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问题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最好能把试题及答案直接粘贴上来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2分.在每个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 ③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3.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
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4.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 )
A. 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
5.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R>C.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
6.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
A.市 B.坊 C.瓦舍 D.勾栏
7.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8.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A.铁木真 B.努尔哈赤 C.完颜阿骨打 D.大祚荣
9.《鸡肋篇》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引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 )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10.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学自( )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山越族
11.我国历史上,管形火器出现是在( )
A.五代时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12.《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13.元世祖对汉族官员汪惟和说:“汝家不与其他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这说明( )
A.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 元朝时,各族人民的政治、法律地位不同
C. 元朝时,蒙古贵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D. 元朝时,统治者禁止汉人掌握武器
14.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A.匈奴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女真贵族
15.“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是( )
A.唐朝时,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B.北宋时,占城稻的推广
C.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取得的成就 D.南宋时,稻米产量的增加
16.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列举题(12分)
17.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三.材料解析题
18.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六国论》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什么?(4分)
(2)材料的作者是哪朝人?议论的是哪段历史?(4分)
(3)苏洵“论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8分)

19.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接着他又说:“……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李贽《史纲评要》
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贞观之治”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这样讲的意图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4)李贽评论的实质是什么问题?(3分)

四.问答题
20.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世界领先举世公认,但鲁迅先生却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看病,中国却用它来当饭吃.”对此,你怎样理解?(10分)
21.元朝统一全国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因此有人说:“南宋灭亡后,文天祥领导武装抗元,最后慷慨就义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12分)
第二单元标准测试卷
1. G2.D3.C4.C5.D6.C7.D8.A9.D10.C11.B12.C
13.C14.D15.D16.D
17.唐太宗能吸取隋亡教训,勤政爱民;任用贤臣,虚怀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采取合理的少数民族政策等.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故把他的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18.(1)是指北宋皇帝宋真宗;是指契丹族建立的政权.(2)是北宋人;议论的是战国后期秦灭六国的历史.(3)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以历史为借鉴,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材料一所述史实,即北宋统治者一味纳“岁币”赂辽以求苟安的现状,正是苏洵“论史”的背景.
19.(1)是因果关系,即唐太宗从隋亡中吸取了教训,采取了调整统治的措施,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要注意统治政策.(3)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4)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
20.中国的科技确曾辉煌过,但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封建专制,缺乏开明的社会制度,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导致科技没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实惠,以至落后于西方.因此科技能否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有条件限制的.
21.观点多元,需言之有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生物 酶