战场,苏拉击溃萨莫奈人的主力部队,攻占其首府波维亚努姆.但西罗撤到萨姆尼乌姆与穆提鲁斯汇合,以爱塞尔尼为中心,坚持抗击敌人,甚至一度收复波维亚努姆.后来,终因力量悬殊,在公元前88年被镇压下去.同时,阿普利亚的起义军也遭到失败,同盟者战争遂告结束.
同盟者战争是意大利同盟者要求罗马公民权,即争取与罗马人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平等权利而发生的,因而具有民主运动的性质.同盟者在战场上虽被罗马人打败,但经过战争终于达到他们的目标.罗马不得不把公民权授予波河以南所有的意大利同盟者.然而,罗马对这些新公民作了限制,把他们单独编成8个(或10个)特里布斯,使他们在表决中对拥有35个特里布斯的老公民处于劣势地位.不过,从此同盟者的上层得以跻身于罗马显贵的行列,而广大中下层居民也享受到罗马公民权带来的财产权、婚姻权、税务豁免权以及人身的保障,等等,从而扩大了罗马国家的社会基础.同时,这次战争冲破了旧的城邦制度的框架,改变了意大利社会政治结构,把罗马控制下的意大利各城市和部落组成的联盟,变成了以罗马为核心的意大利统一国家,因而也加速了意大利各地区和罗马的融合过程.总之,同盟者战争对于罗马社会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苏拉独裁 正当罗马和同盟者酣战之时,在小亚细亚发生了密特里达提战争.本都国王密特里达提六世乘罗马无暇东顾之机,于公元前89年进军亚细亚行省,当地居民苦于罗马的压榨,把他当作解放者.占领小亚细亚后,密特里达提派兵从色雷斯进入马其顿,同时本都舰队控制了爱琴海.此时,雅典也发生反罗马的起义,希腊各邦纷纷倒向密特里达提一边.因此,罗马在东方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
同盟者战争结束后,罗马抽出力量对付东方,但在派遣战争的统帅人选上,贵族派和民主派发生了争执.公元前88年,在元老院主持下,担任当年执政官的苏拉抽签获得了指挥权.可是,苏拉的军队尚未离开意大利,马略和保民官卢福斯结盟,在公民大会通过提案,免除苏拉的指挥权而代之以马略.苏拉旋即带兵向罗马进军,开创了罗马人进攻自己祖国的先例.苏拉攻下罗马后,杀害了卢福斯和大批民主派分子,并宣布马略等人为“公敌”.还废除民主派法律,规定任何议案不经元老院批准,不得提交公民大会表决,所有议案一律提到森都利亚大会.恢复了元老贵族的统治,苏拉于公元前87年率军出征东方.他在希腊围攻雅典,血洗了这座文明古城.接着又战胜本都和希腊联军,挫败了密特里达提进入欧洲的计划.
这时,罗马的形势发生逆转,马略从北非返回意大利,在伊达拉里亚纠集军队,联合执政官秦纳占领了罗马.他们进行血腥报复,捕杀苏拉的拥护者,取消苏拉的法律.公元前86年马略和秦纳当选为执政官,但马略就任第七任执政官后不久即死去,大权落在秦纳手中.秦纳采取一系列有利于骑士和平民的措施,如取消部分债务,实行币制改革,把意大利新公民分配到35个特里布斯等.不久,秦纳死于兵变,但罗马政局仍控制在民主派手中.
与此同时,小亚细亚也起风云.当地居民不堪忍受密特里达提专制统治和战争负担,相继发动起义.秦纳当政时曾派弗拉库斯率军代替苏拉出征,但他因内讧被杀,接替其职务的费姆布里亚转战到小亚,占领了帕加马.苏拉副将鲁库鲁斯指挥的舰队也夺回了爱琴海的岛屿.这样,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重又归于罗马.军事上的失败迫使密特里达提求和,而苏拉也急于结束战争,赶回罗马夺取权力.于是,双方于公元前85年缔结了和约.密特里达提放弃战争以来所占领土,交出舰队,赔款2000塔兰特,苏拉则承认他为本都国王和罗马的同盟者.第一次密特里达提战争结束后,苏拉策反了费姆布里亚带领的军队,并在小亚严厉惩罚亲密特里达提的城市,在行省摊派巨额军费和赋税,恣意劫掠和搜括行省居民.
公元前83年,苏拉率领4万大军在南意大利的布隆迪西乌姆登陆.克拉苏和庞培等一批贵族青年闻讯后立即投奔苏拉.民主派在小马略等人领导下组织抵抗.最后,苏拉在科利那城门外击败民主派和萨莫奈人的联军,以征服者姿态进入罗马.他宣布“公敌”名单,大肆屠杀民主派分子和无辜平民,抢劫其财产和土地,至少有40名元老和1600名骑士遭到杀害.同时,释放原属其政敌的1万名奴隶,组成一支卫队,赐姓“科尔涅利乌斯”(苏拉之姓).苏拉还对背叛的意大利城市实行残酷报复.他在没收的土地上建立10个军事殖民地,安置了12万老兵,这些老兵成为苏拉建立军事独裁的重要支柱.
稳定局势后,苏拉开始实行所谓宪政改革.他授意摄政弗拉库斯恢复独裁官职位,并将此法案提到公民大会通过,批准苏拉为独裁官,任期不限.无限期独裁官职务使苏拉集国家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这在实际上破坏了共和制的基本原则,但他却又维持共和机构和官职,并在共和体制下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他从忠于自己的骑士和意大利自治市贵族中,选拔300人补充元老院,使元老名额增至600人.元老院恢复了旧日的权力和特权,在立法上任何提案非经元老院审议不得提交公民大会;在司法上原由骑士控制的常设刑事法庭收归元老院掌握.保民官的权力被剥夺殆尽,其立法创制权受到元老院的钳制,司法指控权也被废除,否决权则受限制,还被禁止继任其他高级官职.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苏拉把执法官由6人增至8人,财务官由12人增至20人.2名执政官和8名执法官任职期满后出任10个行省的总督,他们就职于哪个行省则由元老院决定.并规定行省总督无权发起战争,禁止总督带兵离开行省或把军队调出行省境外.苏拉还重申和规定高级官职的年龄资格、任职间隔期,以及财务官以上高级官员卸任后进入元老院等制度.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苏拉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设立了7个常设刑事法庭,制定了审判程序.法庭的法官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这一步看不懂
下一页:这题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