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是什么意思

问题描述:

小康社会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2-0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小康社会是什么意思
小康社会的概念特点及含义:
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是邓小平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国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顺应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小康社会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忠诚实践小康社会理论,在20世纪末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后,以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拓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其实践要求.
一、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小康”这一词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富足、礼义和公正的社会理想追求.但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残酷的阶级关系,决定了“小康”只能是少数社会精英的幻想和大部分苦难百姓的美好企望.千百年来,小康对中国人是最具吸引力的美好词汇.
为明确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邓小平最早使用了“小康”的概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他说,到20世纪末即使中国达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与西方国家相比,也还是比较落后的,那时的中国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只是一个小康的国家.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对中国小康发展之路的基本理念.第一,规定了达到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时隔两年之后,邓小平又进一步修正了达到小康的标准,指出“就算八百,也算是小康生活了”.第二,这里提出的小康仅仅代表中国式的现代化水平,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第三,中国的目标是在20世纪末实现小康.由此可见,“小康”概念的提出是邓小平深思熟虑的结果.
顺着这个思想的逻辑发展,邓小平于1981年明确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这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团时讲到:“1979年我跟大平首相说道,在本世纪末,我们只能达到一个小康社会,日子可以过.”正是这次讲话,邓小平提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八百美元就算小康生活的论断,同时把实现小康的途径确立为两个十年翻两番.至此,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标准、内涵、实现途径和时间都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已经基本形成.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进一步明确了对小康社会的定义,他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与小康社会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小康水平”.1982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时表述了与1981年4月的讲话几乎相同的思想,使用的是“小康水平”的概念.他说,“1979年我回答日本大平首相说,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达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相对于小康社会的概念来讲,“小康水平”规定的是进入小康社会的数字门槛,其衡量标准相当于国际通常的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在征求了12个部委的意见之后,于1995年1月修订完成了我国人民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具体量化为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等五个部分16项指标.
二、小康社会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邓小平对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细化,小康社会理论逐步发展成熟,形成了相对独立又与邓小平理论的其他方面相互联系的完整理论,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小康社会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形态概念.1983年2月,邓小平在与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列举了六个方面具体描绘小康社会的状态,即人民的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人均住房达到二十平方米、就业问题基本解决、人口不再外流、普及中小学教育、人们的精神面貌改变、犯罪减少,等等.此后,邓小平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论述了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各项体制的完善、科学教育投入、精神文明建设、各地区平衡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等方面的内容.邓小平还曾设想,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以上内容说明,邓小平描述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综合概念,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社会形态.1991年,我国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依据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明确描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我们所说的小康,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小康.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第二,小康社会的实质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定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所以小康社会的实质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然而,中国式的现代化毕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有着巨大的差距,中国追求民族复兴的强国之路必须依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来完成.
为此,邓小平在确立了20世纪后二十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小康的现实路径之后,进一步规划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他指出,“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个跨世纪的战略构想得到党的十三大明确确认,十三大的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可见,小康社会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三,小康社会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邓小平的这一观点包括三层含义,其一,“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他认为,“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其二,小康社会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其三,通过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依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在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小康社会理论的新发展
10多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终于在20世纪末进入了小康社会.依据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制定的16项小康水平指标,我国在2000年总体实现了96%,除三项指标没有完全达标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然而,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据此,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世纪之初,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确立了新的历史任务,而且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建筑在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早在党的十五大,第三代领导集体就依据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进展,提出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报告以新“三步走”战略为依据,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决策:“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详尽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目标和任务.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第三代领导集体还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在经济方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完备社会主义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文化方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9题老师
下一页:j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